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专业管理改革的问题与路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2 13:54: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管理机制的改革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以项目管理为主线,高度聚焦专业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实施“专业分层、教师分类”的高职院校专业管理机制,构建专业分层指标体系,实行动态调整,对专业教师分类设岗、分类评价,有针对性的解决专业管理粗狂、效率低、专业标准同质化等关键性问题,不断创造专业建设效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专业管理;职业教育;项目管理;教师分类

本文引用格式:宫恩龙,白友强,于进亮.高职院校专业管理改革的问题与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3):82-8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要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需求。调整完善职业院校区域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这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也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科学化发展的新思路[1]。

一 研究背景

随着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增减互现的结构性变化,各高职院校在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竞争力不断增大。如何优化、完善专业管理改革的问题和路径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总体把握、动态调控,不断完善与创新专业管理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专业分层次管理机制与教师分类评价机制是专业建设与管理改革提出的现实需要,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也是打破专业发展不均衡、管理效率不高、精细化管理不到位、专业评价标准不精准等突出问题对专业建设水平的制约。

二 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管理较为粗放


目前,我国高职专业管理经验还不够成熟,专业管理出现精细化程度低,对专业的制度建设、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计划执行等环节的管理、指导与监督较为粗放,缺乏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规范性。

(二)专业管理效率不高

高职专业建设的运行、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尚未引入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专业建设呈现出专业负责人“一头热”的现象,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现有管理机制不能充分发掘其潜能和提高敬业精神,专业管理效率较低。同时,在高职院校专业快速发展建设过程中缺少一定的宏观指导,各专业管理缺少责任制,工作协调运转度低,缺少明确的专业管理各项任务推进责任人,导致专业建设过程中管理效率不高。

\

 
(三)专业评价标准同质化严重

专业评价标准的目的是完善专业建设的缺失、改进教师教学问题、促进学生专业学习提升,促进学校教学资源的优化和完善。但是目前专业建设缺乏系统的管理评价体系和各级考核指标要点,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专业的管理模式、考核方式、评价标准基本相同,缺乏针对性。在专业建设发展中缺少了特色发展、个性化发展。

三 专业管理改革路径探讨

(一)以项目管理为主线,全面深化专业管理机制改革


项目管理分为项目化教学管理、课程管理等多方面,多位海内外专家将其理论及原理应用到素质教育、远程教育、课程建设、教学设计、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中,以项目管理为主线,全面深化建设专业管理机制[2],实现“项目负责人制”,推动项目立项管理、计划管理、实施过程管理和验收管理等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的专业管理机制建设。有效提高项目负责人的“责、权、利”的高度契合,减少责大于权,权大于利的低迷现象,充分调动专业建设、教师发展的积极性,加快项目建设成果的转化。积极做好专业管理,形成专业管理标准体系,将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模式和纵向分类管理方法运用于专业建设与管理机制中,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全方位优化配置,有效推动专业建设和管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为专业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3]。同时,积极推动专业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针对性的解决专业建设与管理中的问题,为优化专业建设提供有效途径,积极探索更加完善的专业管理机制。

(二)分层建设,动态调整,形成纵横联动的专业管理机制

持续健全专业管理机制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快速发展的永恒主题[4]。以全面建设专业管理机制为主线,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企业实践经验理论应用到职业专业建设中,全面推动分层建设、动态调整专业管理机制,促进全方面适应社会发展的师生。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立足产业、面向行业,开展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调研,结合自身总体办学思路,细化基于办学条件、建设基础、专业特色、教学团队、产教融合、招生就业等横向维度的专业分层认定标准,将符合要求的专业按照优势专业、重点专业、一般专业进行分层定级,以项目管理为主线,实施专业建设的立项、计划、过程验收、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分层级定向支持专业建设发展,积极鼓励各专业加强合作与竞争,推动职业教育专业的发展培育。实施项目动态管理,强调增量与突破,推行学期检查、年度考核和终期考核制度,确定基于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教学基本条件、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社会服务、招生与就业工作、专业建设其它成效等纵向维度的专业评价体系与关键性量化考核要点。明确专业建设周期,加强过程性考核,制定末位淘汰与达标递进机制,增强专业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通过专业建设的发展情况及考核结果对专业重新分层定级。

(三)成果导向,数据支撑,深化全方位全过程的专业负责人考核评价机制

提高办学水平,完善专业管理机制体制,是高职院校面对教育大环境的变革、全面顺应教育社会发展趋势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内诊”措施。通过成果导向与数据支撑等方式全方位推动优势专业、重点专业、一般专业的建设。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应更加关注以国家级、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为重点的标志性成果与亮点工作,将基于成果导向的评价方法贯穿专业建设的始终。构建专业水平与师德、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并重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专业负责人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考核。捆绑专业建设成果考核结果,在纵向维度专业评价体系下,重点关注在教学团队素质与水平、实践教学条件、课程与教学改革、产学研合作项目、国际交流、中高职衔接,以及各类质量工程项目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量化关键性考核要点,以数据为依托,支撑专业负责人年度绩效。考核涵盖计划执行情况、预算执行情况、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效果、办学效益等方面,包括新增质量工程项目、教师竞赛获奖、科研项目、校企合作项目、技术服务收入、教研活动、横向课题以及新生报到率、毕业生网签率、就业相关度与满意度指数、教学事故数量等指标。同时,将专业负责人的待遇、补贴与专业定级、考核结果挂钩,定期选聘、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择优培养,通过国家及学校的政策引导,打造更加坚实巩固的教师发展平台。

(四)教学本位,分类发展,系统构建多维贯通的专业教师分类评价体系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好高职教育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目标之一,高职教师肩负着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培养人才强国的时代重任[5]。构建系统的多维贯通的专业教师分类评价体系,回归教学本位,推动高职教师分类发展,铸造一批政治性强、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建设带头人,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6]。根据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对专业教师分类设岗、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将专业教师岗位设置为教学型、教学科研服务型、科研服务型三类,根据岗位类型、业绩考核指标,构建由教学工作量、教研、科研、社会服务以及综合测评组成的专业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有效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强化教学本位思想,引导教师分类发展,制定教研、科研、社会服务工作量考核方案,量化得分。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投身学生指导、教学研究和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中;引导他们积极承担科研课题项目、开展专利研究、发表高质量论文、编撰学术著作、争取科研奖励、举办学术讲座;支持他们参与企业社会服务项目、发挥专长服务校内经营性产业、参与学院选派的社会服务活动等。

\

 
四 结语

为全面提高教师发展,制定由教学质量测评、教学督导评价、二级院部评价构成的专业教师综合测评考核方案,从学生、行政、专业等角度,围绕态度、质量、能力等要素,开展多维度综合评价,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吕景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实践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
[2]刘晓莉.项目管理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D].南华大学,2015.
[3]董袁泉,温一军,易顺明.职业教育的专业管理和建设的成效与不足[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02):12-14.
[4]刘斌.“双高计划”多维度提升高职教育发展质量[J].现代教育管理,2019(06):96-100.
[5]潘海生“.双高计划”引领职业教育相类型教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9-05-079(9).
[6]谢俐.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的方位、方向与方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9(4):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54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