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诸多企业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也愈加严格。高校作为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主要摇篮,肩负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重担。若要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人才,高校需要积极更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本文笔者以“互联网+”和市场营销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改革。
关键词:互联网+;市场营销;专业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吕晓英.“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4):89-90.
以经济全球化为时代背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创造素养作出了高要求,这也就意味着高校必须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若要培养更多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高校需要结合互联网的基本需求,开设相关专业的研究场所,学习国内外的优秀实践经验,并将其引入到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中。
“互联网+”影响下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具有新时代的特点,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充分的求知欲,他们在新环境下成长,对现代信息化有着接触,善于运用现代媒体社交软件和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因而他们更容易掌握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技巧和方法。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旧专注原有的教学计划,存在诸多限制新一代大学生学习和求知的条条框框,不利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必须要进一步进行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改革。那么如何进行改革,必须考虑到未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未来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化手段的提高等,同时要结合高校自身的专业设置和自身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现存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符合市场需求
纵观现如今的众多高校,可以看出这些高等院校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都是致力于培养有关营销方面的高级型人才。但是这种定位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很大不同,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变化,也可以说根本就不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需要的是应用性较强的营销人才。学校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培养出大量的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这些人才找到心仪的岗位去工作。因此,学校需要积极调和学校本身与企业之间有关人才培养存在的矛盾,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调整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定位。
(二)课程设置与时代发展不符合
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以“4P”为切入点而开展的。这种围绕“4P”设置课程的模式,尽管能够在理论上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是却极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与现代信息化发展也不尽融合,与众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极不协调。
(三)实践教学力度不够
市场营销本是一门以实践性为主要特征的专业,这也就意味着学校要加大对实际训练方面的投入。虽然现如今众多高校都拥有与企业合作创办的校外实训基地,但是实践实训基地的创办目的都是以“双赢”为出发点,过度重视互惠互利,并没有充足的合作动力。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层次不够高,仅仅只是停留在学生实习的浅层次阶段。这种名义上的联合性实践教学,十分不利于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改革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 互联网+思维下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改革方向
应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专业的改革,是高等院校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笔者就以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高等院校市场营销的专业改革方向。
(一)创建互联网新兴营销人才培养目标
企业需要有大量的互联网创新型营销人才,企业针对这些人才也制定了相应的培养目标。高校为了顺应企业的人才需求,在进行市场营销专业改革的时候,一定要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致力于练就移动互联网思维,突破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把劲做好实践教学的强化工作,以便于可以培养出更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质量高、特点新和水平高的市场营销专业型人才。这些专业性人才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市场营销岗位,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奉献力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收入。
(二)完善互联网创新型专业课程体系
众多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都是围绕“4P”来进行的。主要课程有:市场营销基础、市场策划、市场调研、市场商品学、消费者行为学、电子商务和市场商务谈判等课程。很多企业在招聘学生的时候,相关的专业人员都曾表示这些学生并没有掌握足够充分的互联网知识,这对他们的日后工作十分不利。认真研究众多高校的传统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在这些课程中仅有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这两门课程涉猎到互联网方面的知识,这也就充分表明学生在互联网方面的知识存在极大的缺陷。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创新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高校应该以传授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技能为核心目标。同时还要将移动互联网技术作为主旨,并且将其作为主要特征来创建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在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改革,应该设置为基础课程学习、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拓展学习三个阶段。基础学习包含市场营销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学习以市场调研等核心课程为主,而专业拓展学习则需要添加互联网运作和互联网营销等课程,例如《微博营销》和《微信营销》都可以被列入到专业课程中。不过要值得注意的是,专业拓展学习阶段的课程所需要的教材,应该由高校联合企业共同撰写,这样才会进一步缓解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培养矛盾。
(三)创新互联网创新型教学模式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改变课堂的应该是网络技术。在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课堂上,教师都不准学生玩手机,甚至为了杜绝学生低头玩手机还要没收学生的手机。这样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大大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十分不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在认真的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后,便会发现现如今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和00后,这一部分学生群体是唯一见证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群体,深受互联网思维的冲击。学生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为学习累积更多的资源。因此,在改革后的市场营销教学课堂上,教师不仅不应禁止学生玩手机,还应该鼓励学生玩手机,引导学生使用手机去查找资料。教师要将手机看作是一个关键的教学设备,学校也可以针对不同的课程去制作不同的课程移动端APP。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APP引导学生签到以及进行市场营销课程的相关讨论。课程APP的应用,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满足学生对移动学习的要求。
(四)强化互联网创新型教学实践
作为一门实践性超强的学科,市场营销专业极为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相关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来设计全新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并且支持学生进行互联网创业,提高学生的专业创业能力。学校可以设置“互联网+创业”课程,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去了解创业的风险、创业的流程以及创业的技巧等。
三 结语
在“互联网+”战略提出后,互联网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就已经成为了众多高校和企业所关注的焦点,而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改革存在很多问题,若想取得良好的改革效果,高校首要工作就是需要明确市场营销的改革方向,按照正确的改革方向推进改革工作,进而才可以培养出更多优质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同时在高校要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改革中来,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改进教学方法和课堂设置,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切实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双师型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设施完善的实践基础等。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市场营销专业未来发展前途广阔,值得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吴庆福.“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9,(01):130-133.
[2]孙玉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改革探索[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36):186.
[3]李玮.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6(2):21-23.
[4]杜利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改革的探索[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8(2)97-99.
[5]李小斌.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移动学习需求调研及发展策略研究[J].高教探索,2015(2)32-33.
[6]梁君丽.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27)78-80.
[7]胡敏.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改革探讨[J].知识经济,2016(18):177-1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