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对国际化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国际化人才思政素质培养上存在不足。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开展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将有效促进高职商务英语国际化人思政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思政素质;一带一路;商务英语;高职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潘文霞.“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国际化人才思政素质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9):106-108.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多,国际化人才培养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及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已经将培育国际化人才上升到国家战略目标层面的高度,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1]。”2014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编制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一方面要扩大引入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学习国际先进的、成熟的人才培养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培养适应我国企业走出去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招收海外留学生、与承揽海外项目的企业共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等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周边国家的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2]。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从为本土劳动力市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到培养国际化人才层面上。2015年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给国际化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因此很有必要深入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问题。本文从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角度探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一 国际化人才的内涵
有关国际化人才的概念,一直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
2003年亚洲大学校长论坛提出:国际化人才应该是能够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能够利用某种工具或途径进行跨国交流与服务,并且在某一专业、层次、领域内具有一定专门知识或能力,基本通晓国际行业规则的人才。Stephens(2009)指出,国际化人才应具备跨文化知识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笔头交际能力和灵活性),并能将之应用迁移至不同语言、学科、文化、职业和生活[3]。
《纲要》对国际化人才的内涵也给出了清晰的界定,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刘秀玲(2010)等重点强调了国际化人才的国际性,认为国际化人才应具备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熟练掌握国际惯例、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4]。王雪梅(2014)从知识、能力和素养角度阐述了国际化人才的内涵,认为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国际知识和语言知识,能力包括跨文化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素养包括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5]。
由此可见,国内外学者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界定。尽管国际化人才内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是基本包含了以下内容:具备外语能力,熟悉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具备参与国际事务和活动所需的能力和素养。笔者认为,国际化人才的内涵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应符合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以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国情,因此,本研究将国际化人才定义为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民族情怀,通晓国际规则,掌握一门以上外语,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高层次人才。
二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思政素质的现状
(一)学生的思想政治心态不端正
部分大学生缺乏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政治辨别力不强、政治敏锐性也不高,有的学生甚至缺乏基本的政治意识。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民主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持有漠视心态,甚至出现了敌对情绪。而有些学生则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功利性,例如:他们入党动机不端正,主要是为了在毕业时能通过党员身份和政治资本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有些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往往以有用还是无用来划分,能直接对今后找工作有帮助的课程被认为有用,而那些打牢基础、开拓视野、培养情操的课程却被视为无用的课程。对“无用”的课程,他们往往比较敷衍,甚至是抵触。
(二)学生的人文素质缺失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和教师主要关注对学生政治立场、理想信念、爱国情怀以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的教育,而不太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尽管商英专业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化类课程,但教学中主要侧重语言能力培养,而缺少对学生文化理解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全球化视野的培养。人文素质的缺少可能导致学生视野狭隘,更别谈全球化视野;也可能表现为法律意识不强,不懂得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别说主动运用规则解决问题;还可能表现为不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缺乏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等。
(三)学生的道德素质亟待提升
目前大多数学生的道德素质是积极的、健康的。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道德认知不够。有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仰或者道德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曲直,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第二,道德情感缺失。有些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把这种自我意识和个人主义凌驾于集体主义之上。第三,道德意志薄弱。有些大学生道德意志不够坚定,不能坚持正确的道德认知,很容易受周围不良的观点和行为影响。第四,道德行为失范。比较突出的失范行为体现在作弊上,有些大学生存在考试作弊、论文作假等不诚信行为。
三 高职商务英语国际化人才思政素质的培养路径
根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思政素质的现状及专业特点,本文从思政课程教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等三个方面探讨商英国际化人才思政素质的培养[6]。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课堂理论教学是培养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了系统的必修思想理论课程和通识人文教育课程,目的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并不能很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主要原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陈旧,授课方式有待创新。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如果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味的灌输,学生会感到深奥、枯燥,难免产生排斥的心理。专任教师应进行教学内容整合,根据学生的现状及专业特色,引入一些联系实际社会、生活的实例。在教学方式上,改变满堂灌的方式,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真正做到融入课堂。
(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一带一路”促进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人文交流,对国际化商务人才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商贸知识,更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而人文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久的积淀、涵纳和淬炼。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应该贯穿整个三年的学习过程。
首先,构建完善、科学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许多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主要是通识课,侧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且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致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比较自由、散乱。人文素质教育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心理学、艺术、宗教、考古等。针对目前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开增设一些选修通识课,比如中国历史文化、中国美术鉴赏、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艺术鉴赏、大学生健康心理学、人际交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特色等。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人文知识,理解和感悟中国及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汲取丰厚的精神营养,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修养。再者,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既承载着文化,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商务英语专业的语言课程教学中应积极开发外语课程中的人文教育资源,让学生体验、感受不同的文化,引导他们多角度观察、剖析同一文化现象,促进学生形成国际思维。同时还应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异同,通过比较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本国文化自信、对他国文化尊重的文化观。
(三)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
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对学生思政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因此,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教育阵地。首先,组织好第二课堂。结合专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学习能力等,拓展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以及人文情感。例如: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演讲比赛、英文诵读比赛、英语话剧表演、英文歌曲大赛等。再者,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如学生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06):273.
[2]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EB/0L].教育部网,2014-06.
[3]Stephens,D.(ed.).Higher Edu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apacity Building:Twenty-five Years of Higher Education Links[M].Oxford:Symposium Books,2009.
[4]刘秀玲,谭会萍,苗芳.国际化人才培养系统的构建与实施[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12(04):383-385+389.
[5]王雪梅.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国际化人才的内涵、类型与培养思路——以外语类院校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14(01):65-71.
[6]刘军根.“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3):21-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