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英语是世界上被广泛使用的通用语言,因此为了能够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应该要提高我国的英语应用水平。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进行英语阅读是能够增强英语应用能力最快的方式之一。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仅能够增强英语的语感和英语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摆脱中式英语的束缚。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会采用英语阅读的方式,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然而,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并且还能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运用阅读材料,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这种方法能够加强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应用理解和记忆能力。本文主要讲述了思维导图的内涵,并针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职英语;阅读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刘敏.思维导图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0):263-265.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推出,加强了国内外之间的交流,因此,社会急需一大批应用型的英语人才。在中职学校进行英语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英语作为获得各种信息的语言。所以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英语语言有着更深层次地理解。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解决社会上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问题。
一 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可以使用中心关键词或想法以放射性的形式将所有的代表字词、任务或是词汇进行连接的图像方式。它又被人们称作心智导图,合理科学的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发散性的思维具体化、形象化。思维导图是由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般思维导图的建立是采用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因为图形能够加深人们的记忆力,并且能够将人们的想法直观的表达出来。运用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将各级主题的从属关系运用图像的方式表达出来。另外,将主题中包含的关键词通过运用图像、颜色、符号、线条等方式表现出来,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忆。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增强人们的记忆力,主要是因为运用了左右脑记忆、思考的能力。同时,运用思维导图还能够增强人们的思维能力[1]。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经过相关研究,得出结论:思维导图不能直接运用于学科教学,这是因为思维导图主要包含“图像记忆”和“发散性思维的想象”,而不是“理解性记忆”和“非结构化思考”。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效果较好,只需要通过运用图像记忆的方式就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记忆的效率,但是却无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只是一种表皮性的学习。发散性思维的想象虽然对思维没有任何控制,但是它只能适用于头脑风暴式的活动,并不适用于学科的学习。因为一些学科的知识是固定化的,存在一定的逻辑,所以不可以采用胡思乱想的记忆方式。而且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使知识的学习更加注重理解而不是记忆。因此,思维可视化的研究团队将知识树等图形具有的优点与思考的思维方式相结合,将“思维导图”变为“学科思维导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一些枯燥无味、没有任何规律的信息运用图像和文字的方式,将中心主题和关键词运用图像、颜色、符号、文字等方式相结合,并且采用分级的关系,使其能够变成容易记忆的知识。这种方式与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相似,所以能够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将思维导图融入阅读材料的理解过程中,就能够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同时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将人类脑海中的隐形知识变得可视化。可视化是将思维进行总结、归纳、演绎、发散的过程,通过运用关键词、图像、符号的方式,可以表达出相应的意思。
二 当前中职英语阅读课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中职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校对英语阅读的重视程度不高,中职学校教育任务主要集中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上,所以对英语教学的重视度不高。此外,大部分英语教师并不注重系统地去培养学生阅读策略的使用意识,也不会将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上。阅读课堂上仍然是老师翻译和讲解课文,学生缺乏对课文的理解,教师的主导地位超越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无法独立阅读课文,更不会运用阅读策略,阅读理解能力始终得不到显著地提高。
目前中职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普遍存在以下情况:一、课堂教学以多媒体展示为主,教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问答。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环节流程化,学生处于被动学的状态。长久下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训练和提高,学生也因此失去了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机会。二、把阅读看成是学习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长难句、复杂句的载体,教师大多采用的是语言分析教学法,也就是把阅读课的主要精力放在词汇、句型、短语和语法等语言知识上,教学过程注重语言知识点的讲解,教学目标沦落为扫清单词、短语障碍,看懂长句难句句意,掌握语法知识,甚至会翻译课文即可。这样的阅读过程几乎等同于词汇、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训练的过程,阅读课变为语法课或词汇讲解课。这样的阅读课堂,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培养,阅读水平始终不能提高,进而丧失了对阅读的兴趣。
三 在英语阅读课中应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与英语阅读之间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如都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点。思维导图是通过一些阅读材料与学生大脑中产生相符的自然结构,使其能够被人们记忆和理解的方式。一般都会运用一些图像符号、文字等形式的勾画出图像。然而,阅读是通过勾画导图的方式加速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认识。运用不同的图形可以使学生对阅读材料理解的程度不同,学生可以运用最简单的方式展现出阅读材料的内容。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从而对文章产生更深层次地理解。
在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然而,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整理,使学生在整理过程中,能够将一些英语琐碎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并且能够对琐碎知识之间建立某种程度上的联系,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从而提升英语的应用能力[5]。
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理解能力。主要是由于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在进行英语教材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全部地呈现给学生,不会使知识点产生遗漏的现象,并且可以使学生提取阅读材料中作者想要传达的中心思想。同时,学生通过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描绘出阅读材料的一些细节和事件,从而能够使学生在进行阅读过程中,借助一些细节和事件的发生经过能够很快辨别文中的中心思想。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理解文章的意思之后,能够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一些线索进行推理,从而得出不一样的东西。另外,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还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或是隐含的故事,从而提高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6]。
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记忆能力。使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不需要再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和背诵,而是根据文章中能够使学生记忆深刻的线索,使学生能够很容易的将其表达出来[7]。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记忆能力,而且用的时间较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的方式还可以提升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能够全面发展。因此,学校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将重视学生英语语法、单词、语句的知识变为能够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课程。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语感,并且形成相应的英语思维,促进英语的学习。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意思之后,运用教学复述法将文章所包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增强知识的记忆力,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全面发展[8]。
另外,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的教学模式。同一小组的人员通过共同制作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英语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帮助英语综合能力较低的学生,从而提高学校的英语教学水平[9]。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够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其能够共同进步和发展,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结意识[10],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的目的是能够使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将文章中包含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应用的过程。因此,在中职学校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是一个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英语应用的有效方式。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建立思维导图可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设定时间和目标总量。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阅读材料的内容不同,所以应该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当然建立思维导图所需要的时间也不相同。在建立思维导图之前,最主要的是应该明确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可以将其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内容,从而进行发散性的思维。
第二,勾画阅读主题现有知识的思维导图。在对阅读材料进行阅读之后,可以对文章中所有的标题进行概括,从而形成一张有关知识的思维导图。并且在导图的中心要建立相应的主题和标题。需要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一个中心构造,将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把中心图像作为中心发散点,并且勾画主干知识点的节点。另外,还需要掌握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同时应该根据相应的背景知识和获得的信息,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使其能够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形成新的知识。
第三,勾画主要的思维导图主干。在设定了阅读材料相应的时间、目标总量、勾画出阅读主题现有知识的导图之后,才应该对阅读材料进行精读。在理解阅读材料的大体意思之后,应该勾画出主要的思维导图主干。输入阅读主题,表达作者的观点,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的思维导图能够与阅读材料直接建立相应的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第四,以导图主干的中心观点为出发点。可以对阅读材料的每一小节的内容形成思维导图,并在一些位置上进行标记。最终完成具有相同结论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产生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一小节产生的点作为第二小节的出发点,可以加强学生对下一节内容的理解和推进。将其进行推理,就可以得出全文的思维导图。
第五,细化思维导图主干。保证思维导图不会跑偏的方式就是需要与作者的中心思想保持一致。在确定阅读材料主题的前提下,应该通过理解故事的情节或是知识的节点,可以帮助学生产生发散性的思维,将原有的知识与阅读材料中包含的新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找出其中相似的地方进行记忆,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知识的归纳能力。
第六,完成思维导图。思维结果是通过对学到的信息进行理解、归纳、思考之后的成果。在阅读过程中,阅读勾画思维导图是学生与作者之间进行交流的方式。
但是思维导图不是复制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而是通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想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了解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职学校逐渐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因此在中职学校内部采用了以专业技能为主,培养英语应用能力为辅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增强英语的应用能力,还能够使学校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中职学校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从而能够使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思维导图的建立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蓉.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9(14):115.
[2]刘丹.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
[3]董玉棋.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渤海大学,2016.
[4]何燕美.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5]杨昌周.基于文本图式构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7.
[6]韩莹,鲍继平,吴爱华.思维导图促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验研究[J].价值工程,2013,32(30):266-268.
[7]王志兵.关于运用阅读策略培养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8]郭轶.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9]张玲.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10]李雪梅.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障碍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