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10 09:40: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贯彻课堂始末,并借助二者有机结合与渗透,让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真正产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加强教学实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文引用格式:孙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1):229-230.

思政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马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借助对《马原》课理论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通过正确的世界观及方法论认识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理论知识及开展专业实践,并积极将个人理念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之中,为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1]。

一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马原》课关系探究

高校的使命是培育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优质人才,除了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之外,更应注重学生思想层面、价值观层面的教育。而借助《马原》课程的讲授,能够从思想层面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认识的同时,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积极借助《马原》课程知识的讲授,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马原》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及方法论”,使学生逐渐能够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现实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应该看到,《马原》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可以使学生了解应该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世界,并逐步使其知晓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个人理想信念。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阐释,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必然性以及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虚伪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

 
究其根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剖析揭示了其终将灭亡的本质,并进一步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等情况,使学生从思想层面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认识,加强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下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追求。除此之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注重实践性,因此,在通过相关理论的知识讲授基础上,还应当鼓励学生进一步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二基于《马原》课堂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探究

(一)通过《马原》教材梳理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在《马原》课程教学过程中,“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共产主义社会最高的价值追求,基于此,教师可以寻求二者结合点进行讲授,紧紧把握“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条主线,并借助《马原》理论知识的讲授,进一步进行突出和强调,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讲授环节,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使学生理解“私有制造成的劳动异化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束缚”这一知识点,唯有追寻公有制才能够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使学生对共产主义产生认同感;在科学社会主义部分讲授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历程及马克思一系列著作等让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产生背景的理解,之后再借助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探索过程的梳理及讲述,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同时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理论框架,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及意义[3]。

(二)通过寻求两者结合点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马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比如教师在讲授“真理与价值”相关部分内容时,可以联系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一步阐释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以及资本主义的普适价值并不普适;在讲授到“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时,也可联系相关内容开展延伸教育,如阐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措施”等内容,并积极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因势利导开展教学,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及理解水平。此外,教师除了要将课本上提及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之外,还应当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相关知识的融入,如通过讲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培养学生“敬业、爱业”的良好品质等;通过马克思唯物主义教育,强调在价值观建设过程中人的重要性……。总之,高校老师要在课堂上把握一切契机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积极利用《马原》课程相关理论深化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4]。

(三)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当下社会上的各种社会思潮及不良价值现象,如拜金主义、奢靡之风等,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不良价值现象不能仅限于简单的否定,而应该鼓励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进行理性的、客观的分析,提升价值判断及价值选择能力。应该指出,在在价值观培育过程中,不能过分注重知识的掌握,而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增强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教师要在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上下功夫,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生动的事例、具体的行动,让学生真心喜爱。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理论联系实际,引起他们的共鸣,并用事例说明理论,进一步增强《马原》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辩论赛、课堂讨论等,增强其趣味性和游戏性,帮助学生在多元思想碰撞下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5]。

最后,还要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实践教学是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战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并且要求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可以组织开展“家乡改革情况”、“精准扶贫”等社会调研,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校园开展志愿者活动、清洁校园活动等,启发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和思考,提高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还可以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宣讲、微视频、书法展、绘画展等,用学生自己的作品来激励学生、鼓舞学生。总之,要通过实践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激发其爱国情怀,并帮助他们自觉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外化于行。

三结语

总之,教师借助对《马原》课理论知识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师还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贯穿始终,借助二者的有机结合与渗透,在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的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真正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担当,在掌握专业基础基础上,将自身的理想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

 
参考文献

[1]何绍芬,钱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16,35(03):104-108.
[2]许改改.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及路径[D].延安大学,2016.
[3]张晓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
[4]谢红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的反思——基于同辈群体视角[J].山西农经,2017(13):105-106.
[5]林美玫.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与骨干力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5):24-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34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