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建构主义的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应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25 09:45: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建构主义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在一定的情境下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而案例式的教学理念刚好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与要求,本文即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将案例式教学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以为教师教学提供指导。

关键词:建构主义;案例式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

本文引用格式:王玲.基于建构主义的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2):236-238.

一 建构主义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皮亚杰建构主义的提出:反对行为主义的知识是一成不变的,认为知识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知识进行主动的加工处理而形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知识的意义建构者,完成对知识的信息加工;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学生构建知识意义的指导者、帮助者,完成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学生动机的激发;基本教学模式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种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形成一种稳定的结构形式[1]。

(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2]

基于以上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遵循以下教学原则。在建构主义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先构建一定的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自己主动学习,然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根据实践的效果形成对知识的认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并非学生单独完成,而是在一个共同体中,互相协作共同完成;由于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所以可以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和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而这个学习情境中呈现的各种教学资源是为了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协助教师的教学;最终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

 
(三)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3]

在以上教学设计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将教学设计过程总结如下。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学习的主题和相关的知识内容。但是教学目标不是预先确定的,而是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提取出来的。

学习者特征分析——在教学前要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水平和学习动机等进行分析,以设计出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内容分析——通过教学内容的分析,明确知识的内容/类型/关系,体现教学目标。

设计学习任务——在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

学习任务,可以是问题/案例等形式。该学习任务要包含教学目标定义的知识并且符合学习者特征。

设计学习情境——建构主义强调学习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所以应将问题具体化,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同时不同学科的不同学习任务应有不同的问题情境。

设计学习资源——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要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如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形式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呈现出来,也可利用网络自己搜集相关资料。

提供认知工具——在教学设计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认知工具,以利于学生对信息资源的编辑。

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为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要对学习环境中的各要素如知识内容的呈现时间、情境、方式等进行设计,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管理和帮助设计——在建构主义环境下,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所以教师需要在学习环境中确定学习任务,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帮助和指导,正确引导学生开展学习。

总结与强化设计——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总结学习内容,将学生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同时为其提供必要的强化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教学评价——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评价并不注重对教学结果的总结性评价,而是注重学生意义建构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同时该评价要以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参与度等为依据。

二 案例式教学

(一)概念[4]


案例式教学(Case-based Teaching,CBT),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具体的教学案例,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特点[5]

通过以上案例式教学概念的介绍,可以看出有如下特点。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为案例教学的主体,教师主要负责组织教学过程引导讨论的作用;案例教学的要求是教师首先布置任务,由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整个过程都要求学生的参与;然后通过案例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由于不同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案例教学要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其结果并不关注学生的记忆能力也不是追求一种固定答案,而是通过其讨论过程激发对问题的独创性。

(三)模式[6]

根据以上案例式教学的特点,将案例式教学流程总结如下。

(1)案例准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案例,由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记录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小组讨论——在这一环节中,小组成员针对自学过程中的疑惑和困难进行小组讨论。
(3)班级讨论——在这一环节中,每个小组派代表陈述小组的观点,其他小组可以对其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同时小组成员也可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要引发学生思考,促进课堂讨论的进行。
(4)评价——在这一环节中,由教师对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做出评价。

三 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都是教师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对教师教授的只会死记硬背。而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起指导帮助的作用,由学生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案例式教学也是将学生作为案例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布置案例任务学生来完成,因此,将两者有机结合,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以下通过将基于建构主义的案例式教学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具体教学设计。案例准备——求全班同学期末考试的总分/平均分/并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

(1)求学生1的总分(如图1):选中学生1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成绩的单元格,单击右上角求和即可。若要求所有学生的总分,单击学生1总分的单元格,当右下角出现十字柄时直接往下拉即可。

(2)求学生1的平均分(如图2):选中学生1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成绩的单元格,单击右上角求和下拉列表的平均值即可。同理若要求所有学生的平均分,单击学生1平均分的单元格,当右下角出现十字柄时直接往下拉即可。

(3)为所有学生由高到低排名(如图3):选中所有学生的总分,然后单击右上角排序下拉列表的降序,弹出排序警告窗格,选定“扩展选定区域”即可将学生按降序排序结果如图4所示。

\
\

 
综上所述:将基于建构主义的案例式教学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摆脱了传统教学的弊端,进而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严云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5(15):35-36.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5):74-81.
[3]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7-13.
[4]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
[5]武建国.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几个问题[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04):79-82.
[6]徐延宇.案例教学及其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14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