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1-02-05 10:37: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课程设计是理论课程的有效补充,课程设计除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外,还增加学生的时间能力,本文针对项目管理课程设计的现状,分析其在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流程,打破传统课程设计内容,跟进时代满足社会需求,同时为教学改革提供新方向。

关键词: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混合式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马卫刚等.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80):91-92.

项目管理是指管理人员运用已有的知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使用最少的资源以完成最优的项目目标和结果。项目管理包括了成本、质量、进度、成本等相关内容,在项目活动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项目管理课程也成为各高等院校管理相关专业必修科目之一。课程设计是知识应用型的能力,它是通过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内容,是锻炼实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具体考察和训练的过程。本文以项目管理的课程设计实际出发,针对项目管理课程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为今后的课程设计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 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实施现状

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一般以团队形式完成设计,一组分配5-6人,每组由小组组长负责,根据安排的课程设计内容小组组长进行工作内容的分工和任务,由教师根据理论课程的进度并且安排相关的课程设计内容,理论课程中教师会以案例的形式与学生探讨课程设计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内容,学生课后完成相关设计并且进行汇总成完整的课程设计,提交教师,并且在课程结束时期在班级进行PPT汇报,介绍小组分工及其完成情况,其他学生对小组的完成情况给与打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 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计起步晚,重视度不足


课程实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理论内容与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知名院校相比较,普通高校的课程设计起步较晚,而且高校设计课程设计本身就重视度不足,仅是考虑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而并非以学生获得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主,教师在整个课程设计的活动中,由于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因此在检查课程设计的时候仅是流于形式。

(二)缺乏真正实践,设计能力不足

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属于应用型设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虽然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非常的重要,但是对于实践经验的要求非常的高,只有一定的社会从业经验才能够高质量地完成相关的设计内容。学生没有真正从事过相关项目的内容,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项目范围、项目成本、项目进度等问题课程设计往往受到实际经验的匮乏而导致课程设计不完整和不合理。

(三)任务分工不科学,能力锻炼不足

项目管理课程一般在大三或大四进行开设,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对于课程的要求不一样,因此在小组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参与程度不一致。在课程设计分组后,有些小组会积极探讨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有些小组则就讨论与课程无关的事宜,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仅仅是将实践过程中的结果进行汇报总结,教师无法有效的监督课程设计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参与的程度,只能平均给予成绩。

\

 
三 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有效性提升方案

如图1所示,将操作流程分为案例选择、理论教学、项目分解、分组讨论、PPT汇报、考核评价、项目应用。

(一)案例选择

案例选择中,教师首先个人准备案例进行介绍和讲解,讲明课程设计选择案例原则和相关知识点,并举例说明。学生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渠道寻找资源,这样不仅解决了因寻找资源而占用了大量上课时间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此项活动的参与度,使得活动的完整性提高。此外,为了跟本专业有更好地契合,在课程设计中尽量建议学生从自身出发选择与自己专业关联度较高的案例。

(二)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为课堂上教师对涉及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原理、方法等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以理论指导下完成相关的项目任务。应本着突出重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详略得当的原则加以整合。容易掌握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学,不易掌握的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并留有充分思考、消化的时间;开展适度的案例讨论、师生互动,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形象地论证某一理论的正确性,而且可以集开拓学生思路。

(三)项目分解

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方法、原理等框架进行了解后,须将课程涉及的内容以项目形式进行学习,也就是将整体的课程设计分解成各个项目活动或专项活动,按照典型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将课程以工作任务的形式传达给学生。课程设计的项目活动分解是项目管理最为基础性的内容,需要完成WBS分解图、项目工期计划、项目成本计划、项目人力资源计划、项目风险计划等分项目。

(四)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是为了让学生在教学环节之后能更有效地将所得信息进行交换和传达,最终以团队形式完成各分项任务。分组原则一般按照学生性格、学习主动性和成绩等进行综合考虑,每组人数以5-6人为佳,推选出每组的负责人。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学生会遇见因为实际工程项目复杂,处理问题缓慢拖延时间长的问题,教师应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掌握学生课程实践的动向和进度,并且参与其中进行指导。

(五)PPT汇报

随着现代网络教育和网络工具的发展,课程设计已不同于以往单线汇报和书面汇报模式,PPT汇报方式已成为学生汇报讨论成果的主要方式之一。各小组可将实验成果在会上进行交流总结,分享该小组成员在项目课程设计中项目的形成过程,结果阐述,同时对项目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偏并总结经验,通过各组间交流,可以减少信息沟通成本,获得最大的信息效益和知识。在PPT汇报中,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考核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平时作业、组内研讨、PPT汇报、实验过程及结果和研究报告等方式对课程设计的学生给出书面考核综合评价。对于成绩评定不再实行字母评级的方式,而是“合格”或“不合格”的评价。为了使评价更为多元化,学生也可在项目完成汇报展示后,向汇报人进行提问,学生通过参与评价。此外非汇报组成员也可参与到改组的评分中,结合老师的评价,最终赋权得到综合评价得分。

(七)项目应用

通过一系列的汇报总结后,最终是将各项目所得到的结论和经验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在学生后续的SRP项目、创业大赛、以及不同的学生活动,都可以应用其中,将所学的知识内容用于实践才是对于学生最大的帮助,所以学生可以应用原有的项目分解经验完成相应的项目活动分解等内容,能够独立完成项目的各个内容,最终达到课程设计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

四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也要跟上时代的潮流,构建出完整的课程设计体系,并且应用于学生的时间活动中,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的人才。本文基于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构建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流程,以期提高项目管理教学质量。

\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4):261.
[2]张华音.基于项目管理的互动式课程设计[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7(02):66-70.
[3]石休令.项目管理课程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改革有效性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2):74-75.
[4]占征杰.《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智库时代,2019(33):177+182.
[5]李冬梅.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4):261.
[6]陈红玲.高职院校新生研讨课的实践和思考——以《走进项目管理与项目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38):68-69+194.
[7]陈瑞.独立学院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3):79-80+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98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