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阅读是学生提升汉语言文化知识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的培养则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群体之一,他们正处在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阅读兴趣、锻炼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黄金年龄阶段,如何做好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生阅读教育,切实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是摆在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主要任务,也是推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
关键字: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徐保国.新课改背景下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83):144-145.
初中阶段是学生小学到高中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培养的黄金阶段[1]。在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和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较强的阅读习惯已经成为衡量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初中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树立阅读教学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一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阅读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是否具备扎实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乃至学生日后的成长成才[2]。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厘清认识,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在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一)阅读能力培养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习能力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其反映了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学习策略,不断实现自身学习目标的综合性能力,具备包括了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策略的科学选择以及学习场所的选择等等各个方面[3]。研究显示,小学到初中阶段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而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占据到90%以上甚至更多,可以说,学生学习能力主要来源于阅读。在初中阶段,通过教师、家长有目的、有意识的阅读训练,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整体学习能力无疑大有裨益。
(二)阅读能力培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语文素养”正成为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热门词汇之一[4]。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的总称,其主要包括了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知识储备、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策略与方法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语文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等,从要素上来看,语文素养其实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养成的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的综合性能力,而语文的听、说、读、写往往又以“读”为核心,因此可以说,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听、说、写等各个方面的素质的培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一环。
二 培养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分析
阅读能力对于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具有显著意义。鉴于初中阶段学生在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语文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主导作用,采取多种综合措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注重阅读量的积累
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有一定阅读量的积累,只有长期的阅读量变才能真正达到阅读能力提升这一“质变”,特别是当前初中阶段学生阅读量严重不足的背景下,要求初中学生注重阅读量的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要在学生入学伊始就要面向全班学生制定最低阅读计划,并与学生家长定期沟通,共同督促学生。明确要求学生的年最少阅读量,并细化到学期、季度和每月,按照目前国内初中学生的阅读量以及阅读能力培养目标来看,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阅读量不应低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二)注重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指导与培养
调研显示,许多学生阅读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不是学生不愿意读,而是错误的阅读习惯所导致的,学生一旦养成了错误的阅读习惯,往往很长时间难以有效改变,最终也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和督促学生去主动阅读,更重要的是要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阅读方法、阅读策略以及阅读习惯的科学指导,努力帮助他们从初中阶段就养成科学、正确的阅读习惯,这无疑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乃至一生的阅读都极有帮助。在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身体力行、以上律下。老师、家长是孩子言行的重要榜样,如果家长和老师在闲暇时期总是抱着手机刷抖音、刷微博、玩游戏,那么这些行为总会潜移默化般地传递和影响到学生。当前,接触和使用移动设备越来越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很多中小学生在学校乃至家中频繁使用手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为此,作为家长和教师除了不应在孩子面前频繁玩手机,更重要的是跟着孩子一起拿起书本,作主动阅读的良好榜样,以实际行动带动学生爱上阅读、主动阅读。二是要善于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对于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具有直接影响。对家长来说,要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以及参加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在家里也可以准备诸如种类较为齐全的书柜,让孩子随时随地都能够阅读到合适的书本,对教师来说,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图书活动竞赛、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去阅读,长此以往则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注重读与听、说、写等方面的结合
单纯的阅读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将学生的阅读与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听、说、写等相结合起来,则无疑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不断提升阅读能力[5]。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将阅读后的所思所感写下来,或者就文本内容给出一定的话题,让学生围绕文本阅读内容和话题来进行写作练习,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完整地标书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或者,教师可以针对文本内容设定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并在阅读结束后去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就这些问题进行畅所欲言的辩论和交流,在互相讨论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并有效地表达出来,那么这样的阅读就更具有价值,也就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6]
三 总结
总之,阅读是初中阶段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在实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让学生“想阅读”“会阅读”,不断从阅读过程中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当然,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阅读习惯的科学养成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也应努力做到家校一体、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小妮.影响农村初中生阅读能力形成的负面因素探析——基于对贺州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J].基础教育研究,2014(20):21-22.
[2]马丽娟.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指导策略研究——以克拉玛依中学语文教学为例[J].克拉玛依学刊,2015,5(01):16-20.
[3]赵丽娜.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99.
[4]张梅.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实施途径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1):17-18.
[5]韩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初探[J].中国高新区,2018(14):116.
[6]徐铭阳,金哲华.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阅读能力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6):242-2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