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音乐教育的教育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均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在新形势下,高校音乐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教育改革需求,立足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不断地探索转型发展的路径。本文中侧重对高校音乐教育转型发展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转型;发展
本文引用格式:常晋曦.新形势下的高校音乐教育转型发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6):101-102.
音乐是体现艺术的最佳载体,以动听的旋律、变化的节奏、飘渺的音符,唤醒了人们的听觉,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高校音乐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要使学生的艺术修养得以提升,为他们的和谐发展做好准备。良好的音乐教育会使人受到启迪与感染,使各种美好的品质入驻学生心灵,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成为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本文中将围绕高校音乐教育转型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
一 现阶段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现阶段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音乐教育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化的优秀师资力量薄弱
音乐教学的实施效果,与教师水平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纵观当代高校音乐教育的开展情况,多数高校并没有意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没有给予其应有的重视,教学质量考察制度不健全,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从现阶段高校音乐教师学历情况来看,本科学历者居多,综合素质与能力与理想状态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难以满足音乐教育要求。与此同时,音乐教师创新意识较差,仍在沿用上世纪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只是凭经验、凭感觉组织教学活动,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个性想法,选择的教学内容、模式与方法等,与学生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1]。
(二)优质的教育资源比较匮乏
高校是人才的汇聚地,大学生虽然掌握了较为系统的文化知识,但音乐欣赏水平却不尽人意。特别是一些来自于中西部地区的大学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接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并没有领略到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升入大学以后,也没有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使学校开设了与之相关的课程,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也未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新课改理念深入人心的时代,高校为教育教学活动投入了大量人力与物力资源,但真正用于音乐教学的资源却十分匮乏,学生根本没有获得良好的音乐学习机会[2]。
(三)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待优化
从现阶段高校音乐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以实践教学为主,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不只是为了学会一首歌曲,了解这首歌曲的旋律特征与内涵,还要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然而,有些音乐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肩负着什么样的重担,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只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知识,很少会为引领学生进行作品分析,也没有为学生讲解艺术知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音乐都能赢得人们的喜爱,就是因为它可以与多种门类的艺术融为一体。然而,由于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方法呆板,学生无法体会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会为学生提供一些经典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却没有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应的乐理知识,更不会带领学生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此外,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应有的尊重,学生热情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 新形势下的高校音乐教育转型发展的建议
在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音乐是不可匮缺的组成部分,在熏陶情感、浸润心灵、提升审美水平等方面,都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和谐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围绕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中切实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优化策略:
(一)加强高校优秀师资队伍建设,为高校音乐教育开展提供保障
高校音乐教育水平的提升,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的数量与质量都要得到保证。在新的形势下,高校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意义,对其内涵与价值产生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并要将音乐教育上升到战略发展层面。在学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既要对音乐教育发展的紧迫性进行分析,也要明确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改变现状,为音乐教育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撑,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最近几年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而教师队伍建设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应该将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以多种方式选拔优秀人才,也要组织所有音乐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方法,为教师交流经验、互相切磋搭建有利平台,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得以丰富,文化底蕴得以提升,以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3]。
(二)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丰富高校音乐课程内容
当代高校音乐教育日益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教学大纲进行分析,发现高校音乐教育工作始终都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目标开展。高校要丰富音乐课程内容,对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进行分析,将心理教育、思政教育、音乐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融为一体,为所有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许多因素都会对音乐教育的开展产生影响,但教师是最活跃的因素,要创建网络信息平台,鼓励教师将上传音乐课程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保障,音乐教师也要积极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交流,促进课程的协同化发展,使更多学生领略到音乐的风采,让他们的多维认知得到锻炼,圆满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4]。
(三)注重高校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在网络时代,信息化平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为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高校音乐教育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为自主学习、终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师要重新为自己进行角色定位,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与精神需求,以客观辩证的态度看待学生的个性差异,把握住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劣之处,在多种教学方法中灵活做出选择,激活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早已充分感受到网络时代的便捷,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表示排斥,要充分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各种图片、视频资料,以多样化的方式帮助他们了解音乐知识,理解音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产生学习的动机。与此同时,也能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出建议,使学生能把学习音乐当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四)构建高校优质的音乐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在优良的音乐文化环境中,学生的道德情操会受到熏陶,行为习惯会变得更加文明,一些错误的主观认知会得到纠正,逐渐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气质。音乐教育不能只是满足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点,而要让学生的审美水平得以提升,除了在课堂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以外,还要在生活中汲取音乐的营养。所以,学校要组织多样化的音乐文化实践活动,如,合唱比赛、器乐演奏比赛等,不仅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音乐知识得以巩固,也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自己的音乐学习存在哪些欠缺与不足,感受到音乐能为自己的生活增添姿彩。但在组织比赛过程中,一定要制定出公正、公平的规则与评分标准,使更多大学生能积极参与其中,使他们能萦绕在艺术氛围中,为学生了解音乐提供通道,使他们接受到精神的洗礼,让学生变得更加开朗[5]。
三 结语
音乐教育水平的提升,能使学生在音乐的滋养下,思维得以开拓,情绪得到控制,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应该面向每一个学生,成为普及性教育,在音乐的启迪下,学生的头脑中会浮现出各种充满诗意的画面,这就是音乐教育所创设的意境,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美、领悟美,使他们在艺术的环境中成长,自然就会摒弃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向着全面和谐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鑫.现代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评《现代音乐教育技术实用教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06):308.
[2]荣.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当代发展与人才培养会议在京举行[J].人民音乐,2019(06):79.
[3]李伟.高校音乐新课程与音乐教学理论研究——评《新课程音乐教学论》[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08):87.
[4]陈晓翔.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如何走向纵深[J].教育现代化,2016,3(35):156-158+160.
[5]程娟娟.新形势下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方向探讨[J].戏剧之家,2014(11):2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