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一带一路是我国的顶层国家战略,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我国承接了数千个工程项目,极大推进了我国基础设施施工建设的发展速度,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对我国机电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对我国机电专业职业教育现状进行了简要论述,总结了几点一带一路战略给机电专业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挑战,在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几点一带一路战略给机电专业职业教育提供的发展机遇,为我国机电专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机电专业;职业教育;挑战与机遇
本文引用格式:王捍天.一带一路战略下机电专业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教育现代化,2019,6(83):240-241.
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了走向国际化的通道,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我国机电专业职业教育每年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领域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研究机电职业教育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我国机电专业职业教育现状
(一)生源质量不高
现阶段我国进行机电专业职业教育的院校多为高职院校及部分大中专院校。从这些院校的生源构成来看,其招生对象多为在初中、高中学习阶段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因无法通过高考进入普通本科院校学习才选择在这些院校就读。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学习水平较低,上述院校的生源质量在整体层面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基础知识相对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日常生活管理与教学管理方面难度也较大。部分学生对于初高中的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差,甚至有学生连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都不熟悉,但是对于机电专业教学而言,部分专业课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几何、物理基础知识,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将会给课堂教学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很多教师在教授一些相对具有专业性的课程时往往需要先对这门课程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进行补习才能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教学模式落后
从我国机电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机电专业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还相对落后,虽然大多数院校在办学条件及教学设施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教学模式仍然是两年学习一年实习的模式,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职业教育学生而言,要在两年内使其机电专业的理论知识水平达到教学培养计划要求已经具有很大压力,再加之职业教育阶段的课余时间相对自由,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投入较少,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普遍低于教学要求。但另一方面,机电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都需要进行校外实习,帮助其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在提升理论知识理解与认识的同时,也能通过实习锻炼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其求职就业打好基础。
(三)培养学生质量不稳定
我国高职院校和高中专业院校发展较不均衡,各院校的办学规模与办学水平差异很大,从整体上看,机电专业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培养学生的质量较不稳定。有些院校由于办学规模、资金投入等原因,在机电专业教学的师资力量、教学硬件方面投入都较少,使得机电专业的部分课程缺乏教学基础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部分院校的机电专业教学缺乏特色,不同院校之间在机电专业学生培养方面区分度较低,没有很好地与机电专业人才需求方的需求情况相结合,对于重要的技能与能力培养方面还有待加强,将学生人才培养做成了标准化的产品,失去了教育的核心内容。一些院校在教学培养时积极与校外实践基地、合作企业进行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当校外合作的企业招聘规模缩小或者不招聘时,其学生的培养便会表现出模式化培养的现象,使得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明显下滑。
二 一带一路战略给机电专业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人才竞争国际化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承接了一带一路沿线数十个国家的数千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境外的建设项目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参与工程的设计与建设,多数项目都需要在项目所在地招聘部分员工,使得这些项目的工作人员需要与项目所在的国家或地区的工作人员展开竞争,竞争更加多元化、国际化。而这些工作人员回国工作后,会将国际化竞争的理念与工作态度运用到国内的工作中,同时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也经常与我国在技术领域进行沟通交流,都推动国内机电专业人才的竞争的国际化。因此,能够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电专业人才,对于我国的机电专业职业教育而言是一个挑战。
(二)教学模式多元化
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程度较为落后,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无法适应当今快速发展变化的经济形势。国外机电相关的产业比我国起步早,产业的发展情况与创新能力都较我国有明显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机电专业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例如,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帮助德国的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稳定可靠的口碑,世界一流的制造业又可以为职业教育提供世界一流的机械制造与机电设计研发等实践机会,同时,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内的创新能力也十分突出,这都使得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实体产业形成了良性循环,促进了其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与创新化。反观我国的机电专业教育体系,现行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在国内竞争中已经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宜,在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国际竞争中,教学模式是否能够实现多元化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三 一带一路战略给机电专业职业教育提供的发展机遇
(一)扩大就业范围
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机电专业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建立了通畅的人才输出通道,有效改变了我国在国际合作中只能进行资金投资输出的局面,逐步形成了以资金投资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带动技术输出、人才输出的国际合作模式。现阶段我国的机电专业人才主要面对国内就业市场,虽然在培养人才的专业水平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从机电专业人才的数量上来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国内的人才需求。而打通了人才输出的通道后,我国职业教育院校培养的机电专业人才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在取得国外的就业岗位,有利于扩大我国机电专业的办学规模,提升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二)加强教学国际交流
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了国际通道,使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产能能够有效地对国外输送,不但可以增加我国的经济总量与国际收益,还可以拉近与合作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我国机电专业职业教育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内的相关院校发展还不够均衡,办学特点不够突出,在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交流学习中能够了解国外的办学理念,结合各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办学优势,逐步形成国际化的办学视野,为我国机电专业职业教育引入国际化的发展动力,提供与国际接轨的发展机遇。
(三)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我国现行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入校之初并没有进行相对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在后期的教学培养及岗位实训中也需要视就业环境及校外合作企业的招聘计划灵活应对,在学生的培养规划上表现出计划性和针对性不高的特点。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中很多都采用英国和美国的教学模式,与我国机电专业职业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一带一路战略与沿线国家的投资及贸易合作,可以推动我国机电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与基础设施建产能输出都具有重大意义,从我国机电专业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生源质量不高、教学模式落后、培养学生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一带一路战略为机电专业职业教育带来了人才竞争国际化、教学模式多元化的调整,也带来了扩大就业范围、加强教学国际交流、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发展机遇,相关院校管理部门需要在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教学发展优势的前提下,提升自身机电专业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以应对一带一路战略给机电职业教育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谢涛.论城乡规划实施与土地规划管理关系[J].居舍,2019(23):85.
[2]周子顺.浅析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J].低碳世界,2015(15):17-18.
[3]贺东亮.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7(23):99.
[4]龙德毅.“一带一路”触发下的职业教育发展随想[J].天津职业学院联合学报,2015(7):3-9.
[5]陈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34-35.
[6]郭志永,王涛,唐杰,吴军.面向新工科的机电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9,6(51):12-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