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只是掌握好课本上相应的知识,而是更偏向于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土木工程的学生在这方面更是如此,针对这一要求学校也做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在日常的教学中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教学措施的改进,从教、学、用、评价等几方面做出全面的改变,致力于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本文就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现存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进行相应的探讨,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土木工程
本文引用格式:许仁龙.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探讨——以土木工程概论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5):7-9.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社会的急迫需求,是学校对学生培养成果的重大考验。当学生学习掌握好基础知识后,并对相应的项目工程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才能更好地适应于后期不断的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不同是应用型人才是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良好方法的使用,让工程能够得以顺利完成。当前的学校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变革,并且对其他方面也做出改变,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一 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的内容较少
一般情况下,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导的时候,是通过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导的。这种教导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能够让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但在实践方面比较欠缺。很多老师在进行教导的时候,也只考虑课本上的教导,没有考虑到实际的实践操作。整体来看,理论知识比较多,实践方面比较少,缺少针对性。这种教学方法内容是比较无聊的,并且对于相应的抽象事项理解起来相对困难。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较差。
(二)教学方法简单
当前的信息技术已经得到非常好的发展,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采用丰富多彩的方法进行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和学生的交流比较少,整体展示的时间也较少,这种情况下,大量的知识需要学习,学生的掌握情况相对较差。很多学生一进学校就已经被进行这种教学方式,长期下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较大的打击,对学习失去的乐趣。
(三)教材更新比较慢
目前我国各大学土木类的教材种类比较多,但整体上没有展现专业的差异性。很多内容比较多的教材,其内容安排较为复杂,对于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另外,设计到土木工程的专业词汇比较多,对于介绍专业的知识比较多,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四)老师的队伍相对较薄弱
目前各个学校的教学老师相对比较年轻,其教学经验不足。另外,这些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短短的课时内,无法对概论进行很好的梳理教学,让学生进行学习必然造成非常大的困难。土木工程相对而言,其综合性比较高,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大量知识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其理解能力得到巨大的挑战,整体的学习效果相对较差。再者,年轻的老师工作阅历较少,对于土木工程缺少相对的实践经验,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以快速掌握课程的知识,对部分内容无法与实际案例进行很好的结合,无法深刻理解。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
土木工程的课程学习相对比较枯燥,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可能因某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对课程抱有消极心理。这种情况下,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加强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知,并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目的[1]。
二 加强教学的效果沟通
(一)增加实践的部分
面对更加喜欢培养职业化的应用型人才的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结合是当前更为急需的。当前的情况下,应该更改现在只有单纯的理论教学的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教师从室内转到室外。在教学的时候,基于原本课程的知识基础上,和相应的工程项目进行结合教学,并且可以通过安排学生进行参观学习的方式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实际案例的理解,避免因单纯的理论教学而造成学生对抽象知识无法理解的情况出现。进行实践教学,对应用型人才进行专项培养,能够更好地促成职业化的应用型人才的养成。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更改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传统的知识理论教学方法进行变革,让实践内容和知识内容形成良好的互补,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有实践内容进行佐证、分析,进而更好地对基础知识进行理解,达到相应的学习目的。例如,基础工程中的内容讲解,可以适当安排学生进行现场参观,对实际的工程开展和知识进行结合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考评的时候,应该更改传统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考评方式。通过过程和结果结合考评,以加强学生在过程中的学习主动性。
(二)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以解决当前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根据每个课程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当前通过“慕课”是一种比较好用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多媒体和慕课进行相应的结合,鼓励老师建设更多的精品课程,通过动画、视频等方式进行展现,让学生在课上能够听到老师的讲解,而课下能够利用更多的信息化平台资源对这些课程进行复习,从而达到加深学习成果的目的[2]。
(三)加强应用型教材的应用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学效果能够起到非常好的影响。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最为直接的方法。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的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广,所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优化和更新教材,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教材的选择应该采用当前的教材和新增的内容进行相结合的方式,从而提高教材的整体质量。
土木工程的覆盖范围比较广,包括建筑、地下、公路、桥梁、市政、水利水电、港口等等。在本课程课时相对比较少的时候,不能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内容讲解,就需要教材能够在内容上进行选择,将一些重点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另外,可以根据内容进行分专业教学,缩小其范围,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3]。
在新编教材的时候,还要注意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一是要展示最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工艺应用等,让学生认知当前最先进技术的情况,避免闭门造车。二是要关注最近的规范,把规范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展示,让学生理解当前的规范情况。在项目进行建设的时候,所有的项目标准都应该在规范的原则下进行建设,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合格。三是要对新型技术、材料不断加强传授。土木工程的材料变化在这几年变化非常快,相应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必须完全掌握,才能够成为应用型人才。这些知识除了在工作中进行积累外,还应该由老师进行不断地传授,让学生掌握好最新的技术、知识,从而为我国得经济建设做出贡献[4]。
(四)加强微课程建设
在教学过程汇总,应该充分发挥教研室的租用,让老师开展实在的教研室活动,引导学生提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了解最初设计的课程是否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解决。再者,要将老师的“传、帮、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有经验的教师带着年轻的教师进行教学,以帮助年轻教师快速积累经验,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另外,要引导各个老师之间多互相听课,了解其他人在教学的时候,如何进行教学的,有什么特别好的地方。对比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正。同时,还可以互相探讨,将对方的优点进一步发挥,对缺点进行指出改正,从而实现对课程的内容、大纲、方法等不断进行完善,以达成对学生进行良好教学的要求。
(五)课程教学团队的建立
在当前很多学校频繁出现教师不足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但对教学的进度有着巨大的影响,还对教学的质量造成巨大的困扰。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加大老师的招聘外,还可以换个方式进行教学,以解决当前的问题。例如,安排一名能够对多门课程进行讲解的老师,同时安排一课程有多名老师进行讲解。这样,能够让每个老师都发挥自己的长处,免得在课程教学中,因内容太多,无法取舍,并且与实践内容无法进行紧密结合的现象。通过团队的熏陶,以解决这些问题[5]。
(六)考核方式的优化
当前的考核方式相对比较死板,对于管理应用型人才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教学,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材料进行收集,同时进行不同的实验,将过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加以考核。对于较好的成果,可以进行论文发表,从而提升学生在实践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并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实践经验,往往能够加深学生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学生有过相应的工程接触,在后期进入社会后,能够很快进入状态,快速成为能够起到相应作用的工作人员,成为企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七)加强专项人才的培养
由于土木工程的课程相对较多,涵盖的范围比较广,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无法完全理解。部分学生对其中某些部分感兴趣,如,公路工程、水利工程等。面对诸多此类现象,应该考虑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延伸课程内容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教学,让学生在相应的领域能够更好地、更加深入地进行学习,从而达到专项人才培养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毕业后,对理论知识有所熟悉,但涉及某些工程细节方面的时候,就完全没有了概念[6]。
(八)加强产教研结合推进
学校进行相应的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学生得以对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单纯如此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和相应的实践进行结合,进而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加强产学研的合作推进,让学生有着更多的基础对实际工程进行全面了解,并做相应的研究。这样,不但能够促进学习积极性,还没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着更加明确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对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工序研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对知识进一步理解。而学生在进行分析、实践的时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步入社会的时候能够直接将自己所需的知识投入到社会中进行使用,成为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的工程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
(九)引导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靠老师进行讲解、传授。这种教学方式相对比较枯燥,很多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因内容复杂,且枯燥,对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就这种现象,应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可以进行课堂主角的变换,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讲解中来。通过学生的讲解,提升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关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对一致,部分内容由学生进行解说,能够让其他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对于这种方式,需要进行相应的评分机制建立。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学分的奖励,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对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从而将自己良好的学习经验进行分享,以提升整体的学习成效[7]。
(十)对教师不断加强新知识培训
部分教师的年纪比较大,对于新的标准、新技术、知识掌握的相对较弱。而当前的工程建设都需要在一定的标准的相关规范下进行,才能够符合相应的标准。这方面,学校可以安排部分年纪较大的老师进行新知识进行培训,学习更丰富知识,让自己对新的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这种情况下,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才能将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进行很好的结合,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知识,对课程要点进行良好的掌握,提升自身的基础知识水平,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培养[8]。
三 结束语
土木工程的专业学科所涵盖的内容相对比较广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对教学模式、教材、师资等进行提升。除了对教材进行更新外,还需要对教师队伍加强建设,并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摸索、探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不断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王英红.建筑安全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2]李春光.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3):79-81.
[3]崔军.回归工程实践: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1.
[4]廖志豪.基于素质模型的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5]肖玮萍.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厦门大学,2013.
[6]杜文学,李长凤,周莉,等.“3+1”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02):6-10.
[7]张艳.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长安大学,2012.
[8]陆仁强.“大土木”环境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探讨——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35(05):157-159.
[9]张立群,张玉栋.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2):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