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以培养实用型、专业型技能人才为主要目的,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发展,帮助贫困人口提升人力资本、改善就业、脱贫致富,在精准脱贫工作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明确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工作定位,探讨其构建模式对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定位;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郑晓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定位及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81):279-280.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以培养实用型、专业型技能人才为主要目的,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发展,帮助贫困人口提升人力资本、改善就业、脱贫致富,在精准脱贫工作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1]。因此,明确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工作定位,探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构建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一职业教育实施精准扶贫的工作定位
(一)培养目标的定位
1.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我国的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贫困人口思想封闭、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弱,致使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慢、生活水平差。所谓“扶贫先扶志”,“扶志”就要扶思想、扶信心,树立起群众征服困难、走出困境的勇气与斗志。职业教育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提升学生诸如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等方面的整体素质,为优质人力资源的储备打好基础。
2.以培养适应当地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目标。“扶贫必扶智”,“扶智”主要就是扶知识和扶技术。职业教育要帮助贫困地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需充分考虑贫困地区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实况,密切联系当地经济发展,对当地社会发展提出的人才类型需求、人才结构需求和人才个性化需求充分把握,重视人才实用性培养,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发挥切实的推动作用。
(二)贫困群体的定位
1.职校招生政策上应倾向于招收贫困家庭子女。贫困地区青少年文化水平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无法就学。我国近年来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扶持,包括增加职业院校招生名额、加大职业院校财政投入、降低职业院校学杂费用、实行中等职业学校免费入学等,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招生工作各方面向贫困家庭子女倾斜,帮助这些贫困家庭未来的劳动力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将来更顺利地帮助家庭脱贫致富。
2.职校应着力培训当地的农民群体。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体长期从事着技术含量低、现代化程度弱的以手工和体力付出为主的农业活动,这并不符合当下社会对产业集约化、科技化、现代化的新要求[2]。职业院校要承担起理念推广、技术提升的职责,定期开展专门的农民教育培训,帮助农民学习先进的生产理念和专业的生产知识,培养新型农民,更好适应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服务区域定位
1.区域职业院校要扎根当地,首先为当地贫困人口提供服务。区域职业院校是区域贫困人口接受职业教育最直接的渠道,理应首先为当地贫困人口的脱贫攻坚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职校要深入当地,了解贫困当地的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及其对职教精准扶贫提出的新期望和新要求,分析当地职业教育的特点、优势和短板,明确教育办学方向,因地制宜地精准切入,确保学校办学方向符合精准扶贫工作的整体要求,确保各项工作符合贫困当地的实际需要,为贫困当地培养综合素质高、技能技术强的职业人才。
2.区域定位宜保持必要的灵活性。我国职业教育统一由地方主管教育部门管理,方针政策大体一致,不少地区的职业教育也未能按照自身和当地需要制订更加灵活的办学细则,使职业教育区域办学存在呆板僵化、毫无特色的状况,这违背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要求[3]。所以,职业教育区域定位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职业院校要充分意识到人力资源市场的短期时效性需求与其长期发展趋势,综合考虑,灵活调整,保持定位的精准性、灵活性和动态性。
二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模式探析
(一)“奖助贷补”模式
很对贫困家庭也想让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但因为家庭经济的窘境不得不放弃孩子的教育,造成了贫困地区的高失学率和高辍学率。想要让更多的贫困家庭能够承担起子女的职业教育费用,改变他们的命运,帮助贫困家庭摆脱困境,就必需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奖助模式,切实减轻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经济压力。
1.职业院校可针对贫困学生设立专项奖学金,表彰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在实际操作中,可按照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划定分数线、制定相关标准,只要学生成绩高于分数线、其它方面表现高于制定标准,就可以得到一定的金额奖励。
2.职业院校可为贫困学生创造相应的条件和机会,为他们提供在校勤工俭学的岗位,让他们通过履行基础科学研究、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学生工作等方面职责,获取一定的工作报酬和补助,让贫困学生们既可以缓解经济压力,又可以培养其交流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工作能力等[4]。
3.职业院校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鼓励和指导贫困家庭学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利息低、到款快,是缓解贫困学生经济压力的有效渠道。
(二)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模式
贫困人口难以脱贫很重要的原因来自于自身思想观念落后、综合素质较低,致使其后劲不足、就业困难。这就要求我们的扶贫工作要从过去的“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才能帮助贫困人口增强发展动力和创收能力[5]。近年来的扶贫经验显示,精准扶贫工作中采用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模式,可以更好地帮助贫困人口拓宽就业渠道,改善就业质量,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1.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或抽调职业院校的专家学者到贫困地区实地调研,对贫困地区的就业市场、经济形态和产业结构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了解贫困人群的就业需要和各行各业的用人需求,结合实际制定职业教育培训计划。
2.地方政府要正视资源配置和教育管理的重要作用,建立起一整套以政府部门为主导、职业院校为主体、地方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贫困人口技术技能培训机制。地方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技术培训的财政投入,也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职业教育技术培训项目,同时支持社会力量为职教技术培训献策献言、提供资源。
3.职业院校可联合其它教育培训机构,定期到贫困地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使贫困人口短期内就能掌握一门或几门技术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就业、脱贫致富。
(三)职教与科技扶贫相结合的帮扶模式
在教育精准扶贫战略中,科技扶贫的作用不可忽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科技扶贫的重要战地,职业教育联合科技扶贫作用精准扶贫,不仅有利于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也有利于促进产业化扶贫,对解决贫困地区现今阶段的扶贫问题,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1.地方政府务必建立立足于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与科技扶贫帮扶制度,积极联系和组织职业院校的骨干人才和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深入调研,发挥好科技示范、项目带动、产业引领等作用,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提供更多的实现渠道和科学方法。
2.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组织安排科研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进行挂点帮扶,与贫困对象深入交流,共同制定适合当地需要、适合个人发展的科技扶贫计划。
3.地方政府和职业院校要在贫困地区加强创新创业宣传,构建创新创业环境。贫困人口受传统观念影响,对于科学新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不适应,甚至有排斥心理。地方政府和职业院校要广泛地开展宣传教育,让贫困人口在思想层面上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萌发创新创业意识,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环境的建立,则要鼓励职校的技术人员与当地贫困人口组建创新创业专业团队,根据贫困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重点扶持适合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的产业,同时引导包括科技、管理、资本等内容的现代生产要素向贫困当地聚集,促进贫困当地经济良性发展。
三 结语
现今阶段,就职业教育实施精准扶贫来说,应该与时代的变化充分适应,对实际的贫困群体情况充分了解,使其职业发展需要得到满足,根据区域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实施精准扶贫的方案合理设计,在职业教育中,发挥良好的政策能够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使形式化避免,达到落实精准扶贫的效果,同时,要将有关的考核工作做好,使贫困人群和有关单位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阳逍.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的透视与反思[J].国际公关,2019(04):32-33.
[2]易越,陈骞.关于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策略探究[J].河北农机,2018(12):43.
[3]段从宇,伊继东.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要素及实现路径[J].教育与经济,2018(05):23-29.
[4]谢海琼.博弈论视角下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J].教育代化,2018,5(42):326-327.
[5]廖倩.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探析[J].成人教育,2018,38(05):75-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