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未来建筑业的主流发展方向,因此,装配式建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结合自身特点,以装配式建筑教学改革为导向、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支撑,科学地设定装配式建筑实验室的建设思路,为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实践基地,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实验室建设;应用型人才;土木工程
本文引用格式:马庆平,等.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装配式建筑实验室建设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4):10-12.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ssembly Building Laboratory Oriented to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MA Qing-ping,QIAN Xiao-xu
(Nanjing University Jinling College,Nanjing Jiangsu)
Abstract:Assembly building is a significant change of construction mode;it will be the mainstream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Therefore,the demand for applied talents of assembly building is very urgent.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Oriented by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ssembly building、aim for cultivation of engineering applied talents、Supported b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according to its own characteristics,Nanjing University Jinling College Set up the construction idea of assembly building laboratory scientifically.The laboratory provides an important practice base for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of assembly building and has a certain exemplary role.
Key words:Assembly building;Laboratory construction;Applied talents;Civil engineering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贯彻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战略举措,自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政策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短短两年时间,各地积极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蓬勃发展[1]。但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对建筑业传统建造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影响到建筑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各个专业,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诸多瓶颈仍待破解,人才短缺就是其中之一[2]。为适应市场需求,各地高校纷纷改革教学、开展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作为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去向以生产企业为主。土木工程系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致力于培养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型人才。“实验室是现代大学的心脏”,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保障[3],装配式建筑实验室紧跟教学改革进行建设。
一 应用型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特点
(一)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
传统建筑建造时其生产流程遵照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装饰装修逐步进行,就专业需求而言,也是建筑→结构→水电暖设备等专业逐步进入项目,各专业分工相对明确。而装配式建筑是将工厂预制的部品、部件运至施工现场,在现场吊装并通过节点连接形成整体[4]。装配式建筑生产流程中增加了部品、部件等产品的工厂化生产,工地施工以大型机械吊装为主,是对传统建筑建造方式的根本性改变。而部品、部件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运输、吊装施工以及装饰装修一体化问题,在设计阶段即需要各个专业的配合,很多专业的工作节点需要前置,对各专业协同工作要求高。因而,装配式建筑需要的是复合型的技术管理人才和专业化的操作工人[5]。
(二)应用型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特点
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市场的发展以主体结构装配为主,强调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过程装配化、施工管理信息化[6],这种建造方式的改变使得传统建筑产业链上的各方都需要在现有土木工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汲取装配式建筑新知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使得高校传统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已不能满足行业转型、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改革升级[7]。传统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以结构设计、施工管理、造价和监测检测等知识体系为主,而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也应围绕这几个知识体系进行改革,在原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几门装配式建筑课程并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合并重组。
此外,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伴随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的另一个炙手可热的概念,同样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市场前景很好。BIM作为一种新技术,可以对建筑物进行分析、模拟、可视化、统计、计算等工作,能够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利用协调一致的信息;可用于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安装和运维各个阶段[8]。BIM技术是装配式建筑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国内建筑类高校均在积极探索并开展BIM应用型人才的培养[9-11]。
综上所述,应用型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具备以下特点。
1、当前装配式建筑相关的职位属于新兴职位,人才需求旺盛,而国内高校对应用型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培养均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2、本科阶段应用型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主要是为满足企业对生产、管理方面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其专业素养和能力要求具备传统建筑工程技术理论知识+装配式建筑新技术理论知识;装配式建筑理论知识以标准化设计、构件生产、运输管理、施工管理等应用型知识为主。
3、积极迎合市场需求,开展BIM技术应用课程,加强装配式建筑人才的BIM技术应用能力。
二 土木工程系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
金陵学院作为本科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装配式建筑人才去向以预制构件厂、施工企业和监测检测类机构为主,一般从事专业技术和基层管理工作;少数人才会继续修读研究生进入设计、研发企业。因此,土木工程专业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为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装配式建筑属于新技术,但在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国内外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做了深入地探索,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与企业开展产学研深度校企合作,既充分发挥企业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又能利用学院资源为企业服务,实现互惠共赢[12-14]。2016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与香港有利集团缔结合作协议,致力于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培养;同时,修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增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如: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预制构件生产与运输、BIM建筑设计应用等;又修订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如建筑材料课程增加装配式建筑中使用的各种材料。
三 装配式建筑实验室建设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需要与学科的发展紧密结合,突出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训练[15]。我校土木工程系装配式建筑实验室是在原有土木工程教学实验室的基础上,以装配式建筑教学改革为导向,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支撑,科学地设定装配式建筑实验室的建设思路和规划。建成后的装配式建筑实验室,主要负责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工作,同时作为校企合作装配式建筑的培训基地。
根据教学体系的需求,装配式建筑实验室暂设2个实验教学分室:BIM实验室、模型实验室。目前,两个实验室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一)装配式建筑BIM实验室
当前国内建筑类综合性高校的BIM实验室建设,大多是基于多专业协同设计理念,整合建筑、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暖通等多专业资源,建成多专业共享的BIM协同设计中心。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作为独立学院,鉴于专业和资金的限制,BIM实验室的建设以满足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为目的,以小而精的模式进行建设,致力于建筑结构的建模设计、施工模拟、碰撞检查等方面的BIM技术教学。已建成的BIM实验室使用面积近100m2,硬件配备47台学生机、1台教师机和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高配电脑搭载BIM软件和电子教室软件,可满足小班化实验教学的需要。
(二)装配式建筑模型实验室
装配式建筑模型实验室使用面积约50 m2,配备实验模型和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提供以认知实训为主的实验教学。根据装配式建筑规范和标准图集,结合教学需求,设计建设了三类装配式建筑模型。第一类为装配式建筑各类组成构件标准做法、连接构造处理的展示模型,共14个:普通叠合楼板构造及配筋、剪力墙板构造及配筋、普通叠合梁构造及配筋、预制楼梯构造及配筋、全预制板式阳台构造、预制钢筋混凝土空调板构造、剪力墙女儿墙构造、纵横墙约束边缘构件及配筋、预制墙板竖向接缝构造、预制柱接缝构造、叠合梁与叠合板交接处构造、预制柱与叠合梁交接处构造、叠合楼板板缝处理、叠合梁对接连接构造处理,模型采用有机玻璃制作,局部采用透明玻璃以清晰展示内部钢筋连接构造(图1),直观形象地为学生展现构件、连接节点的构造。第二类为装配式建筑拼装模型,含5套剪力墙结构拼装单元、2套框架结构拼装单元,用于模拟装配式建筑的吊装建造过程(图2),学生可自己动手体验装配式建造过程;同时,某些细节处理可以形象地体现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如纵横向预制墙板临时斜支撑的碰撞、预制叠合板钢筋碰撞等,进一步启示学生在设计阶段应重点关注的一些细节。第三类为各种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的材料、预埋件、构件起吊吊具等(图3),置于专门的展示柜。
模型实验室整个形成一个从材料到构件再到建筑成品的全方位的展示空间,为学生认识与学习装配式建筑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模型实验室利用有限的资金实现教学手段的最优化,其建设理念和进度在江苏乃至全国都属于前列,为装配式建筑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四 结语
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是一项迫切而长久的系统性工程;装配式建筑实验室的建设,为实践教学注入新的内涵,吸引学生投入到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尽管如此,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装配式建筑实验室的运行体制、环境、队伍、课程体系建设,使装配式建筑实验室更好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中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报告(2017)[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10.
[2]培养新型人才队伍助力装配式建筑发展[J].建筑,2018(12):14-17.
[3]金宏伟.应用型地方高校材料工程实验室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04):237-240+246.
[4]蒋勤俭.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J].建筑技术,2010,41(12):1074-1077.
[5]张亚英,杨欢欢,安泽.“装配式建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2):35-37+53.
[6]GB/T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S].
[7]刘运林,丁克伟,马巍,等.面向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改革与实践[J].皖西学院学报,2018,34(03):15-19+40.
[8]彭书凝.BIM+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应用[J].施工技术,2018,47(10):20-23+60.
[9]罗丽娜.装配式建筑视角下BIM协同型人才培养研究[J].大众科技,2018,20(02):71-73.
[10]韩锐,刘大平,邵丹,等.基于BIM的多专业协同建筑设计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04):174-178+266.
[11]邓友生,刘娟,张晋,等.BIM土木工程虚拟实验室建设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7,20(01):178-181.
[12]吴奇,李瑞娟,金文,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刍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09):247-250.
[13]魏小锐,李阳苹,赵维佺,等.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02):231-234.
[14]陈孝珍,张邓昊楠.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业化新型人才培养探索[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7,9(05):50-52.
[15]张菊辉,彭斌.地方大学精品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03):243-246.
[16]王珣.浅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室特色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6(02):93-94+1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