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景观设计课程改革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11 14:04:0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因此作为以应用型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院校,需要找寻符合学校发展定位的景观设计课程教育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景观设计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景观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景观设计课程改革的措施。最后,凝练出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景观设计课程改革的作用和意义。以期为同类院校的景观设计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景观设计;课程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张博阳,等.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景观设计课程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6(69):9-10.

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艰巨任务,为社会输送具有综合专业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针对高校学生,需要培育其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1]。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作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阵地,特别是培养面向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研究型人才,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2]。

随着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景观设计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同时,由于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3]。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作为以应用型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院校,更需要思考如何培养满足当今社会需求的景观设计人才,并以此为依托完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找寻符合学校发展定位的景观设计课程教育模式,从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景观设计人才。

一 现阶段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景观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重设计方法


景观设计教学重设计方法,轻工程技术实践及对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设计课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的方式主要以教师理论讲课和课堂上评图为主。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沟通性,但由于教学仅强调设计方法,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调研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对实际项目难以应付,达不到毕业即就业的能力。

\

 
(二)重设计原理

景观设计教学重设计原理,轻对传统地域特色的保护与应用。每个地域、城市、城镇、乡村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景观设计教学极少去强调传统地域特色的重要性,使得做出的设计不能真正为地方服务。

二 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景观设计课程改革措施

从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出发,首先,完善景观设计课程针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改革。其次,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利于创新创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再次,联系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教学手段,凭借虚拟现实实验室的建立,达到参与式、体验式教学,最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一)完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改革

学校在设置课程时,注重课程设置的体系性,在制定景观设计课程体系时,教师需要对课程定位加以明确,详细了解学生对景观设计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把握课程的前序性和延伸性,适当增加与学科相关的配套课程。教学上应重视地域传统文化因素,将其创作的艺术构思与反映时代要求的工程技术融合,加大技术类课程比重,让景观设计课程真正成为一门艺术和科学结合的专业。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计划中,要加大实践环节的学分比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训练。一方面,在课程每个设计开始前,教师除讲授相关设计的知识和方法外,可以增加介绍一些相关的优秀案例作品,让学生学习优秀的设计方法,从而使学生对设计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与设计院、规划局等单位联系,可以请设计师和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环节中,为学生介绍项目的运行工作过程;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工地现场,让学生从实地踏勘测绘开始进行现场资料收集与分析,使学生对景观设计项目和景观施工现场有直观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与实际项目相结合的理解[4]。

(三)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学院设有校级虚拟仿真中心,凭借虚拟现实实验室的建立,达到参与式、体验式教学,有条件时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课外教学、企业现场教学的方式,利用VR、虚拟仿真技术、3D打印的现代化教学实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创造能力。

(四)联系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院整合校内和环境艺术设计单位资源,进一步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以及一些设计机构的交流,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多种选择,满足不同的需求。依托校内外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选派优秀学生进行工程实践,使环境设计本科学生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既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又可以通过交流,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调整教学内容。

三 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景观设计课程改革的作用和意义

目前国内的景观设计课程体系中,较少强化工程技术在设计中的作用,致使此方面与国际同类院校存在较大差别[5]。随着我国景观设计领域的水平逐渐列入世界领先水平,设计项目的节能和工程技术因素在其中的地位日益凸现,反映到景观设计教学中,使得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此类科目,并在教学的总体设置以及单科教学方面不断改进。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追求奇特和奢华的思想成为景观设计的主导,致使很多地域建筑文化遗产遭到破坏[6]。我国历史悠久,每个地域、城市、城镇、乡村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景观设计教学极少去强调传统地域特色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强化将我国本土的地域特色发扬光大,其次要结合现代人的设计理念进行创新,使之与时俱进。

四 结论

随着市场对专业景观设计人员的需求日渐增多,众多院校都开设了景观设计相关课程。但目前,高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重设计方法,轻工程技术实践及对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重设计原理,轻对传统地域特色的保护与应用,毕业生达不到社会对景观设计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解决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技术性、实践应用性,使学生毕业即就业,成为真正的应用型双创人才;采取场地认知及虚拟现实仿真教学的手段,使教学效率最大化;重视地域传统文化因素,将其创作的艺术构思与反映时代要求的工程技术融合,解决教学过程中设计地域特色缺失的问题,体现河北高校应用型双创人才培养的特性。

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发展不断调整授课内容与形式。学校努力完成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任务,实现学校的应用型办学理念,培养高质量景观设计人员,从而向实现作为一所地方院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目标奋斗。

\

 
参考文献

[1]张素香,李淑一,冯祥,等.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5(12):122-121.
[2]胡晓兰,叶慧.地方应用型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8,31(05):22-24.
[3]张小溪.景观设计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方法探索[J].艺术教育,2018(06):79-80.
[4]耿佃梅,谢家荣.以实际项目为导向的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法研究——以黄山学院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18,20(04):104-106.
[5]王云翠.系统论视域下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44):16-18+33.
[6]姚金雨.高等教育现代化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6,3(33):42-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1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