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作为高校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促进高校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在手机网络化背景下得到进一步发展,笔者以《手机网络化下的高校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研究》为课题,从思政教育相关概念阐述入手,对手机网络化下高校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现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手机网络化下的高校青年学生思政教育策略,给出了笔者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
关键词:手机网络化;高校;青年学生;思政教育;现状;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董汉松,等.手机网络化下的高校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5):266-267.
一 思政教育相关概念阐述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的是教育者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受教育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施加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出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正确行为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高校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帮助他们健全心智、使得他们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生活环境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刻苦努力学习,从而塑造一个更为健全的人格。
二 手机网络化下高校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已经在广大的高校青年学生群体间得到了普及。人手一部手机已经成为常态,对于高校青年学生而言,智能手机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其更大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娱乐、学习、获取信息方面。当然,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需要以娱乐为主。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作为高校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手机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而言,似乎已经成为他们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在方便了学生的同时,也表现出手机网络化的优势。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一些高校也看到了手机网络化对学生生活和学习带来的积极性影响,但是借助于手机网络化特点积极推动青年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却仍然处于萌芽阶段,未能体现出其功能特点,影响了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学习思政知识的有效性。
(一)高校没有为推广手机网络化学习思政知识构建有效的教育平台
利用手机网络化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种新思路、新趋势。传统的课堂教育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因为教师所使用的思政教材版本比较老,学生不能获取有关思政方面的最新知识,使他们学习兴趣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大部分思政教师都习惯于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即多媒体教学。虽然多媒体设备功能非常强大,但是由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不高,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更好应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思政教育的新方式,导致学生对多媒体教学产生了视觉疲劳。在手机网络化时代背景下,为高校开展青年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指明了新的方向。然而,很多高校都没有将手机网络化真正地加以利用,仅仅是利用微信等公众号,给学生推送一些思政消息,而学生是否真正地阅读这些内容就有待考察了。这种形式化思政工作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还浪费了教学资源。高校没有为推广手机网络化学习思政知识构建有效的教育平台,影响到了手机网络化功能的普及,也不利于学生把手机当成是获取思政知识的有效工具。
(二)教师对手机网络化缺乏系统性认识
利用手机网络化特点去促进思政教育发展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但如果教师想最大程度发挥出手机网络化的作用和优势,就必须首先对手机网络化形成正确而系统的认识,知道手机网络化的特点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这样才能更合理、更科学地应用手机网络化改善思政教育。然而,很多教师对这种思政教育新方法认识不够全面,过于片面化,导致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利用手机网络化开展思政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他们学习思政理论知识的能力。但实际上,思政教师基本上都只是利用手机给学生推送一些思政信息,而没有考察学生是否真正阅读了这些信息,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所谓的手机网络化思政教学沦为一种形式,在无形之中还增加了自己以及学生的负担。手机网络化并不是单纯利用手机给学生推送思政信息,而是要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并且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兴趣。思政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育人”,如果学生根本就不听教会,不能与教师产生共鸣,那么即使给学生传授再多的思政知识,也很难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重新认识手机网络化,对其形成系统而全面的认识,为利用手机网络化优化思政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三)手机网络化对实践教学的作用非常有限
当前,高校青年大学生思政教育在应用手机网络化时,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上,而对于实践教学活动则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这就表现出手机网络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局限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没有理论教学作为支撑、基础,实践教学就会迷失方向,也不容易找到侧重点;而没有实践教学作为补充,理论教学的有效性就很难得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高,还可能导致理论教学缺乏针对性。所以,从这就可以看出理论教学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手机网络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将其应用到理论教学环节,同时还要使其能够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发挥出作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发展的目标。
三 手机网络化下的高校青年学生思政教育策略
(一)加强对手机网络化思政教育平台的建设
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应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学习思政知识,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各大高校应该积极推动手机网络化思政教育平台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学校提供建议,保证手机网络化教育平台的有效性。当然,还应该保证教育平台的功能足够强大,特点足够鲜明,并且还要符合高校青年学生心理需要,让学生满意,这样才能保证他们会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活动中。
(二)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使他们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对每个学生负责,在全面而系统地认识手机网络化特点基础上再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从而保证思政教育能够体现出手机网络化的特点。在此期间,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那些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转化为适合手机播放的小格式,然后上传到手机网络化思政教育平台,方便学生下载学习。同时还要设置一些题目,让学生观看完这些教学视频以后可以通过做题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边学边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同时也可以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和效率。
(三)积极开发手机网络化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功能
由于手机网络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其在思政实践教学过程中就显得非常“鸡肋”,如果将手机网络化应用到思政实践教学环节就应该是教师重点考虑的内容。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探索手机网络化新的功能,使其可以被应用到思政实践教学领域,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同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手机给学生发布实践教学指令,在开展校园思政知识竞赛过程中,让学生用手机给出答案,提高竞赛效率。学生已经离不开手机,将手机网络化融入思政教育过程中,不仅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且也是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工作的有效选择。
参考文献
[1]李艳琴,代军,孙付伟.网络化与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8):280-282.
[2]梅青.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15):18-20.
[3]赵洁.“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
[4]许震群.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11):78-79.
[5]孟璐.完善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教学路径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1):126-128.
[6]殷长元.大学生思想现状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36):36-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7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