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大学生社团的高校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机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2 16:22: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从高校社团的现状和特点出发,指出高校社团发展存在的困境,从制度化管理、内涵氛围建设、学分制管理、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研究高校社团组织建设创新,分别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品味修养、学习能力、应用实践素质,建立高校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综合素质;拓展机制

本文引用格式:高瑾等.基于大学生社团的高校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2):115-116+127.

        高校大学生社团,是由志向或兴趣爱好相同的大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团体,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提升、自我服务和管理的有效形式。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组织蓬勃发展,数量快速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选择加入社团,课余时间参与社团活动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社团对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高校社团也存在着自身的发展困境。本文试图讨论高校社团的现状、特点及发展的困境,从而在“制度化管理”、“内涵氛围建设”、“学分制管理”、“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全面建立基于大学生社团的高校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机制。

一 高校社团的现状和特点
 
         学生社团自兴起以来,随着高校的不断建立和发展,在高等教育育人体系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经成为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高校社团主要有思政类社团、科技类社团、文艺类社团、体育类社团等。思政类社团的个数和参与人数都不算很多,但是这类社团的思想政治性强,影响力也较大,是开展思政工作很好的平台。科技类社团往往专业性较强,参与者多是对专业有很强兴趣或专业成绩较好的同学,通过科技类社团的活动,往往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文艺类社团是很多同学喜欢参加的一类社团,包含各种文艺训练和活动,如合唱团、舞蹈团、戏剧社等,这类社团往往活动丰富多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还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体育类社团主要是和各种体育运动相关,吸引着对体育运动感兴趣的同学,很多社团还和各级比赛相结合,通过社团训练,同学们充分发挥特长和技能,参加各类比赛为校争光。

        高校学生社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地位不断提升: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问题愈加受到关注,而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逐渐被各方面所重视,地位得到不断提升;(2)规模不断增加:高校社团不断得到校内外的支持,社团种类不断增多,社团的管理也进一步成熟,从而保证了社团的进一步发展、规模进一步增加,同时参与社团的学生也不断增多;(3)覆盖面不断扩大:社团在高校的影响力不断增加,种类逐渐增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从而使得社团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学生参与社团由原先的个别参与,逐步发展为大多数学生参与,甚至一名同学参与多个社团;(4)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都日趋多样:高校社团从最初单纯的兴趣爱好的自发性聚集,经过不断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向着有目的、有方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都日趋多样,如校内校外结合、逐步和社会接轨、公益活动、团体训练、社会调查等多种组织和活动方式。

\

 
         高校学生社团的质量以及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一直以来,都是反映着高校文化氛围及育人环境的重要指标,对于社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此,作者在我院抽取500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发现有52.6%的同学至少参加了一个社团,有80名同学参加了2个或超过2个社团。参与的社团包含文艺类社团、科技类社团和体育类社团等,其中,参与文艺类社团的同学占比最高,而参与科技类社团的同学相对占比最低。参与社团的同学中,绝大多数认为社团活动对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有着积极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尽管大多数同学都参加了社团,并且较为积极的参与了社团活动,但是从种类来看,学生参与社团的种类仍较为单一,更多的大学生喜爱文艺类社团,而学术科技类社团则参与学生人数较少。

二 高校社团发展存在的困境

         虽然高校社团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已然明显,其在高校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规模不断增加、覆盖面不断增大、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都日趋多样,但是高校社团目前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困境:

(一)高校对于社团的重视程度及投入不够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校对于社团的积极作用有着广泛的认识和认同,但是对其教育功能的认识仍然不够深入,重视程度不足、投入不够,人、财、力的支持也有所缺乏。高校应该加强对于社团尤其是优秀社团的支持力度,在场地使用、经费支持和人力等方面为社团创造良好条件,对于精品社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为社团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从而进一步提升社团的整体水平,促进社团的发展,更好发挥社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二)社团的制度建设较为缺乏

       社团作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平台,具有开放性自由性等特点,所以高校需加强对于社团的监督和引导,而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完整的制度和评价体系。但往往社团的制度建设较为缺乏,这就导致社团活动的内容和方向容易出现偏差。高校应建立完整的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把握社团的方向、调整工作的进度、评估社团活动的质量效果,而且可以通过对社团的整体把握来检验学生的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状况。

(三)社团与社会的衔接较弱

        社团虽然存在于高校,重要作用是提升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是这种素质和能力最终是需要社会进行检验的。而目前很多社团与社会的衔接较为薄弱,社团活动仅仅局限于校园内部,学生也总是在象牙塔内,这是远远不够的。社团应根植于校园,但也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应努力优化争取社会资源、争取社会活动空间、扩大社会展示的舞台,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才能使学生走入社会之时,更快地适应社会,也能够使社团与社会更好的结合,有更好的发展。

三 建立基于大学生社团的高校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机制

          为了解决大学生社团的相关问题和困境,使之更好地发展,从而为提升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服务,以下从制度化管理、内涵氛围建设、学分制管理、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研究高校社团组织建设创新,建立高校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机制。

(一)加强社团制度化管理

          高校需要切实加强社团制度化管理,团委、学生处、各学院应对社团予以充分重视,详细制定系统的社团管理制度、量化社团考核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种类社团,如精品社团和普通社团、直属团委社团和院系社团等,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例如,对于精品社团,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人财物的支持,扩大其覆盖面,发挥其示范作用;对于一般社团,应加强建设,严格把关,提升层次和活动质量;对于直属社团,应该扩大其影响面,在学校形成较大影响;对于院系社团,应该发挥其专业优势,结合专业背景开展活动。另外,对于社团应加强考核评价,形成可上可下、优胜劣汰的机制,从而发挥其积极性,促进社团的发展。实行社团的制度化管理,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素质,形成学校监督指导、学生自行管理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社团内涵氛围建设

          加强社团内涵氛围建设,借助社团文化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味修养。高校不仅应对社团进行指导和管理,也要对社团文化给予包容,为社团文化的繁荣提供土壤,为社团文化的建设提供氛围,这样才能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社团、提升自我。高校社团应积极合作交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提供各类相关书籍,让学生多参与活动、多交流思想、多阅读书籍,使学生提升自身内涵,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良好的社团文化和氛围,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通过老带新、一代代传承,在整个校园中营造良好氛围。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互相交流、阅读书籍,可以拓宽其知识面、培养其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品味和修养。

\

 
(三)建立社团学分制管理

          经问卷调查了解,虽然有大部分学生参与至少一个社团,但是仍然有小部分学生并未参与任何社团,甚至有极少数学生对参与社团活动毫无兴趣。为扩大社团的覆盖面,提高学生参与率,充分发挥社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可建立社团学分制机制,实行社团学分制管理。将参加社团与学分挂钩,社团学分作为选修学分的一部分,需修完此学分才能获得毕业资格。在大学期间,要求学生至少参与一个社团,按时参加社团活动,完成社团布置任务,才能得到相应的社团学分。这样,相当于将社团活动纳入公共选修课的范畴,不仅能够使社团的管理和活动更加规范,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率,更加切实有效的发挥社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四)定位社团未来发展方向

        社团的发展与社会紧密相连,其未来发展方向应定位于社会化、应用化,活动应和社会相衔接。高校大学生的培养本身就应该面向社会、强化应用,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社团,更应该将重点放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素质,如何将活动社会化、应用化,充分发挥社团的社会服务功能。可充分利用社会的优质资源,如行业和企业的优秀专业人士、退休的老教师或者专家、大型的社会活动机会等,引导学生走入社会、服务社会,实现校内校外的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素质。

        大学生社团目前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高校应该从制度化管理、内涵氛围建设、学分制管理、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研究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创新,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品味修养、学习能力、应用实践素质,使高校学生社团真正发挥自身作用,成为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许峰,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3):37-38.
[2]刘丰林,素质拓展视阈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13,23:20-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91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