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路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4 11:11: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提升高校学生的道德品质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要基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与时俱进。高校思政工作的教育教学必须要基于学生需求,学生主体意识和思维的变化,有针对性的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质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道德素养和文化品质,帮助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基于高校学生的思政工作过程中的现状问题展开论述,就如何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亲和力与针对性的模式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教学策略和改进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程;亲和力;针对性

本文引用格式:鲍珊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4):203-204.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规范、服务的过程。通过加强思政德育课程的亲和力与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有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进步。文章就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程的亲和力与针对性的强调策略进行着重分析。

一 以文化人内涵提升思政教育的内容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增长见识,丰富人生阅历的重要途径,要想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亲和力与针对性,就必须加强传统文化的融入,加强文化育人教学理念的渗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甚至是一个人的灵魂所在。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与发展有积极意义,在新时期教育教学中,要以育人为主,推行素质教育,不能过度注重理论知识教学,把人学得呆傻一般,既缺少利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又缺乏为人处世的综合素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完善教育教学的根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品性,塑造优秀品格的直接教学课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于文化的感悟。诸如现代社会中的网络游戏文化、汉服文化、健身文化、音乐文化、饭圈文化以及二次元宅文化等,这些虽然算不上正统文化,甚至其中少数内容还隐藏着着部分不良文化,但是整体内容上仍然是正面的、是积极的,是学生对于某一项事物的追求,对于某一个信念的坚持,这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这些文化既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又是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是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之外所被影响,所收获的精神感悟,所以每一种对人的生理、心理有积极影响的文化都应该被接受,被弘扬[1]。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具体内涵并不注重内容,而是表现在影响和价值上,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都不同,如何基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是文化育人的重点工作。传统教学理念中的正统文化教育是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础,以浓厚的历史底蕴做铺垫,吸引学生。但是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不是说要抛弃和忽略发扬传统文化,而是要与时俱进,如何转变正统文化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如何提高非正统文化的地位,如何促进正统文化与非正统文化和谐并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文化具有多样性,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可以通过文化来体现,也可以根据相应的社会事件和情境案例,加深学生的感悟和理解。通过以文化人的内涵来表现思政德育理论知识具体内容。思政教育融入文化育人的概念也必须要有相应的载体,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著作、艺术作品、社会活动、特定事件等形式,这些都是让人去经历,在过程中学习,从结果中收获,从而有针对性的体现相关内涵,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2]。

二 注重教学模式的优化,开展优质、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应当聘请资深的教学专家,聚集专业领域的学者,为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组织听课,纠正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的不足。根据相关课程的需要,设置编纂独立的校本课程,就院校特有的教学问题展开论述,有针对性的解决,立足于教材内容,做相关问题方面的拓展延伸。其次,需要结合时事热点,做相关问题的整理、汇总,结合教学知识点进行探讨与交流,注重学生的观点与意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还有要注意的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意向,做好相关问卷调查和访问,了解学生平时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与思想文化,有机融合,加强思政教育的渗透[3]。

\

 
对于教学活动来说,可以适当开展公开活动,以比赛竞技、表演展出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思政相关主题的设立,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印象与记忆,并且能够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核实的激励和奖励机制,能够吸引大批学生参与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优化教学形式。

制定支持和鼓励愿意并敢于创新争优先进典型的保障制度。在给予他们必要的教学研究和教学试点经费保障的同时,为他们参与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和评优评先上提供便利。能够促进学生团体管理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与工作的责任感培养,发挥模仿带头作用,加强基层学生的参与,既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教学质量,又有助于相关细节工作的管理。由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和大学生的关注点产生一些偏差,学生对于思政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致使学生的参与度低。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去参与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渐渐延伸到思政教育内容。例如,当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相关的思政网络学习平台,专门为学生开设了热点问题的讨论专栏,学生就可以在其中进行问题分析,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4]。

三与时俱进,合理利用现代化技术软件

现如今已经进入智能社会,学生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电子终端已经普及,思政教育工作不应该在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拓展教学途径和学习渠道,建设微信公众号、论坛网站、数据资源app,并加强网络教学授课,通过设置学分,半强迫式的让学生主动接触相关知识和课程,定期安排教师进行检验和抽查,记录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思维模式的进步,给予正面评价,激励学生。

高校学生思政教学工作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而是加以运用,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培养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构建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更多时候,思政教育工作往往需要大量的案例和情景进行模拟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实际含义,转化思维模式。可以通过教师进行教学案例设计或者借鉴相关网络优秀课件资源[5]。

四 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许多高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遭受过不同的经历,这些感受和经历常常不会与外人说,也不会被他人理解,埋藏在心底,长此以往,出现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产生抑郁、担忧、人格分裂等负面情况,影响生活和学习,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进行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调节情绪,释放压力,从负面状态中走出来。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让学生找到存在感和自我认同感。通过思政工作影响学生的心态和行为,让学生多受正面情绪和语言的感化,接触自己封闭的状态,主动接受并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要引导和注重学生锻炼实践思维;实践出真知,所有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真实的实践来验证的。教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灌输实践性的思维,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基于实际情况和具体事例进行解答,帮助其结合日常生活,寻找答案,尝试做出不一样的改变,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动手来实践,找寻问题的答案,解决自身的困惑。如此学生不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还能提升自信心,在下一次的实践中更有动力,养成不断钻研的学习精神。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丰富自身的知识,拓展自身的视野,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培养自身综合素质[6]。

五 结语

现价段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输,还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成了重中之重。高职思政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锻炼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理念的开展,完成教学目标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

 
参考文献

[1]张光映.提升“思政”课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思考[J].大理大学学报,2019,4(03):44-48.
[2]迟成勇.关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亲和力和针对性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04):27-31+10.
[3]田秋艳.浅谈如何提升高职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2):181-182.
[4]李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5]刘彬.谈如何提升高职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6):78-79.
[6]孙阳.高职院校提升思想政治课亲和力和针对性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8):268-2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674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