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师资队伍是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七个通用标准之一,也是“卓越工程师计划”质量标准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工程教育认证及卓越工程计划对教师数量、结构、兼职教师水平、教师投入、职责以及为学生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并以河北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详细分析了教师职称、学位、年龄、学缘,存在的不足以及持续改进的实践措施。
关键词:师资队伍;工程教育认证;持续改进
本文引用格式:田汉民等.师资队伍达到工程教育认证及卓越计划要求的实践与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63):216-218.
“卓越计划”与工程教育认证具有相似的背景,都明确地针对我国工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师资队伍的要求上存在相同和相似的要求[39]。项目组在实施面向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卓越工程师”的专业建设工作中,经过调研和梳理业内专家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实践,尝试总结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与“卓越工程师”在师资队伍方面的要求,以及要同步实现两个的要求应做的具体工作,请方家斧正。
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所依据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与“卓越工程师”质量要求。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具体表述为通用标准[1]和补充标准[2],内容明确、精赅。其中通用标准分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7个模块[3,4],而毕业要求
为12条通用标准,补充标准中还有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的进一步相关规定。其中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分别以2012版、2015版、2017版的形式逐次对标准修订,还发布了2018年版解读及使用说明[3]。在“卓越工程师”质量要求方面,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标准体系由通用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学校标准三个层面构成[6]。教育部2013年发布了本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通用标准共11条[5]。行业标准是各行业主体专业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达到的中观要求[6]。学校标准是
各个学校的校内各个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可落实、可评估检查的具体标准,由各校根据自己的办学优势,并结合学校定位、学校目标、教育产出和行业特点制定[6]。因为行业标准由各专业委员会与工业企业界根据通用标准共同制定,学校标准由各个学校根据通用标准、行业标准的指导结合自身特点定制,所以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标准是每个学校的每个专业各不相同的。
在师资队伍方法,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要求: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要,结构合理,并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教师具有足够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并且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参与学术交流。教师的工程背景应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教师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和学生指导中,并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咨询、服务,并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从业教育有足够的指导;教师明确他们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
其中工程教育认证的补充标准从在专业背景方面、工程背景方面,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资队伍有进一步详细的要求:(1)大部分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其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之一应属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2)绝大部分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具有企业或相关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应占总数20%以上。2011年教育部向各企业、高校下发了《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意见》的第17条[7]对实施卓越工程师的师资队伍工作明确了如下要求: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卓越计划高校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卓越计划高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改革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
综上所述,可以将工程教育认证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全部要求分成三部分:工程教育认证与“卓越工程师计划”都有的要求,仅仅在工程教育认证有而“卓越工程师计划”没有的要求,以及仅仅在“卓越工程师计划”有而工程教育认证没有的要求。林健教授总结了卓越工程师计划”有而工程教育认证没有的要求如下所述[8]: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卓越计划”目标是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在专业课的教学上,配合对教师工程经历的要求,“卓越计划”要求本科层次试点专业在4年内,有6门(或5门以上)专业课是由具备5年以上企业工程经历的教师主讲;在工程教育国际化上,“卓越计划”积极推进试点专业学生的国际化培养,要求参与高校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
二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具体实践
我们对比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与“卓越工程师”质量要求对师资队伍方面的要求。卓越的“专业课的教学上。配合对教师工程经历的要求,“卓越计划”要求本科层次试点专业在4年内,有6门(或5门以上)专业课是由具备5年以上企业工程经历的教师主讲。”比工程认证的“具有企业或相关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应占总数20%以上。”在实践中更难于短期实现。目前国内高校教师难于达到5年以上企业工程经历,而让教师通过合作、培训、承担或参与企业或相关工程实践经验则容易实现。基于上述分析,我们采取如下思路展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作为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因为可以其工作同时满足“卓越计划”的基本要求,而在工程认证标准之外又按照卓越工程师计划进一步强化的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培养,追求以便在工程教育基础上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地实现“卓越”。
保证师资队伍规模、水平和布局,依据专业规划进行师资招聘和人才引进是最直接的工作。以笔者所在的河北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结合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及学科发展和布局,近年来,专业大力引进包括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在内的海内外优秀人才,着力培养优秀青年教师队伍,造就了一支崇尚师德、学缘合理、业务能力强、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见表1。从年龄分布看,学院45岁以下年轻教师占总人数的的66%;从学缘角度,学缘结构不断改善,本科、硕士或博士来自外校和国外知名大学的教师已达3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经验的教师(超过1年)12人,其中包括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教授、河北省百人计划专家教授,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教授和青年教师。
我们认识到,建设一个符合教师教学发展规律、适合本专业实际情况、可实施的教师评价制度,可以促进专业教师投入足够时间和精力到本科教学和学生指导中,积极主动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制度保证。依靠学校、学院现有制度,以及专业发展特色,我们汇总了教师绩效考核标准,明确将承担教育教学改革、教材建设、课程与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和参与实践教学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等工作,纳入学院奖励绩效,激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
持续发展与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可以最终形成整个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专业依靠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汇聚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搭建教师交流平台,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研究,定期开展教师各种教学竞赛工作,结合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面向教师提供教学咨询工作等多种培养和提高教师综合能力的措施。依托学院实行的课程组(群)负责人制,多层次把握课程教学质量。课程负责人牵头课程组研究课程计划、课程内容、授课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课程组(群)负责人,负责课程任课教师的培养、课程的建设和规划等。加强精品课、在线课程的建设,为年轻教师融入课程团队提供机会,借助团队有步骤有目的地培养和锻炼后备教师队伍。另外各专业还有意识地制定计划,安排年轻教师“走出校门”,利用生产实习的契机,加强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教师服务,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直接关系到专业甚至是学校的发展。教师的积极性调动又依赖于学校为教师提供的发展与服务是否满意。学校和学院共同为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教育与培训,明确学校与学院两级职责、为教师提供日常工作所需的资源和帮助,形成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氛围。安排教师进修内容时体现前瞻性和专业性,方式多样化,如国内外短期培训、参加教学研讨会议等。定期举办新教师专题研讨会。在教师的培养中,重视定期考核,为教学骨干、学术骨干提供丰富培养与提升路径,为教师发展提供广泛空间,以便促进教学骨干、学术骨干在专业教学与科研中可持续发展,为专业和社会做出愈来愈大的贡献。学院重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学院为每一位新入职教师配备了经验丰富的教授作为工作指导教师,采用助课的方式,对新教师的授课、指导学生和科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并给予帮助,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使新教师尽快熟悉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为了使新教师尽快具备从事相关教学及学生指导的专业能力,学校在每年9月-12月系统的组织新教师岗前培训,主要包括道德、心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专业课程学习和素质拓展训练。学院鼓励教师参加学校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增进教师间的交流,坚持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培训暨青年基本功大赛”,聘请学院有经验的教授为青年教师点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为青年教师交流优秀教学经验、形成创新教学思维、启迪与拓宽教学改革的思路创造了条件。几年来,学院3名教师在天津市及学校举办的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具有国际化教育视野的中青年骨干,学院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打造高水平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三 结束语
工程教育认证及卓越计划都明确的要求师资队伍满足数量、学缘、结构等标准,以及要求专业教师具有足够的工程经验、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针对工程教育认证及卓越计划要求,专业通过建立全方位的促进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激励机制,全方位的提供条件促进已有教师的工程实践培养和工程能力提升,以及大力进行专业布局全面引入高层次人才、工程实践人才等方面,较好地实现了工程教育认证及卓越计划要求下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刘宝,李贞刚,阮伯兴.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4):157.
[2]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0-19.
[3]吴晓明.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启示[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8(7):41-45.
[4]卓越工程师计划通用标准印发[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25(01):45.
[5]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6]教育部出台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J].教育发展研究,2011(4):65.
[7]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质量要求与工程教育认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49-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6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