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全面依法治国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国家治理的重大而深刻的革命,要用法治精神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和法治精神,加强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融合和统一,形成一体化的法治教育模式,引导学生遵法、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培养学生的守法精神和品质。
关键词:法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本文引用格式:梁凯昕.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63):191-19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中,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关注对学生的法治精神的培育,要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与法治教育相链接相融合,采用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法律价值的认同,形成守法的原动力,使学生把遵纪守法成为个人道德层面的自觉义务,培育学生成为具有法治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一 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的意义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出的真知灼见,也是我国当代发展的战略方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带领人民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指向。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社会转型之关键期、攻坚期。在这关键时期,公民的法治意识,特别是作为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业建设者的大学生群体的法治意识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而现在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伴随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强。他们对法治有了更高、更大的期待,同时也更希望法治体现于社会管理与国家治理当中。对于大学生对法治的诉求,就需要我们将法治教育深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此来帮助大学生树立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
就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讲,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精神培育的载体,全面依法治国精神通过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帮助大学生树立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意识。首先,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有利于大学生理解法治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发挥大学生法治教育作用具有最直观的影响作用,把法治教育深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最直观、最有效地影响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健全大学生的法治素养知识结构,从而深入理解法治精神,更好地在实际中贯彻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培养出社会主义法治素养高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其次,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养成依法办事的良好行为习惯。法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具有非常强的行为指引作用,通过将法治教育深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大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形成依法办事的法治意识,从而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最后,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法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宣传依法治国思想的最重要的途径。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教学目标,继续加大推进法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对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及高校整体发展都起到了总领性的作用。
综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只有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强化与法治教育的力度、不断深入法治教育的理念,才能取得高校法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 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问题剖析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高校法治教育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如:各高校法治教育的意识在不断加强;法治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也在不断优化和提升,具有法学专业教育背景的教师比例逐步上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法治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日益现代化和多样化。然而,在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融合问题上,也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1、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课程化”不足
当前在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上存在着教学模式、课程开设、教学考核等方面的问题,但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的课程化程度较低,急需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问题。法治教育主要还是设置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基础部分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涉及法治教育的内容非常少,不利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法治教育,也未能体现法治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地位。第二,法治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实践安排实践活动。法治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主要以理论课为主,实践教学的安排非常少。纯理论教育使得法治课程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课程化”不足使得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课程化”程度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多从文本宣讲等方式对法治思想、法律条款等知识点进行讲授,对法治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意义没有深刻的认识。经过学习,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课程的核心要点。
2、法治教育与课程的互动衔接欠缺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法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的不同方式,直接教育是指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为阵地采用传统灌输式、讲解式的理论教学为学生灌输法治方面的内容,间接教育则是指把思政教育中法治的内容融入学生的专业学习中。现状高校对的实践中表现出法治教育与课程互动衔接不足的问题。造成高校法治教育局限性较大,法治教育得不到突出。法治教育与课程的互动衔接欠缺主要问题在于,法治直接教育缺乏与间接教育的联系,需要积极创新法治教育的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之间的互动。
现阶段,法治教育的直接教育模糊,造成间接教育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中,法治教育基础概念不够明确,内容众多,法治教育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这为学生正确理解法治教育造成困难。逻辑性不够的法治理论教育使得大学生理解法治理论的精髓困难,更谈不上把法治教育的内容应用到专业学习上,从而使得法治教育的直接教育影响了间接教育的效果。
就法治教育的间接教育而言,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未能做到“课程思政”并且把法治教育融入专业课建设中,导致了重专业课程内容,忽略思政教育及法治教育的情况。专业课上,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专业知识几乎没有融合,没有做到教学中既讲解专业知识,又间接地进行思政教育及普及法治。例如,环境治理专业的学生,专业课包括环境监测、水污染治理技术、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教师本应在课程中穿插工匠精神等思政教育内容及环保法等相关的法律内容,倡导学生成为生态文明的守护者。然而,现实是专业课教师易班只关注专业课程的教学,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思政教育、法治教育往往被忽视。这就使得“课程思政”无法开展,法治教育直接教育的知识不能融入间接教育的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实践中法治教育的直接教育的不到位以及间接教育的缺乏,造成依法治国理念、法治教学理论没有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造成培养大学生法治的目标没有付诸实践。
3、学生的法治教育参与主体性不强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法治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法治学习缺乏足够的内驱力,没有充分认识到依法治国教育对自己今后工作、生活的重要意义,对于法治教育的认知相对感性和浅显,没有踊跃参与法治实践教育,缺乏对法治精神的全面理解和理解。
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中,学生对法治教育参与性不强是学生和老师共同造成的。首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大学生未能完全领会法治教育对自己安身立命的重要性,因而造成缺乏内在动力去学习。当前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由于对自身发展的片面理解,更加注重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他们在思想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法治教育缺乏理性,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相关的实践教育的意义,导致法治教育不能融入学生的学习中,不能渗透到学生的意识和行为中。其次,由于“思想课”大部分采取打扮授课方式,学生参与实践教育、社会调研等教育环节的安全保障等方面难以保障,所以高校更多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使得体现学生主体性要求的法治教育教学方式运用得较少,不利于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化的实效。
4、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的专业化层次偏低在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之中,法治课程教育水平和师资水平的专业化程度极大地影响法治教育的专业化,在法治教育内容的专业化特色内容方面明显不足,缺乏法治价值观的引导与知识传授的相互联系,没有合理处理好法治教育方法。另外,法治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不足,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明显偏少,无法促进学生对法治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解析。
综上,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融合关系上,首先,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内容专业化不足。法治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上需要重点阐述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但是现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中,由于受教材篇幅限制,法治教育更多侧重于学习宪法与法律体系建设、法治观念、法律权威、法律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不能全面概括法治教育,造成法治教育内容缺乏。其次,把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较局限。不少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上,主要是以灌输法律知识为主,配合少量的实践教学。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法治价值观的引导和知识传授的相互联系;在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教学方法上未能处理好法治教育的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的专业化不足。当前虽然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已经是一支高学历、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师队伍,但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数量仍然十分稀缺,更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的专业教师。由于这些教师法学专业能力的不足,因此无法帮助学生彻底理解、解读、领悟法治教育的多方面知识。专业教师的不足,给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带来了不少难题。
三 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探索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系统的顶层设计
为了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与实践教育不相匹配的问题,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的实效性,突显法治教育的效果最大化,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系统的顶层设计,树立学生的法治理念。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教育的链接,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模式,引入新的教学理念,重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体系,突显“依法治国”精神在法治教育的统揽作用和地位。
(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课程体系
(1)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性。要准确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课和法治实践教育课程两大部分,其中:基础理论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突显马克思法治教育思想,与当前“依法治国”的法治战略相融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将法治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进程相融合,体现出法治教育的特色化和社会主义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将现代化发展进程与中国近当代历史相联系,让学生明晰事理,认识到法治教育的实时性。同时,还要开设单独的法治实践课程,增强学生法治教育的实践性。
(2)优化课程教学环节。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差异性,要分析当前教育环境、教育水平,进行优化的课程教学调整,结合不同学科和专业特色开展个性化的法治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得以优化。
(3)丰富和充实法治实践课程。要不断丰富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实践课程,体现法治教育实践课程的长效机制,要充分整合和挖掘地域性法治文化资源,利用其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开展法治文化育人教学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服务、“三支一扶”实践等,使学生融入法治实践教育情境之中。同时,还可以建立不同类型的校外法治教育基地,如:校企联合共建法治教育实践平台;参与社会公益服务等,实现专业教育与法治实践的融合。
(三)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教学方法
要秉持“固本求实、知行合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方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基础教育,变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实践教学和体验教学,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相互统一和协调。
(1)采用问题引领的法治教育。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讲解式的法治教育理念和模式,突显学生在法治学习中的主体性意识,与学生的日常法治教育实际相链接,关注学生在法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精心设计和提出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贴近的问题,引发和调动学生的法治思维和共鸣,增进学生对法治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较好地提升学生运用法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多样化的法治教育方法。要转变单一化的法治教育方式,引入多样化的法治教育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体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的层次性、互动性和情趣性。以知识产权法的法治教育为例,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案件进行案例分析和问题讲解,增进学生对知识产权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3)注重法治实践教学。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法治教育过程中,实现由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过渡,要求学生能够将学到的法律案例解决实际问题,合情合理合法地处理和解决法律案件中的不同状况,实现法治教育实践对法治理论的反哺,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意识,弥补课堂教育在能力培育和知识转化方面的缺陷,增强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可以充分利用融媒体的优势,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法庭、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辩论能力,体现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法治培育中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四)融入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
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和盘活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将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注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格局”两大模块,并细化设计“法治思维”和“法律权威”两个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观念。同时,还要将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融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通过专题讨论、辩论、演讲、走访考察学习、社会调查、网络调研等方式,增进学生对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在实践中进行独立思考、共同探讨和相互启发,深化对个别理论问题的认识,较好地增强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还要将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促进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融入的广度和深度,要在学生社团文化、校园节庆文化中融入法治元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渗透性效果;还要在校园管理制度中融入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利用校园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等,宣传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
(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信息化教学
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为立足点和导向,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的信息化教学,以微博、微信为法治教育教学的辅助和补充,让学生通过阅读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加强师生的双向互动和交流,活跃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氛围,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同时,还可以引入微课堂、微电影等信息化传媒手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认知基础,自主观看和体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的微视频、微电影等,通过多元化、信息化的渠道感悟法治知识和理念,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和实效性,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的认同感。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优势,开辟实践渠道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意识培育阵地,让学生在交流便利、资源丰富、信息共享的融媒体时代下,主动通过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融媒体载介,关注和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开拓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的网络阵地,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培育具有鲜明法治意识、健全法制人格的公民。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要完善课程体系,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顺应依法治国的理念和时代趋势,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的教学方法,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的均衡全面发展。并且还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的体系重构、机制保障和师资力量保障,实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学的综合性考评,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司海燕,覃晚萍.诊所式教育在法治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18,31(02):119-122.
[2]李茂久.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培养路径的反思与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5(03):3-4.
[3]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涵义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2):88-91.
[4]刘冬丽,杨波,罗莉红.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论课教学实效性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03):155-157.
[5]高瑞.对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2(01):67-70.
[6]尹红玉.构建“两化”课堂提高中职法治教育课教学的实效性[J].职业,2017(07):93-94.
[7]马爱芳.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思考[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05):20-22.
[8]张岩.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8]教育媒介探析 [J]. 教育现代化 ,2018,5(48):375-37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6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