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传媒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研报告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9 09:35: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师资队伍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建设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加强调研,全面客观了解山东省内传媒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现状,了解省内当前师资队伍与传媒高职教育需求的匹配程度,掌握传媒高职教育教师建设的薄弱环节,对创新具有传媒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师管理体制、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传媒;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本文引用格式:马令珍等.传媒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研报告[J].教育现代化,2019,6(63):213-215.

传媒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制约传媒院校发展的瓶颈,也是建设传媒职业院校一项重点工作。本次调研主要是为全面客观了解传媒职业院校各专业专职教师的年龄、职称结构和学历层次等基本情况,摸清师资缺口,掌握各专业外聘教师的数量及任课情况,为传媒类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本次调研问卷共设置了42个问题,于9月11日至13日面向传媒职业院校发出问卷104份,收回有效问卷104份。

一传媒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一)各专业在校生分布情况


按50人/班统计(不足50人按1个班统计)在校生不足100人的有6个专业:戏剧影视表演、影视照明技术与艺术、网络新闻与传播、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和图文信息处理,数字媒体设备管理专业。在校生数500人以上3个专业:学前教育、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和影视多媒体技术。学前教育、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两个专业人数最多,在校班级数均为18个。

(二)各专业课程开设情况

各专业开设课程数分布不均,开设15-20门课程的专业4个:戏剧影视表演、新闻采编与制作、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和影视照明技术与艺术。开设30-35门课程的专业2个:人物形象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超过35门课程的专业:学前教育。开设20-30门课程集中在其它14个专业。

\

 
(三)各专业师资缺口情况

1.师资不足的专业及课程


在对各专业现有师资是否满足教学需要的调研中,播音与主持、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传播与策划、广播电视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人物形象设计等15个专业反映存在专业核心课程师资不足问题,占全部专业的62.5%。

2.对师资的类别及能力等要求

在各专业紧缺教师情况的调查中,对行业名家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有需求的专业数分别:12和5。此外,播音与主持、软件技术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三个专业存在专业核心课教师、行业名家及专业基础课教师均不足。

基于各专业紧缺教师类别的统计,需补充紧缺教师相关要求作了调查,结果显示61%的专业对职称没有特别要求,要求为业务能力强的行业一线人员,此外,有39%的专业要求教师须在60岁以下。

(四)各专业教师教学任务分布情况

1.教师承担课程数量情况


在教师承担课程数量方面,承担1门或2门课程的教师68位,占65%,承担3门课程及以上的36位,说明课程师资短缺问题突出,教学任务重。

2.教师周课时数情况

在教师承担周课时数方面,不足12节11人,主要为兼职教师;承担课时数13-16节36人,占全部教师41%。另有19人17-20节,有4名教师超过21节,分别为信息工程系、艺术设计系和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此外,根据系部调研情况,信息工程系有9名教师周课时数17-20节,约占17课时以上全部教师数的40%。

(五)师资队伍年龄结构

传媒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总体结构成橄榄球形,其中30-40岁中青年教师60.98%,构成师资队伍的主体部分。

(六)师资队伍职称结构

从统计数据来看,师资职称结构不合理,中级及以下职称教师91.26%,副高以上职称不到10%。

(七)师资队伍学历层次

在师资队伍学历层次中,本科及54.28%,整体学历层次偏低;在学位结构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6.66%,博士及其他高层次人次匮乏。

(八)教师跨专业、跨系上课情况

调查中发现,有49名教师本学期跨专业上课,占全部参加调查教师47.12%。跨系部上课,有20名教师,除英语、思政类课程外,主要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类课程。

(九)教学中的主要困难

以各专业负责人为调研对象,选择最多的是“学习机会少,获取最新专业知识不足”,有17人选择此项,其它包括“授课门数多、任务重”“行业创作实践经验少、机会少”等,有15人选择。

(十)校内兼课教师专业对口率及担任课程性质

在对各专业兼课教师专业对口情况的统计中,有17位专业负责人反映兼课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专业相近,约占81%,有3个专业兼课教师专业对口率达到100%,此外,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对口率则不足80%。

在对兼课教师承担课程性质的统计中发现,存在兼课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的12个,承担专业基础课的20个,承担专业选修课的7个。几乎所有专业都存在兼课教师承担专业基础课情况。

\

 
(十一)外聘教师专业对口率

在对外聘教师专业对口率的统计中发现,有10名为相近专业,对口率80%-99%,有3名100%。所有外聘教师均为相同或相近专业,。

(十二)外聘教师情况

1.外聘教师数量


本学期统计各专业外聘教师来源,10个专业来自行业一线;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聘请知名专家教学,影视多媒体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专业聘请已经退休但仍然活跃在一线的专家授课。

2.外聘教师任课情况

各专业外聘教师承担课程数量不同,其中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课程数量5门,人物形象设计4门。

经统计,有12个专业反馈其外聘教师承担课程主要为专业基础课,另有5个专业的外聘教师承担着专业核心课教学任务。统计后发现,外聘教师授课效果普遍较好,但有学前教育、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及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反映外聘教师较难进行管理。

3.外聘教师聘用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外聘教师聘用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查中,专业负责人普遍反映外聘教师待遇偏低,占存在问题的76.92%。其次,认为选择外聘教师人数较少,占比为61.54%。

(十三)各专业的专业课开出率

由于师资限制及专业开设时间不一,各专业的专业课开出率不尽相同,有12个专业反馈“所有专业课程均能正常开出”,占全部提交数据的60%,另有6个专业开出率在90%-99%之间,而两个新专业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和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课开出率不足80%。

(十四)专业课无法正常开出的原因

在对专业课无法正常开出的原因分析中发现,师资不足是最主要原因,有77.78%的专业反映的问题包括“缺少专业教师”,其次有3个专业反映缺少专业设备。

(十五)人培修订情况

在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调查中,大部分专业能够做到每年开展常态化行业调研,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占全部专业的85%,此外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反映近三年来未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二 调研结论

通过对本次调研数据统计和深度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一)各专业教学现状:各专业开设课程数量差别较大,差额最大值接近20门;各专业基本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动态修订机制,能够根据行业发展开展调研、进行常态化修改,个别专业与行业接触不够密切,近三年未予修订。因此,各专业应依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按照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比例等具体要求,适时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二)各专业教师基本情况:传媒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的年龄结构非常合理,主要集中在30-40岁阶段,占比60.98%;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讲师以下职称占绝大多数,占比91.26%,教师年龄结构与职称结构不匹配,职称评聘问题亟待解决。在学历学位结构方面,硕士学位占比达到66.66%,但博士及其他高层次人次稀缺。

(三)专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情况:专职教师周均授课量12节以上,绝大多数集中在12-20节,部分教师授课任务重。在教师跨专业上课情况方面,有49名,占参加调查的47.12%,有20名跨系部上课。

(四)各专业外聘教师情况:外聘教师大多数来源于行业一线,但知名专家较少。各专业外聘教师与所授课程对口率较一致。各专业外聘教师承担课程性质,以专业核心课为主,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等均有涉及。

(五)各专业师资缺口情况:各专业的专业课开出率不尽相同,“所有专业课程均能正常开出”占全部数据的60%,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和网络新闻与传播两个新专业课开出率不足80%。未能正常开出的原因是缺少专业教师、硬件设备等,专业核心课程授课教师缺乏较为突出。

根据调研情况,播音与主持、学前教育、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摄影摄像技术、影视编导、影视照明技术与艺术、传播与策划、网络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人物形象设计及广告设计与制作等15个专业存在专业核心课程师资不足问题。行业名家、专业基础课教师、具有行业一线从业经验的教师资源需求较大。

三 意见和建议

针对传媒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和上述结论,先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本次调研针对师资不足的专业及课程,71%都填写师资不够,有35门课程师资不足。建议各专业在规划新进教师时,统筹考虑教师的年龄、职称、学院、学历、专兼、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结构。同时向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倾斜,尽快达到生师比小于等于18:1。

调研数据显示,50%专业需求行业名家。61%对行业名家职称没特别要求,但要求业务能力强的行业一线人员。39%要求行业名家在60岁以下。聘请行业名家为各个专业的带头人,实行“双带头人”制,同时可以在此基础上,扩大行业专家库,把能工巧匠引入课堂,专兼教师比达到1:1。

(二)完善机制,强化政策导向

师资队伍重要的是提升质量。理顺专业技术职称队伍管理体制,推动职称评聘办法改革,师德考核,加强评聘管理。鼓励年轻教师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创建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建立健全双师认定、顶岗实习、教师培训等制度,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制度,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注重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完善兼职教师进校制度,加强管理。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三)制定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切实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调研中,有17位专业负责人选择“学习机会少,获取最新专业知识不足”选项,有15位选择“行业创作实践经验少、机会少”。建议学院制定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统筹规划培训经费和培训渠道,尽快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专业带头人高端研修培养。选派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教学科研团队到国内重点本科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重点提升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课程开发技术和教研科研能力,培养一批名师。

“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学院“双师型”教师、专业骨干教师到具备资质条件的国家级和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大中型企业,着重加强专业技能。

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对新入职青年教师进行分阶段、有侧重、系统化集中培训,推动青年教师形成积极的职业心态和良好的职业习惯。

完善教师跟岗访学。组织优秀青年教师到省内外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等,采取听课观摩、集体备课与案例研讨、参与教科研项目的方式,以“师带徒”模式进行跟岗访学。帮助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研能力。

开展教师顶岗实践。有计划选派专业课教师到一线顶岗实习,了解企业行业的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等情况,落实《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

建立兼职教师特聘岗。结合能工巧匠进职校计划,聘请企业行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到职校任教。

实施兼职教师培训。实施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岗前培训,支持兼职教师参与“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促进专兼职教师协同育人、共同发展。

(四)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规范教学文件

调研数据显示,各专业开设课程数分布不均,数量差异大,开设课程数在15到35门不等。为此,须规范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全面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的意见鲁教职发〔2015〕4号》等文件精神,规定每个专业的课时数控制在2600-3000之间,按照16课时/学分,计算课程学分,为推行学分制打下坚定基础。同时,课程体系要包含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人才培养方案三年修订一次的机制,实行动态调整。

(五)加强思政、英语等基础课老师队伍建设

调研数据显示,目前英语、体育和思政老师的校内兼职老师的数量大于专职教师数量,这不利于课程建设,应该加强这类教师的队伍建设。

本次调研数据和结论主要是反映了山东省内传媒类高职院校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相关数据主要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各专业师资队伍数据为主。根据调研结果显示,传媒类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统筹规划,强调“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思政、英语等基础课老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制定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切实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同时完善师资队伍保障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小刚,眭碧霞.高职品牌专业教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探索与实践——以软件技术品牌专业团队建设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48):313-316.
[2]宁艳梅,黎丹.探析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8,5(38):113-114.
[3]金丹,王琳琳,金超杰.“双创”教育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4(08):42-43.
[4]张达孝.示范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3(39):71-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60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