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地方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以交通工程专业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4 16:11: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当代中国高等学校发展政策的重中之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落脚点是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本文在明确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概念和其主要任务的基础上,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为例,详细阐述该专业近年来在特色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方面开展的各项改革工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进一步深化专业内涵式建设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关键词:特色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本文引用格式:周旦,等.地方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以交通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59):126-128,137.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报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3]。高等院校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排头兵,高校应回归初心,努力培养出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4]。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落脚点是各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能够实现专业发展目标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能够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许多本科院校对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理解不深刻,对其认识不够,缺乏改革热情。学校层面没有明确的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激励制度、改革措施和保障机制。从而导致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没有落到实处,成效不佳。

一 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概念及其认识

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不断攀升,高校外延式发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上已趋于饱和。外延式发展主要追求数量、规模和速度,对效率重视不够。此外,外延式发展强烈依赖于外部资源,过度的外延式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与高校的社会认可度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高校外延式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必然要转向内涵式发展。目前,许多地方院校教育工作者对高校内涵式发展,特别是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认识不足,对其概念、发展思想以及发展意义和任务还不了解。

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自身办学定位与行业特点出发,按教育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以全面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优化专业建设中的各内部要素,形成适合专业自身发展的师资队伍、教学过程与模式、教学条件与环境、教学管理、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特色[5]。内涵式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的专业建设应着力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增强专业教师的综合实力,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打造高水平专业核心课程,优化教学条件与教学环境,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造力,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
 
二特色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的主要任务

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是本科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专业建设中各要素发展良好,才能做好本科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在理解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概念和思想的基础上,有必要明确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的主要任务。一般而言,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五方面: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条件与环境;优化师资队伍;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

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为例,阐述地方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在内涵式发展中的具体任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自2000年开始招生以来,经历了由外延式发展逐步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2016年我校交通工程专业获得“广西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建设项目”,2018年又获得“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依托这些项目本专业内涵式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一体化推进专业建设、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和对外交流与合作,改善专业办学条件,凸显办学特色,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以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三 交通工程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实践

近年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立足广西,紧抓教育改革机遇,全面推进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努力将本专业打造成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养基地。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本专业提出了自身办学定位:交通工程专业依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教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思路,发挥学校的信息、电子等学科优势,以广西等西南区域为重心向全国辐射,服务交通运输领域,力争将我院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区内领先、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在明确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围绕着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问题,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在以下六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积极参与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为了使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本专业积极参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本专业紧紧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的工程认证理念,开展了以下四方面的工程认证工作:

1.结合专业定位、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优化调整。

2.在确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交通工程专业特点以及多方面调查数据对培养目标进行了分解,提出了符合我校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12项毕业要求。

3.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进一步优化了各学期各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将部分课程由理论课为主调整为以实践课为主,以工程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

4.改善了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新增了4个专业实验室,教学场地改善之后达到近1300平米,教学条件及环境的改善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认证工作进展顺利,2018年11月本专业接受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的实地考查,认证专家对本专业的专业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持续开展课程建设,构建优秀课程教学团队

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目标,进行专业课程改革,本专业建设了智慧交通、交通系统设计、交通土建等3个课程群,并开展15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改革,其中包括:交通工程学、交通管理与控制、道路勘测设计等重点专业课程,努力打造专业“金课”。

选择专业主干课程引入实际工程案例,采取教学内容模块化、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此外,改革了现有课程考核模式,加强课程学习的全过程监控,将课程大作业、分组讨论、课程测验等成绩纳入课程总评成绩中。

利用多方资源建设网络优质资源课程《交通管理与控制》以及“漓江学堂”课程——道路工程制图。与广西区内知名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部门和单位联合开展“建交企业创新讲堂”系列课程,建设具有交通工程专业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6]。

没有优秀的教学团队,课程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本专业非常重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目前已建设了3支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教学团队,包括智慧交通教学团队,交通系统设计教学团队,交通土建教学团队。

(三)重视第二课堂教育,努力实现“第一”、“第二”课堂的高效融合

本专业建立了“课内课外协同”创新教育体系,以国际工程专业教育认证为抓手,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融合“第一、第二”课堂。积极开展“知行合一”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协同发挥实习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和“校中厂”的作用,组织开展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科教协同”项目、工程社会实践项目等,全面推动协同创新育人机制。近五年来,各年级本科生中有近30%的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近20%左右的学生进入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道路勘测设计院等“校中厂”参与工程实际项目,完成了桂林市智慧交通系统规划设计、贵港市城市交通管理安全规划与近期治理方案、阳朔县道路交通系统设计和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等工程项目的工作。

(四)大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近五年来,本专业完善了本科实验教学场地与设备,目前已建成交通信息实验室、交通调查与分析实验室、交通虚拟仿真实验室、道路智能检测实验室、道路交通安全实验室等九个专业实验室。重点打造了广西道路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交通系统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可用于本科教学活动和创新实践活动。现在实验教学面积1300余平方米,共投入近10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并逐步建成体系完善的实验教学平台,为开展系统、专业的实验教学,培养复合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五)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师资队伍是本科教学的灵魂,本专业采取“内培外引”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分类组织专业教师外出学习、调研,不断提高专业创新教学水平。大力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鼓励中青年教师外出挂职锻炼。邀请专业教学名师、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到校进行教学改革方面的交流讨论。目前,师资队伍中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有近75%以上,此外,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5人作为兼职教授。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学校统筹安排下本专业已建成“专业课程设计”智慧教室。2018年12月我校交通工程专业获批了国家虚拟实验教学项目——城市道路单点交通信号控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这为本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有利支撑。《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网上开放页面如图1所示。

\
 
(六) 持续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图 1 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虚拟仿真试验教学平台
专业内涵式建设是高校专业发展由规模扩张转
生和研究生到韩国、马来西亚等国的高校开展短期交流访学,有近15%的本科生参与到短期交流访问项目中。2018年本专业派遣了18名学生赴韩国圆光大学进行交流访问。对韩国首尔清溪川生态修复工程和全罗北道城市土木、交通设施、道路规划等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学习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与实践有了更新视角和体会。
四 结语
投稿邮箱:chinajyxdh@163.com

向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在明确学校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自身办学定位与改革思想,努力抓住教育改革机遇,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信息化教学能力、国际合作交流等专业建设内涵要素方面开展了较为深入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后续的建设中还需要进一步深挖内涵,凝练特色,将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眭依凡.引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研究适逢其时的责任[J].中国高教研究,2018(08):6-10+22.
[2]张炜.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演进与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8(1):4-9.
[3]孙忠人,王东岩,麻聪聪,等.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下“针灸推拿学”一流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8(4):59-62.
[4]孙玉清.“四个回归”彰显大学之道的时代内涵[J].中国高等


教育,2016(21):1-1.
[5]周杨.内涵式发展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上下功夫——访厦门大学潘懋元先生[J].中国大学教学,2018(1):46-50.
[6]周旦,王文翰.交通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33):55-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84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