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探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1-24 10:11: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实施内涵式发展是来华留学生教育实现科学化发展、结构优化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现实诉求。现阶段,高层次来华留学生所占比例不高、学历教育生的来源地分布相对不均衡,以及学生的规模增长对汉  语言专业依赖性比较大等,是来华留学生教育实施内涵式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为改变这一现状,高校需加  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努力挖掘和培育优质特色专业;加强留学生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  化水平;采取灵活多样的招生方式,努力提升高层次来华留学生的比例;构建国际化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体系, 提升学生的留学满意度。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内涵式发展;教育质量提升

\

当前,围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已有的研究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探讨非常缺乏。来华 留学生教育是我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和手段, 来华留学生教育实施内涵式发展也是深化高等教育 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论基础
 
来华留学生教育内涵式发展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理论基础,但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一)基本范畴
 
来华留学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在“国际化教育”过程中,通过“中国特色”的融合实现教育质量提升。其基本范畴至少包括三大方面:一是教育的主体机构应逐步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发 展转变,通过挖掘内部资源、进行结构调整和制度创 新等方式促进发展。二是高校或相关管理部门应以  “质量提升”为基本标准,严格把控留学生招生和毕 业环节,并建立相对统一、规范和严格的评价体系; 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 应强化质量和突出特色,并始终以促进学生的成长 和进步为根本立足点。三是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要 积极引导和建构“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 念,营造良好的校园和社会氛围,为学生的身心发 展、学业能力提升、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进 步提供支持,提高服务意识,制定规范严整的相关制度,完善配套机制。
 
(二)基本逻辑
 
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其根本追求和核心,但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归“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归宿上。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不能仅以来华留学生数量规模的绝对扩张为根本需求和关注点,而更需要关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包括教育内容的优化、教育方法的改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学生的正向变化等。相关教育部门或管理机构要对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包括人力、物力投入,规章制度的制定,资源供给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持续性改变。
 
二、来华学生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紧迫性
 
经过十几年的持续扩大发展,来华留学生规模屡创新高,但也导致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一些问题。因此,来华留学生教育要实现优化发展,就必须适时做出改变,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一)内涵式发展是来华留学生教育科学化发展的自身需求
 
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具有历史阶段性,其发展模式与途径要与不同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以外延式发展为主要特点的发展方式要随着来华留学生发展规模和结构等方面的较大变化而进行必要调整。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进入21世纪近15 年来,来华留学生数量总体上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虽然近几年增长幅度有所减缓,但学生绝对数的增长仍然比较明显。在2011-2015 年期间来华留学教育迅猛发展虽然与我国在世界影响力的提升和相关政策的支持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过去十几年我们主要采取外延式的发展路径。在来华留学生数量还非常少的情况下,为提高来华留学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扩充学生数量和提高规模效益,实施外延式发展是一种非常必要且有效手段。但是在学生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必须适时推进内涵式发展,积极转变到以促进来华留学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品牌、开创教育特色、优化教育结构和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的轨道上来,这是来华留学教育实现科学化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由之路。
 
(二)内涵式发展是来华留学生教育优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虽然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的迅猛发展令人欣 慰,但是从学生的构成分析,其结果并不那么尽如人 意。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2001-2015 年)》(内部资料)以下简称《简明统计》,近15年来,来华留学生总体上以非学历教育留学生为主体,学历教育生所占比例虽有逐年上涨趋势,但目前 只保持在 40.0% 左右。在学历教育中,本科生所占比例最大,研究生所占比例虽有所上升,但2015 年仅占30.0%。在非学历教育来华留学生中,普通进修生和短期留学生占据绝大多数份额,2015年高级进修生数量所占比例仅为1.51%。从长远发展来看,提高高层次学历教育学生的比例 是促进来华留学教育优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目 标的达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 学习、思考与实践,而短时间的非学历教育或技能培 训起到的教育作用往往非常有限。来华留学生教育 要实现结构优化,就要提高研究生和高级进修生的 比例。只有实现内涵式发展,才能更好地提升来华 留学教育对高层次学生的吸引力。这是来华留学生 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的必然选择。
 
(三)内涵式发展是来华留学生教育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现实诉求
 
随着世界留学生规模的逐步扩大,以及跨国办学与资源共享等渐成趋势,各国间留学生源竞争日 益激烈。同时,随着世人对教育服务贸易认知的加 深,世界各高等教育大国都把发展教育服务贸易当 作一项重要产业和经济发展战略。如,加拿大把留 学生教育服务产业当作国家创收的一个重要来源;[1]美国积极发展外来留学生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服务贸易市场份额,早在2011 年,其教育服务贸易值就已是中国的 10 倍,贸 易总额为 227.26 亿美元。[2]我国外来留学生教育规模虽然获得较快发展,但目前占据世界留学 生 教育 市场 的 份 额 仅 为1.8.0%。[3]与世界其他高等教育大国相比,来华留学生占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比例明显偏小。如2013-2015年,我国外来留学生占高校在校生的比 例数分别 为 1.44%、1.48%、1.51%。 而 在 2015年,世界不少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瑞士、新 西兰、英 国这 一 比 例 数 分 别 为 4.60%、 15.50%、17.20%、21.10%、18.50%,OECD 成员国的平均数为5.20% (数据来源《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由此可见,与世界教育服务贸易大国相比,我国的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来华留学生规模扩张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我国要 在发展留学生教育上有更大突破,就必须提高留学教育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实施内涵式发展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诉求。

\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内涵式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高层次来华留学生所占比例不高
 
最新统计结果表明,2015 年研究生教育层次的留学生在来华留学生中占比13.5%,在我国高校在校研究生中占比仅为2.80%。而2015 年,澳大利亚、美 国与英国硕士研究生中,国 际生分别占到42.60%、9.50%与36.90%;博士研究生中,国际生分别占到33.80% 、37.80% 与42.90%。[4]高层次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其可能的原因主要包括我国教育水平总体不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以及在世界的影响力有限等。而其中,我国在世界排名比较靠前的大学相对缺乏是最重要的原因。
 
(二)学历教育生来源地分布相对不均衡
 
《简明统计》分析,长期以来,来华留学生教育总 体上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学历教育留学生数量增长缓慢,这对来华留学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一个不利因素。非学历教育主要以短期来华留学教育或培训为 主,特别是短期的汉语言文化培训学生占较大比例。从教育质量和效益而言,发展学历教育比非学历教育更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学历生占世界各大洲来华留学生总体的比例也有具有显著差异,非洲和亚洲一直是学历教育来华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地;而欧洲和美洲学历教育生所占比例较低,仅在20.00%左右。欧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来华留学学历生所 占比例更能证明“留学中国”的吸引力。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15 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的学历教育来华留学生数占其来华留学生总体的比例分别仅为 13.93%、13.37%、13.60%、14.52%、 14.53%。可见,在与欧美高等教育强国的教育服务贸易竞争中,我们尚处于弱势地位。
 
(三)学生的规模增长对汉语言专业依赖性比较大
 
对学生的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也是来华留 学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学生的专业分 布不均衡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长期状况,其中最典 型的特点是汉语言专业长期占据较大比例,甚至是来华留学教育的“半边天”。据《简明统计》,2011- 2015 年其所占比例分别为 55.35%、53.51%、49.49%、51.54%、45.59%。而该专业的来华留学生主要以非学历教育为主,且更多的是短期培训。另据统计,2015年学历生只占汉语言专业来华留学生总体的14.17%。如果剔除非学历教育生,其来华留学生数甚至少于西医与工科的学历留学生数。从长远发展来看,汉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其来华留 学生(特别是学历生)的数量增长必然有限,因此在 一定程度上,汉语言专业留学生数量的增长主要依 赖于汉语短期培训生数量的增长。而随着汉语教育 更多地走出国门,特别是孔子学院等汉语言文化教 育方式的推动,国外汉语培训的方式日益多样化,其 教育质量也日益提升,国外学生来华进行汉语言培 训或教育的直接动因也日益减弱。这个可以预见的 发展趋势对来华留学生教育进一步扩大发展是一个 巨大挑战。
 
四、来华留学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一)加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努力挖掘和培育优质特色专业
 
来华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因此留学生生源竞争就是各大学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学生国际流动最主要目的还是到国外接受更为先进的教育。对留学生而言,留学目标国大学的国际知名度和教育质量最具吸引力。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世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声誉。当下我国各大学正在积极推进的“双一流”建设,其最终目的就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水平和世界影响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首 先要求在学科建设的具体做法上与国际接轨,进而能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和比较。因此提高学科建设的国际化程度则是其基本要求。此外,特色学科和专业也是吸引来华留学生的重要因素。来华 留学生除了要学习先进的课程,也想学习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或技艺,而目前我国多数大学除了汉语言、中国文学,针对留学生的特色学科或专业的 开发和建设还比较缺乏。高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自身学科、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挖掘和建设特 色专业,以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
 
(二)提高留学生教育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
 
来华留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体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要具备国际一流的师资队伍,高校需要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程度。因此现阶段我国各高校都在积极采取各种对策,如鼓励教师海外留学、鼓励教师参与境外合作研究、积极引进国外知名学校毕业生回到国内高校任教、创建国际联合实验室等,这对提高师资队伍的总体质量和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为高校内涵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将来还应“加大外籍教师的引进力度”。[5]师资队伍国际化最直接和最显著的一个表现就是教师队伍构成的国际化。一定数量外籍教师的存在,会给大学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建设带来直接的推动作用和激发重要活力,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氛围。此外,为更好地留住优秀国际化师资人才,高校应为教师国际化发展创建良好的科研平台,为教师提高参与国际科研合作的能力提供重要助力。高校还应构建相对完善的国际化教师管理制度,包括引进国际化管理理念、考核评价体系,以及为教师的国际流动和参与海外科研合作提供服务和政策支持等。简而言之,高校要在国际师资的引进、考评、管理和服务上与国际接轨,甚至实现无缝对接,提高外籍教师在华工作的适应效率、认可度和舒适度。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招生方式,努力提升高层次留学生的比例
 
要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来华留学,应采取更为积极、科学及多样化的招生方式。目前,世界上留学教育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高校的宣传工作和留学生的 招生工作。不少国家设置了协助留学生招生的专门 机构,如“英国国际事务办公室”等。一些国家则委 托专业服务机构到海外开展留学相关宣讲、咨询服 务或者直接到国外举办具有招生宣传性质的教育展 览活动。此外,不少国家政府相关机构或部门会组 织其国内一些知名院校到世界各地开展教育成果交 流与展览,在世界各主要地方成立校友会等;一些发 达国家的大学通过到世界各地开展留学宣讲、咨询 会等方式推广其国际教育、开展留学生招生工作。这些灵活多样的招生方式虽然不一定能够保证招收 到优秀的留学生,但在推动留学生招生工作中无疑 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些做法可以为我国来华留学生 招收工作提供重要借鉴。我们应进一步下放权力, 让各高校享有更大的留学生招生自主权;采取更加 灵活和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招生方式,以招收到更 多高层次、高质量的留学生。政府应该鼓励和协助 各高校,特别是具有一定世界竞争力的大学,积极到 国外进行自我宣传,提高自身在世界各地的曝光率 和知名度。为了吸引到更多高层次来华留学生,政 府和高校应制定相关促进政策,特别是在奖学金发 放政策上,应重点向高层次、优质留学生倾斜。
 
(四)构建国际化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体系,提升学生的留学满意度
 
构建符合国际惯例和标准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体系,为来华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是提高留学教育满意度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留学中国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和必备因素。来华留学生数量的日益增多,对高校相关教育管理和服务供给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高校至少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与各高校应建立 与国际化接轨的相对完整、科学的管理和服务支撑 体系。目前,高校在来华留学教育管理与服务中常 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部分学校“重管 理,轻服务”,在留学生教育方面往往参照国内学生 教育管理方式,管理制度构建与组织架构相对完善和成熟,但在学生服务供给上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二是一些学校 “散管理、弱服务”, 在留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方面都未有作为。在管理方 面,不少高校对留学生实行非常宽松的制度, 甚至处于无节制的管理状态, 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低下, 并引发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对留学生采取 “严格管理” 与 “有效服务” 相结合的方式是来华留学生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理性要求。
 
其次,尽可能实现国际生的规范化、趋同化管理。按照国际惯例,参照发达国家常用模式, 对不同国家来华留学生按照相对统一的模式进行管理、提供服务,提高管理方式的程序化水平和稳定性。
 
最后,高校需组建一支专业化的来华留学生管理教师队伍,以提高留学生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高校应像培养留学生授课教师一样,培养留学生管理师资,可通过外出留学和培训等方式, 努力提升管理队伍的责任意识、业务水平、管理经验和国际化水平;还可以采取引进国际管理人员或专业团队的方式提升留学生管理教师队伍的总体质量。

参考文献:
 
[1]Anderson,Stuart.Keeping Talentin America - NFAP Policy Brief[J].NationalFoundationfor American Policy,2011(10):5.
[2]李航敏 .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4(4):85.
[3]OECD.Education ata Glance2012:OECD Indicators
[M].Paris:OECDPublishing,2012:215.
[4]OECD.Education ata Glance2017:OECD Indicators
[M].Paris:OECDPublishing,2017:218.
[5]张骏 .高校国际化人才本土培养:“一境四同”实践路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0):10.
 
《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探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124/20190124101219468.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5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