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结合黄河交通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改革工作,根据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分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改革方向和改革内容,重点介绍了特色专业建设总体目标,特色专业建设实施具体方案及目前已取得成效。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突出特色,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在省内同类专业中具有明显专业优势、具备一定影响力的专业。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应用技术型
本文引用格式:韩旭,杨少沛,秦飞跃,等.应用技术型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8):58-59.
“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强专业结构优化与内涵建设,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内容之一,高校特色专业的建设是办出专业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1]。为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黄河交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确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引导学校各专业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推进专业建设,凸显区域特色和学校特色,为学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2]。
一 特色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高校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要加强民办高校内涵建设,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高校。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当前发展形式,认真分析了该专业的优势和不足,为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打造为特色专业做好研究。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在省内同类专业中具有明显专业优势、具备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在同类民办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革中起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努力探索适合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打造成为适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特色专业[3]。
二 特色专业建设实施具体方案
针对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将培养人才口径拓宽,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领域的自动控制、电力电子、信息处理以及经济管理等领域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方案体现培养目标多样化、培养计划个性化、专业课程特色化[3-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开设的时间虽然仅两年多的时间,但从2007年开始已在做相关工作,通过对其他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学习,针对本校办学特点,一步步完善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合今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培养方案。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定位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高实践环节所占比例,增多设计性和综合性课程实验内容,增加开放性实验项目。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目标,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提高学生理解实际工程问题需求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师培养方面,因年轻教师逐渐增多,建立内部培养和送出培养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机制,主要通过老中青相结合的方法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再将年轻教师送到国内著名高校进行培训,请著名专家学者来讲学培训等措施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教师队伍不断得到优化,梯队更加合理,学术水平更高。目前,本专业的专兼职教师共16人,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13人,占专任教师的81.25%。为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专门从其他高校及企业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教授作为我们的兼职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利用现有的人才优势;二是充分发挥特聘教授和学术带头人在专业建设上的引领作用;三是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积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进一步优化现有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
(三)改革专业实践教学,拓宽实验基地范围
进一步充实专业实验内容,建立特色实验室,例如电力拖动与控制实验室,着重特色实验项目,提倡学生自主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建设,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建立校内专业实训基地,扩展校外电厂实习基地,增加学生到农村、各大电厂与电力公司的社会实践机会,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发挥我们的人才优势,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培养适应岗位快、动手能力强、心理素质好、吃苦肯干的优秀实用人才。
(四)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新教材建设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对现有课程体系应及时改革与调整,充实与加强新能源新技术的课程。目前已进行的调整主要为四个方面:一是加强基础学科的学习;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学习中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电工电子技术等是很多专业课的基础,所以在前期要保证基础课程学习的质量。同时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结合现代数学的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二是加强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强双语教学比例,使学生切实提高英语水平能力,特别是及时补充了与现代科学技术相关的专业术语的学习,确保专业英语的掌握与提高;三是加强课程中配电装置部分的内容,为实习与毕业设计配电装置部分提供理论知识,调整课程陈旧的内容,充实目前电力系统行业新的保护技术;四是增加《新能源技术》等与现代发展密切相关的新技术课程,使学生知识体系能够与时俱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选教材立足专业前沿领域,不断更新内容,并结合专业特点编写参考资料或补充讲义。同时组织教师及时编写相应的特色教材,以适应专业改革与课程内容改革的要求[4]。
三 特色专业建设已获成效及预期效果
目前已完成到国内其他高校及用人单位广泛调研,制定出符合现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科学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综合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确保能够实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将工程数学、专业英语、专业课程的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同时增加了配电装置部分的内容,为实习与毕业设计配电装置部分提供理论知识。利用新知识新技术取代了原本陈旧的内容,增加了《新能源技术》等与现代发展密切相关的新技术课程。
本专业在长期的专业发展、实验室建设、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自己一定的专业特色。在此基础上,预计通过为期三年的建设,争取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力争在专业结构特色、人才培养特色、专业实验室建设特色、课程体系特色、特色课程建设五方面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最终实现以电力系统为核心,围绕电力生产、输送与应用,进行教学科研活动,使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成为电力行业与河南省培养系列人才的基地。
在我国电力系统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目前本专业凭借人才优势、实验室建设优势、专业与学科建设优势,已初步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专业特色与行业优势,正日益发挥着为电力系统行业和河南省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是黄河交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主干与特色专业,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本专业的建设工作。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学科建设的支持措施。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已列入学院重点建设的优势专业之一,在师资培养、学术梯队、成果奖励方面给予人、财、物的大力支持。第二,专业建设的支持措施。学院已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建设作为品牌专业进行建设[5]。
四结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是黄河交通学院的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成员能够充分认识项目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特色专业点建设工作,大力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帮助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品牌,更有利于学校的特色发展,努力探索适合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打造成为适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朱志伟.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的策略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161-162
[2]段晨东,刘西健,王俭,王娜.《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09.08.15,88-90
[3]赵舵,冯晓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S1):88-89,94.
[4]卢承领.应用型本科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154-155.
[5]鲁敏,龚立娇,岑红蕾,赵咪.优化本科教学平台,培养电气工程创新人才——石河子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7,4(32):40-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