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经管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6 14:20: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经管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将计算机定位为辅助工具,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借助计算机和相关经管专业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在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更新教师授课内容、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经管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改革探索;应用型本科

本文引用格式:斯亚民.经管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52):68-69.

一 引言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旨在培养一批具备一定知识和能力,具有较强社会适应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不同于学术型人才,它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技能型人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与软件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利用计算机灵活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同时,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入门课程,为后续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经管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深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相关高校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 经管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经管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课堂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以通过省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为目标,所教授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单一,范围较窄,与所学的专业知识脱节,使学生感觉到计算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无关,进而也失去了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的乐趣和信心。

(一)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缺乏学习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大学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重合度太高,教学内容仍然以微型计算机简介、Windows基本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PowerPoint等为主,仅仅在软件的版本上有所更新提升。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一些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没有深入了解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认为Word、Excel、PowerPoint的简单实用就是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教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不明确,没有从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角度去处理教学内容。学生对课堂教学中大量的理论基础知识兴趣不大,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定位不清,直接导致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恶性循环。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没有应用专业领域

       由于专业的差异性,各专业需要学生掌握不同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如统计学专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据库基础知识,电子商务专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知识及网页设计能力。而以应试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注重的是计算机基础与办公软件应用技能,基本没有涉及专业需求和应用领域,学生很容易被遗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脱节,导致学生想利用计算机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专业领域问题显得力不从心。

(三)交叉融合型师资力量薄弱

         在经管类院校,希望学生能将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这就需要具备经管类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的交叉融合型专业教师,但目前此类师资力量匮乏。大部分院校,承担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教师以信息学院的师资力量为主,这部分教师具备高水平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且对于各种操作系统、应用工具和软件包非常熟悉,但对其中所涉及的各种经管类专业知识就相对略显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间不能进行良好地融合,在实践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是独立学院,各专业课师资非常紧张,一些专业课教师也缺乏计算机专业相关知识,他们没有空余课时或不能独立承担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因此,在将计算机相关技术与本专业知识相融合的过程中,学生很难获得良好的指导,因而很难与自身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和熟练掌握。

\

 
(四)教学方式、手段过于单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提倡注重操作,大部分高校也仅仅通过提高实践课时数来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如果能结合学生的专业,开展基于项目的教学,并结合应用场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现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重、难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经管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

      根据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基本目标应坚持的几点原则:

      (1)要注重与专业内容的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面广泛,课程必须与专业有机结合,根据专业需求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学有所用。

      (2)要注重学生计算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多思维融合,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3)要注重课程体系构建。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任课教师与专业教师一道共同参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任务和教学安排等,构建一个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

          为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基本目标,实现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专业技能的有效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定位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建议各院校教育管理部门将培养具备信息技术技能的经管专业人才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以明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定位,向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导向转变。任课教师也要明确培养目标,向强调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导向转变,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必要的操作技能,能胜任一般的文档处理工作,同时,要了解和掌握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技术。比如,统计学、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的学生要掌握一定的数据库操作技能、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以及数据可视化的简单应用;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学生对PPT美化制作,文本优化处理也有很高的要求。

(二)更新教学内容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知识的更新迭代速度前所未有地迅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能跟上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且适合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教给学生,将陈旧的、过时的教学安排取消或更新。同时,根据学生专业及需求不同,强调专业知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融入,编写具备专业特点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传授专业所必需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仅仅依靠任课教师个人或校内教学团队,这是很难跟上信息技术更新迭代步伐的。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有必要合理地利用在线精品课程和MOOC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积极营造项目为导向的教学环境,将经管各专业的理论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化教学要将契合经管专业背景的实际案例转化为计算机应用中的实际操作,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经管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选择项目化教学案例时,计算机教师要与经管类专业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合作,了解各专业的专业特点、前沿问题及专业对计算机的不同需求。只有这样,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才能够与各专业应用场景联系进行良好的课堂教学,编写出优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同样,在考核阶段,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自由组合完成的项目成果进行学业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经管实际案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需要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我们必须从学生的专业需求出发,将计算思维与专业应用融入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后续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付建新.探讨微课在高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158.
[2]尚中君.“移动互联+教学”与传统教学效果的对比探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通讯世界,2019,26(03):276-277.
[3]高乾文.大数据时代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电子测试,2019(Z1):148-149+152.
[4]李春燕,李根.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42):208-209.
[5]金莹,陶先平,张莉,等.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8(10):125-1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23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