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探索: 基于德国“双元制”的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4 13:28: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现代学徒制逐步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热点。全国范围内,各地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正全面铺开,围绕“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培养模式及机制运行等理论与实践开展了大量本土化探索。“双元制”作为德国现代职业教育的主体,其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已逐步成为世界现代职业教育借鉴的典范,譬如“校企合作”及双主体的思想内涵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中被学者们广泛推崇,面向未来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探索,需借鉴德国“双元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理论内涵和积累实践经验,推进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完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如教育部门领导、经济和劳动部门辅助,地方和行会开展,科研机构支持等多方面、领域的共同参与,充分利用各方优势资源,构建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稳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探索与实施。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德国

本文引用格式:糜迅,杨裕梅,谭燕泉,等.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探索:基于德国“双元制”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47):9-10+25.

        当前,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和重点而言的现代学徒制。自2012年以来,已经连续五年在各个城市和学校开始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被教育部列入到每一年度的工作要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企联合招生、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动校企一体化育人”。2014年6月23日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对加速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导。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强调要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要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着重强调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要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目前,现代学徒制在我国多个省份迅速开展试点工作,《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中,明确指出:“逐渐形成政府领头、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两方面联合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5]29号)(2015年8月)中明确了,经过严格挑选的165家单位作为第一批次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和行业试点领头单位;《教育部办公厅有关公开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告知》(教职成厅函[2017]35号)(2017年8月)中,又一次严格挑选
出203家单位成为第二批次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和行业试点领头单位。但现代学徒制这一理念开始并不是我国本土化的理念,虽然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曾多次引用过新学徒制概念,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代学徒制改革项目显然是泊来品。因此,围绕“中国特色”现代学体制的内涵、培养模式及机制运行等理论探索也在不断深入的分析,进一步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017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有关强化产教融合的若干问题》发布:“强化全日制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在技术性、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广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连接,校企育人两重主体,学生学徒两重身份,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权利义务关系分明”。因此,校企合作作为一项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制度,才被列入国家发展的顶级规划当中。当前情况下,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转型,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历时阶段,急需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技术人才,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职业教育形式,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时候,职业教育改革的需求不断倒逼着我们,让我们不得不抓紧在寻求新的培养模式的过程中,现代学徒制第一时间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一 何谓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英国政府在1993年“现代学徒制改革”项目中正式表明现代学徒制的理念。在我国目前为止认同度比较高的定义是赵志群的看法是现代学徒制是将过去的学徒制与现代学校教育,这两者相融合的一种单位、学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制度[1],后来他又将现代学徒制概念和定义,完善为将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校教育二者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这样一来,将教育、培训与就业集合于一体,是一种更加经济快捷、实际应用性和针对性强的教育路线[2]。然而,也出现的一些分歧,例如现代学徒制是否一定要以校企合作为前提?针对现代学徒制更为深入的内涵,关晶将二战之后出现的:以德国“双元制”为主体、适应经济与社会的现代化要求、以校企合作为根基、选入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学徒制形式,经过磨合与演变,统称为现代学徒制[3]。

\

 
二 可资借鉴的国外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育形式还存在诸多问题,处在制度化、规范化阶段,职业教育为社会提供的人才,仍不同程度存在着质量良莠不齐、结构存在不合理等深层次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鼓励发展并不断改进职业教育人才培育模式,其中主要的模式有德国“双元制”、英国学徒制体系(由高及低一般分为五个层次,即:高等学徒制、高级学徒制、学徒制、前学徒制和青年学徒制,并与其国家职业资格NVQ制度紧密联系)、瑞士的学徒培训、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及美国的注册学徒制等。赵鹏飞[4]指出现代学徒制,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之一,其工学结合的实现形式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但都借鉴德国学徒制的双重身份、双元育人和产教融合,同时通过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根本的原则;徐国庆在其研究中,他提出作为现代学徒制的经典模式,德国“双元制”与英、澳、美等国家的现代学徒制,几者间有本质区别,前者是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而后面几个国家,均是相对于学校职业教育的、面向社会青年的另一种形式的职业教育[5]。作为制造业强国的德国,其“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国际上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的突出代表,也被我国学者广泛推崇,目前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代学徒制的深入探索阶段,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是否能在我国职业教育中进行借鉴。如果通过借鉴“双元制”培养模式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改革思路,需要更深入的实践与思考。

三 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

         上世纪二战后,在德国创新生态环境中形成且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秘密武器且成为本世纪2008年经济危机后德国经济稳步增长的坚实平台”[6]的“双元制”逐步演化,已经是德国现代职业教育的主体,并在世界现代职业教育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各国学习和借鉴的典范,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作为“一元”,学校作为“一元”,共同合作形成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制度。何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姜大源[7]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再解读中从三个维度分析指出:①法律维度上“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企业与职业学校在各自必须遵循的法律的基础上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模式;②经费维度上“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企业与国家各自分担职业教育经费并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模式;③教学维度上“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在当代企业运行模式中,普遍通用的一种基于职业实践中的学习方式,它是在工作进行的基础上,把职业学校里的专业知识及普通文化知识的融入与实践,两者紧密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模式。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在多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成功实现了转化,故对于我国能否借鉴的问题已毋庸置疑,但对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遇到的难题能否本土化解决,赵学瑶[8]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①尊重个体差异性,其一:促进成人成才,这主要可以为不擅长理论学习的学生提供教育发展的机会;其二:培育高精尖人才,主要是针对偏好应用的学生提供职业英才发展路径,使其成为高素质,高尖精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②根据我国劳动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当下情况来看,需要开设出“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③积极构建“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确保职教师资的优良;④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提升职教人才培育有效性;⑤在协调合作基础上,管理体制权责清晰,分工明确。⑥最后,完善的职业教育方面的一系列惠民好的政策法规,为促进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持续发展、不断完善提供了基石。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中国本土化的目的,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难题,徐国庆[9]通过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两点建议:①改革要有目标,有重点:在职业院校学生的升学考试科目与方法上,添加和设立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内容并作为重点和实践的一部分,在后期进行实践和考核的过程中,使入学后的学习机会变多,让学生能够学到更为实用的技术能力和真本领;②为接受学徒训练的学生专项组织针对性强的高层次学习。例如,德国“双元制”学徒需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太仓经验”[10]将德国“双元制”本土化,演变和发展成为“定岗双元制”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学习培训之后,一是能够更出色完成自身工作任务,二是更大程度上,在知识层次、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有一个自我进步和提升的机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就现代学徒制从双元育人、学生双重身份以及产教深度融合,这三个方面,重点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在这一基础上,逐步达成一致的共识,德国“双元制”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作为产教深度相融合的一种成功教育模式,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点已被国内职业教育界普遍接受。双元合作、企业为主、教育调节、育人为本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国内试点工作正全面铺开,但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仍遇到诸多难题,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主要特征、模式构建等还存在着一些“移植”误区,需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理论内涵和积累实践经验,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完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教育部门主导、经济部门和劳动部门协同,地方和行会实施,科研机构支撑等多方面、领域的共同参与,充分利用各行各业优势资源,形成独具我国本土化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稳步推进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探索与实施做出贡献。

\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与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09,12(下):1.
[2]赵志群,陈俊兰.现代学徒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J].北京社会科学,2014,(1):28-30.
[3]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77-83.
[4]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5]徐国庆.为什么要发展现代学徒制[J].职教论坛,2015,(33):1.
[6]姜大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再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3):5-14.
[7]赵学瑶,卢双赢.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应用的再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8-23.
[8]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01):30-38.
[9]潘朝晖.中德合作双元制本科“德企之乡”太仓开班[N].新华日报,2017-09-29(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04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