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军事职业教育是军队院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部队基层官兵进行理论学习、技能培训的新的途径和方法。部队在完成军事训练任务的同时,为有效开展军事职业教育,确保教育训练质量,应该建立常态化质量监测机制、多样化质量评价体系、高效能质量评价模式。
关键词:军事;职业教育;质量监督;评价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董安林.军事职业教育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47):131-132.
国家领导指出,深化军队院校改革,要进一步走开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和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质量监督是贯穿整个教育质量保障过程的重要手段,为管理控制教育质量提供方法,为教育质量评价收集质量信息。军事职业教育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是由若干教育节点、信息单元、受训对象所构成的有序整体,哪一个环节疏于质量监督都会影响最终教育训练质量的稳定生成。
一 建立常态化质量监测机制,强化职业教育的基础性
在训练管理部的宏观指导下,依托军队院校,建立由总部职能部门参谋、院校教育督导专家、部队用人单位三方组成的常态化教育质量监测系统,以军事职业教育培养过程的质量监督为重点,形成对受训对象、课程教学质量、岗位实践能力的周期性质量监测和动态监测预警。
总部职能部门负责制定职业教育监察计划,抽选并安排专家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巡查,汇总、分析检查结果,并通报相关单位,督导整改落实。教育督导专家组根据总部计划和本学院职业教育计划,负责定期检查各部队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单位的教学训练落实情况,以抽查的形式监督课堂质量、在岗自学效果、岗位实践训练效果,了解基层单位官兵对职业教育教学满意度,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并反馈给上级机关和开展职业教育的军队院校。部队负责对本单位参加军事职业教育的受训者实施不间断的监督管理,通过入学考核、课程考核、中期考核、毕业考核等制度掌握最新的学习训练等效果信息,与军队院校积极联系,及时修订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策略,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教学质量[1]。
常态化监测中,要加大对重点和薄弱环节的质量监控力度,强化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一是面向广大基层官兵,突出职业教育的群众基础。通过在公共信息平台发布各种职业教育资源,鼓励基层官兵主动参与,“知识充电、技能升级”,提高个人军事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提高团队遂行任务的体技能水平。二是紧贴部队实战化训练的需求,重点设置基层部队岗位任职所需的军事基础技能教育课程,通过手把手的教、一对一的示范、反反复复的练,从而打牢基层官兵军事技能的理论基础和技能水平。
二 建立多样化质量评价体系,强化职业教育的实用性
科学、专业、全面的质量评价在职业教育运行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依据评价指标对教育活动进行检查评价,可以鉴定职业教育质量是否合格,评价的结果对促进职业教育方式方法改进、内容设置等都具有激励作用。
首先要加快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法规建设。我国在高等教育中,有一系列专项的教育评价法规文件中对其质量评价的工作程序、原则、方向、组织机构等都进行了法律明确。因此,在加强军事职业教育建设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地位,进一步以法规的形式明确职业教育中质量评价主体的职责和地位、并对教育质量评价的性质、职能、方法、组织机构等进行严格的规定,从而增强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科学性[2]。
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军事职业质量评价工作的基础,可以依据军事职业教育招生、培养、毕业使用的三个基本流程来构建,注重指标体系的系统整体性和动态发展性。在遵循科学性、通用性、代表性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体现部队基础科目和岗位能力的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将反映军事职业技能特点、职业资格、技能标准的要素引入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制定要避免繁复,尽量简化,便于操作,坚持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指标制定既要体现部队开展职业教育的条件资源,如教学训练环境和设施设备、学员来源和岗位需求、图书资源和场地保障等,又要体现开设职业教育主体院校的师资水平、教学能力、软硬件条件等。
第三要完善多样化质量评价维度。一般的教育质量评价主要从培养过程和培养效益两个维度进行。培养过程评价主要包括学员招生、课程教学、学位论文等评价指标;培养效益评价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的投入评价和产出评价。对于军事职业教育这个新生事物而言,教育质量评价的维度应该更加多样化。一是关心部队需求,注重部队对人才的认可度。军事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应用型的教育,是军队院校教育的补充,培养的人才能否得到部队的认可,能否体现部队对人才质量的规格要求,是评价教育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因此,要加强培养院校与部队的双重评价,由院校专家和部队领导对职业技能水平的认可度进行评价,根据岗位需求和课程特点,可适当增加部队认可度的权重,并将部队认可度的提升作为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二是增加任职能力的评价。军事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部队和各级机关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人才是否能满足指挥管理岗位的任职需要是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可将在指挥管理岗位任职的各项指标转化为职业教育所达到的培养目标和技能水平,每项能力赋予一定的权重,从毕业后是否能满足岗位工作需求的角度评价军事职业教育质量。三是关注用人单位使用和后续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建立一套专门的职业教育任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参加过军事职业教育培训官兵的毕业任职率、任职发展情况、职务晋升的年限等进行跟踪调查。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多角度评价军事职业教育开展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3]。
三 建立高效能质量评价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的创新性
传统意义上教育质量的评价,主要对学生成绩和教学结果的考查。军事职业教育与军队院校教育相比,重在让受训者掌握部队急需紧缺的技能,突出教育培训方式的创新性、内容的操作性、时间地点的灵活性。因此,军事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创新高效能质量评价模式,突出军事职业教育的创新性[4]。
一是扩大军事职业教育质量监督的主体。在基于军队院校教育督导专家组的基础上,在开展职业教育的部队中,依托相关的训练管理部门设置职业教育质量监督机构。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吸收基层人员参与培养质量监督,院校专家、部队参谋、基层主官等督导人员明确分工,提高质量监督的时效性和客观性,避免造成某一环节质量信息的遗漏。
二是扩大军事职业教育质量监督的对象。在培养过程监督上,不仅要关注职业教育课程组织实施与教学效果的监督,还要加大对岗位实践环节、实装操作环节的质量监督力度;在人员监督上,不仅要针对受训者的学习行为设置相关的监督机制,还应该针对开展远程教学的教员,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互动等方面建立起配套的监督机制;在资源使用监督上,不仅要注重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资源的投入,还要加强对各种教育资源和部队训练场地、条件设施使用效益的监管理督,确保职业教育中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质量把控[5]。
三是灵活采用单项、综合和专业等多种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当对职业教育过程中某一方面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单项评价的方式,例如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等。这种评价的针对性较强,可以及时根据教育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内容调整、改进保障等。对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评价时,可以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开设职业教育军队院校的办学特色、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进行全面的考查评价,以便对课程的软硬件环境、教学能力等给出全面的结论。对某一专业领域职业教育质量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专业评价的方式。便于科学、客观、准确地对职业教育课程的专业性、实用性、创新性进行考查、评价。
四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军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系统和网络处理平台,改变传统专家到部队检查的评价方式,利用快捷的数据信息资源采集、处理、分析技术,降低评价成本,提高质量评价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连盈.军校教育评估[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6.
[2]王子欣.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反思与诉求[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1.
[3]秦伯凯,郭杰.军校任职教育改革创新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2.
[4]董会瑜.军校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5]徐才云.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内容与标准[J].现代企业,2018(12):93-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