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教育部提出了“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目标,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就是杜绝“水课”的有力武器。文章先分析了“水课”的特征,然后对照本校的校学院系三级质量监督体系,找出从根本上杜绝“水课”产生的办法,以保证本科教学的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水课”;教学质量监督;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卫武迪等.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以杜绝“水课”[J].教育现代化,2019,6(83):114-116.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引入了很多新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也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了教学硬件条件,但是对课程内容这个实质性的问题还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在2018年8月份,教育部专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由此可见,要提高教学质量,在打造“金课”的同时,如何避免“水课”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水课”的危害
(一)什么是“水课”
其实对“水课”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提出“水课”就是低阶性、陈旧性的课,是教师不用心上的课。低阶性就是学生不用抬腿就可以通过,课程没有训练学生能力,也没有提高学生的素养。[2]陈旧性就是课程内容老化,跟不上现在的发展,这在专业课里特别容易出现,如《移动通信》课程,现在普遍使用4G了,而且马上要推行5G了,但是课程却还用大量的时间讲2G。
一般来说“水课”作为高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负面产物和消极力量,开始时主要表现在一些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上,但是专业课程和必修课也逐渐受到影响。“水课”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主要有教师自身能力问题导致的“水”、多年不变的教学内容“水”、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水”和学校对教学考核“水”等。[3]
(二)“水课”的表现
如何去认定一门课程是不是“水课”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也跟不同的课程性质有关。教学内容的“水”一是陈旧性,二是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不起来的,如我们非电专业开设的《电子技术》,如果老师讲课时不把内容跟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很容易让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意义,学生就很消极。教学方法的“水”表现在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只是以老师为中心,教学中很少与学生互动,这种方法对“90”后“00”后玩电脑和手机长大的学生不适合,学校改善了硬件条件,课堂可以手机互动,也可以采用:雨课堂、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兴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参与度。教学考核的“水”表现在平时作业少,不采用过程考核方式,考试过于简单或者提前漏题给学生,导致学生不需要下功夫学习也能取得好成绩。[4]
(三)“水课”的危害
在打造“金课”的同时,“水课”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整体的教学质量,误人子弟,公共课和选修课我就不分析了,只针对专业课和必修课来分析。“水课”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1)占用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学生在“水课”上学不到东西,但是不得不上课;(2)降低了学生的竞争力,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虽然有些学生认为“水课”好过,获得绩点高,但是很多对自己要求较高的同学并不希望这样,也是他们常常对“水课”投诉;(3)最终成绩不公平,“水课”由于管理不严,老师给成绩的依据不足,所以导致认真上课的同学与混学分的同学成绩没有拉开差距,对好学生特别不公平,这也是学生投诉的较多的问题;(4)“水课”对老师自身的提高也没有好处,“水课”老师常常是为了应付教学任务,并没有花心思去思考怎么搞好教学,怎么把科研成果引入课堂等。
当然“水课”影响了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毁掉教师自身的前程、毁掉学生的前程、毁掉学校的声誉,淘汰“水课”可以从另一方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4]。
分析了那么多问题,其实如何治理“水课”才是当务之急,教学质量监督可以有效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杜绝“水课”。
二 教学质量监督体系
我们学校已建立起了本科教学校院系三级质量保障体系,如图1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校级、学院、系三级层面及相应的职能部门有着明确的职责分工,按照本科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要求,保障教学过程顺利实施,并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一)学校及学院的教学质量监督
(1)学校层面主要负责宏观方面的质量标准建设,根据国家、社会、人才的需求,制定出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总负责人,负责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整体实施,设有校教学督导委员会,负责全校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还定期发布本科课堂教学视频督导平台报告。教务处督促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及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教务处下设教学评估与质量督查办公室,专门负责教学质量监督,包括专家评教、教师自评、学生评教、社会评价等,同时负责优秀教学奖励、各种教学有关的投诉和教学事故的处理,收集各种教学数据,最后形成学校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2)学院层面负责本学院的本科教学质量,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主持学院本科教学的日常工作,贯彻学校的教学教改精神,组织规划本科教学发展,协调教学方面的日常工作,对全院教学基本状态进行全面监控,并负责对学院教学质量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估等。学院教学科协助教学副院长布置全学院的教学任务,开展各项教学调研和反馈工作,对各专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进行分析,对教学质量状况进行评估,形成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学院教学督导组负责对本学院有关教学运行与质量进行督导和监控,为了更客观地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评价,督导组拟定了听课评议的评分细则,在听课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好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并就教学情况与任课教师和各级教学管理单位积极沟通,交流改进意见,提出改进建议,进行深入剖析和持续跟踪,帮助解决各教学环节中的实际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院各领导也不定期的听课检查监督本科教学工作,在学校本科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下,学院制定了一系列内部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责任及考核方法,有效地保障了教学秩序及教学质量。
(二)系及课程组的教学质量监督
(1)系是最基层教学组织,根据本专业的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制定本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办法。由系主任、副主任负责日常教学工作,督促各位老师按学校的各项规章和专业培养要求实施教学,组织教学研讨等活动,组织系上教师的培训,提高系内教师的教学及科研能力,接受各教学检查部门的反馈,及时与任课老师沟通并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2)课程组是由系里关系比较密切的课程组成的,课程组长依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组织教学活动,其目的便于进行教学研讨活动的开展、教学内容的协调,并要求组内任课老师按照教学过程质量要求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过程考核和评估。组内教研活动包括:教学内容取舍和更新、教材的选用、配套实验的设置;新教学方法和学校智慧教室使用的学习;有经验的老师帮带新教师;与上课学生意见比较大老师沟通,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等。比如同一门课有两位老师开设,一位老师的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做电路板并调试通过,而另一个老师则买市场上现成的电路板,学生只需要焊接并调试,由于两位老师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不一样,所以学生意见比较大,觉得不公平,特别是面临保研这些环节,所以课程组长就必须进行协调,让授课老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执行,并且统一评价标准。
(三)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监督
(1)学评教:学评教是各个学校普遍采用的方法,反映了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评教指标一般从这几个方面去评价——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满意程度等方面打分,学评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教学质量问题,通过教务处采集了之后,反馈到系上和教师本人。不过学评教的结果往往只能等课程上完后才能得到。
(2)除了学评教之外,我们还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完成无记名调查表,从讲课内容的难易程度、能否听懂、有无兴趣、需要老师哪些方面改进等,老师收到调查表后可以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式。
三 杜绝“水课”
(一)教师能力的提高
学校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对青年教师的进修培训每年开展,学院考核政策要求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次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等,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对新教师帮带也可以快速地提高教学能力。能力较差的老教师除了参加培训外,由于知识老化,所以不适合上技术性强,创新性强的课程,可以调整一下,扬长避短,去上基础性的课程或者到教辅岗位。
(二)教学内容的保证
教学内容从专业的教学计划开始,由于我们专业新技术、新成果比较多,为了尽快将这些加入到课程教学中,按学校要求每年都要修订教学计划,以适应新的需要。然后每门课修订教学大纲,包括课程内容、学时数、教材、实验、考核方式等,常常要系和课题组组织多次教研活动才能定下来。各级教指委审核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老师上课时由督导组检查,学生也会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多方面保证课程按大纲进行,确把质量关。再有要解决前面所提到的非电专业开设的《电子技术》课,为了让学生有兴趣,老师就得多用心,把电子技术在非电专业的各种应用跟课程结合起来。
(三)教学方法的革新
学校改造了教学楼的硬件软件设施,增设了各种各样的智慧教学环境,如手机互动教室、网络互动教室、多视窗互动教室、远程互动教室、多屏研讨教室、灵活多变研讨教室等,支持教师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地讲课。同时开展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翻转课堂、雨课堂、慕课等,并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培训,开展本科教育大讨论,引导老师把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过渡,有效地推进了教学方法的转变。
(四)考核制度的严格
考核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老师的考核,二是对学生的考核,在这里分别来分析一下。(1)对老师的考核: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保障本科教学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考核与老师的定岗定级、职称和收入有密切的关系,希望通过强制性的措施对教师进行约束。对于违反教学纪律,出现教学事故的教师,根据情节轻重,报请学院、学校给予处分。认定为教学事故的教师,两年内停止一切评奖和晋级。避免教学过程中老师“水”。(2)对学生而言,严格理论课程和实习实践环节的考核,实行全过程考核机制,期末考试成绩只占总成绩的50%以下,平时成绩由作业、小测、课堂讨论、实验等组成,采用非标准答案试题和考核形式多样化,学生必须花精力认真学才能取得好成绩。
这一系列的措施,最终把课程的信息收集后反馈到学院和任课老师,促进老师可持续的改进教学。通过上面分析的学校、学院和系的各层质量保障,有效地避免了“水课”,保证了学校本科教学的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志义.“水课”与“金课”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24-29.
[2]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3]王琦.高校“水课”评价论析[J].江苏高教,2019(05):67-74.
[4]大学“水课”几大特征!近九成受访本科生拒绝![N/OL].搜狐网,2018-12-24.(2018-12-24.).http://www.sohu.com/a/284247203_999995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