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我国经济日益繁荣,竞争也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社会心理现状有人逐渐复杂,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也不断加深。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如何与时俱进,坚持开拓创新,引入健康的教育机制,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体系,并在思政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培养心理健全、思想健康的新时代大学生有深远意义。本文就如何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育;积极作用;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张子涵.如何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9,6(41):222-223.
一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相关概念解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概念解析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指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者运用专业的心理学方法与手段,根据学生心理与生理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核心理念[1],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实施举措。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只有当他们身心处于一种积极向上、阳光快乐的状态以后,他们才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二)思政教育相关概念解析
思政教育,主要指的是教育者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受教育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施加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出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正确行为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单单是向学生传授一些国家方针政策、历史知识等,更重要地是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2],以此激励当代大学生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国家寄予的厚望,从而奋发学习,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个大学生必须经历的过程,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必须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保证他们能够重视对思想政治内容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自身素养。
二 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推动思政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随着教育改革教学的不断发展,在发挥高校教育职能的同时,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于部分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状态处于“亚健康”的状态[3],一件非常小的事情都可能让他们爆发,用非常极端的手段表示自己的不满。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脾气,但是作为国家未来的大学生,他们必须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和情绪,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不满。虽然高校积极推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围绕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而进行的,并没有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就导致很多学生虽然懂得道理,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给自己、他人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会换位思考,让学生学会理解他人。
很多大学生面对沉重的学业,有时候会产生一些消极心理,逐渐自暴自弃,放弃学习同时也放弃了自己。在中学期间,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是到了大学以后,来自于全国各地的精英都汇聚到了同一个地方,而不同地方学生的素质是不相同的,在看到别人非常轻松就能获得非常好成绩时,一些学生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不仅如此,由于家庭条件的影响,一些贫困学生看到别的学生衣着华丽,而自己则非常“土”时,可能也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会抱怨自己的父母,抱怨社会的不公。他们的这种心理都是不健康的表现,同时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发挥出作用而导致的后果。只有当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他们才能直视人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自身做出努力,而不是一味地抱怨与指责。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而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又非常少,这就导致思政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方面作用非常小,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的策略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影响下,虽然我国高校积极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4],但是由于师生不太重视该工作,或者一些学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身心理状态存在问题等,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面对众多变化和时代变迁,高校有必要针对当前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做出改变,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手段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且还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促使思政教育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一)发挥出高校辅导员的作用
对于学生而言,辅导员是他们在校期间最亲近的人,所以他们对辅导员总是非常地尊重,不仅很听从辅导员的安排,同时也可以积极响应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各种号召。传统的思想健康教育都是由专业的教师负责的,而辅导员一般都只是起到从旁协助的作用。但是,这种教学安排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但是与学生实际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学校能够对辅导员的作用重新进行认识,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同时加强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培养培训,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做好这些工作。学生与辅导员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所以学生在遇到心理上的问题时更喜欢得到辅导员的帮助,希望能够在他们的开导下打开心结,消除心理障碍,让学生自己能够保持心理的健康。
(二)加大思政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占比
虽然高校开展的思政教育内容中会涉及到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但是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思政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更好学习、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只有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放在与教授学生知识同一个高度上,才能实现学生心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的目标,才能让高校教育的意义真正地体现出来。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思政教育中的占比,同样也能够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情况的发生,从而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下健康成长、成才。
(三)提高思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5]
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都会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传统的思政教师并没有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所以他们对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略有不足。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重视对思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发展,给他们组织安排专业化的培训工作,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力奠定基础。
(四)开展团建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学术、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全面提高心理综合素质提供第二课堂[6],发掘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天赋,培养他们自由全面发展的潜质和能力,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基础,促进思想教育的发展。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是我国综合竞争力的体现。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在思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学术的研究能力,促进学业进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7];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竹梅,谢艳梅.基于MSF教学咨询模式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保障和提升——以美国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01):72-78.
[2]聂平平,郭凌.浅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政治学》的教学目标[J].教育现代化,2016,3(24):217-218.
[3]陈欢,王小月.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7(07):66-67.
[4]俞国良,赵凤青,罗晓路.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学校学生的认知与评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9):109-112.
[5]张春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的多维度自我提升[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46-48.
[6]徐正贞.培养新时期人才需要“第二课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6(03):87-90.
[7]钮永莉,刘青.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3):151+19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