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评价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 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将我院在2016 年 11 月至 2017 年 11 月所撷取的 7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通过西格列汀 + 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通过西格列汀单独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对比为:8.57%、25.71%,P< 0.05。两组临床相关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 HbAlc、总胆固醇 TCH、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低密度脂蛋白 LDL-C、甘油三酯 TG、体质量 BMI)比较,统计学意义均存在, P< 0.05。结论 2 型糖尿病通过西格列汀 + 二甲双胍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同时,治疗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
关键词: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2 型糖尿病;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茹柯耶·加玛丽, 买买提·艾则孜 .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 型糖尿病效果的系统评价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0):30-31.
Systematic Effect Evaluation of of Sitagliptin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Rukoye Jamary, Maimaiti Azezi
(Yuti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Hetian Xinjiang 8484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sitagliptin and metformin on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according to random casting lots method, divide 70 cases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from November 2016 to November 2017 in our hospital into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tagliptin and metformin, while control group with sitagliptin alone. Compar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roups. Results adverse reactions incidence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8.57%, 25.71%, P< 0.05. Difference of clinical related indexes of two groups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lc, total cholesterol TCH,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fasting insulin FINS,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C, triglyceride TG, body mass BMI)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sitagliptin and metformin has significant effect 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safe and reliable effect, which can improve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patients effectively.
KEY WORDS: Sitagliptin; Metform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linical effect
0引言
2 型糖尿病,也可以称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发病率较高, 占据糖尿病发病率 ≥90%[1]。发病原因和遗传、环境、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临床主要表现:胰岛素抵抗、肥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等。本次研究,以 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对象,研究通过西格列汀 + 二甲双胍治疗、单独西格列汀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 2016 年 11 月至 2017 年 11 月,共撷取了 7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经随机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 35 例。所有 2 型糖尿病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治疗。将严重器官损害者、血液系统病症者、心功能不全者、精神障碍者予以剔除。观察组男18 例,女17 例; 年龄为 40-68 岁, 平均(54.3±5.5)岁;病程在 1-9 年, 平均(5.6±0.8)年。对照组男 19 例,女 16 例;年龄为 42-70 岁, 平均(56.5±5.7)岁;病程在 1-8 年,平均(4.5±0.6)年。两组临床相关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性不显著 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通过西格列汀(生产厂家: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12)口服治疗,100 mg/ 次,1 次 /d。治疗时间为 0.5 年,且 0.5 年为一个疗程。
1.2.2观察组:通过西格列汀 + 二甲双胍(生产厂家:苏州华葆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063)口服治疗,前 者的治疗方法和对照组相同。后者每次给予 250 mg,3 次 /d,治疗时间同对照组。为保证治疗效果,需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平时加强适当机体锻炼 [2-3]。
1.3观察指标。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相关指标(HbAlc、TCH、FBG、FINS、LDL-C、TG、BMI), 实行观察和比较。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全部临床数据,均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20.0 实行处理。计数资料、均数差、率,分别采取 n 、±、% 方式显示,采用 t 、χ 2 进行统计学检验。两组 2 型糖尿病患者间的数据对比显示为:P< 0.05,说明差异性突出。
2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 0.05,如表 1。
2.2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治疗后,两组 HbAlc、TCH、FBG、FINS、LDL-C、比较,统计学意义均存在,P< 0.05,详见表 2。
3.讨论
2 型糖尿病发病率较高,约占据糖尿病发病率的 90% 左右。相关研究人员表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高糖素样肽, 均参与到了 2 型糖尿病患者机体糖代谢中[4-6]。胰高糖素样肽, 为多肽激素中的一种,可增加胰岛素分泌,对血糖素释放情况进行抑制 [7-9]。二肽基肽酶 -4,能对高糖素样肽活性加以有效抑制,进而易于引发血糖增高情况。为此,临床方面需严格控制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代谢紊乱症状 [10]。西格列汀,为二肽基肽酶 -4 抑制剂之一, 经抑制降解胰高糖素样肽方式,有效改善胰岛细胞功能,使得患者的血糖处于正常范围。但是,单纯通过这一药物治疗, 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为此,本次研究经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 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二甲双胍我,属于双胍类药物,经降低肝葡萄糖输出,很好的改善胰岛素抵抗情况, 从而实现降糖效果。
总而言之,西格列汀 + 二甲双胍治疗 2 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较好,治疗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程蕊, 李玺.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 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的 Meta 分析[J]. 临床荟萃,2017,32(6):515-522.
[2]张军.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2(6):64-65.
[3]莫剑峰 . 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 型糖尿病的效果探讨[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15(17):128-130.
[4]陈海静, 孙海燕, 刘红丹. 西格列汀与格列美脲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 2 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比较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4-6.
[5]张洪波.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 2 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30(4):513-515.
[6]李吉, 孙家忠, 李广森 .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 型糖尿病效果的系统评价 [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07):65-72.
[7]辛月, 祝练. 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对比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57-60.
[8]段丽君, 张扬 , 江霞.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 2 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J]. 中国综合临床 ,2013,29(4):379-382.
[9]傅军, 徐宏彬, 俞杰.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 型糖尿病的系统评价 [J]. 中南药学,2012(09):73-78.
[10] 王少蓉 , 刘文莉, 帖丽丽.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 2 型糖尿病 45 例[J]. 中国药业 ,2015(19):97-99.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 型糖尿病效果的系统评价》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918/20180918115830436.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