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09-27 14:48: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对 2 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随机抽取了2016 年 8 月-2017 年 8 月我院收治的 120 例疗 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二甲双胍治疗,而是实验组实施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治疗效果 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90.0%),同时实验组患者FBC(8.23±1.06)mmol/L、PBG(10.64±2.46)mmol/L、HbA1c(8.57±1.08)%、不良反应发生率(5.0%)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6.64±1.00)mmol/L、(8.13±2.08)mmol/L、(7.13±1.15)%、(13.33%),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对 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既可以使患者的临床指标得到改善,而且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关键词: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2 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马飞.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0):135+149.

\

引言

2 型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发的蛋白质、葡萄糖及脂代谢紊乱,是目前临床上仅次于癌症、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疾病类型,如果未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而二甲双胍属于 2 型糖尿病治疗阶段所使用的基础性药物,但是其需要面对胰岛 B 细胞功能衰退的问题。利拉鲁肽属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 类似物,其既可以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而且还可以提高葡萄糖浓度依赖的胰岛素浓度,促进胰岛细胞的增殖,从而使 2 型糖尿病得到有效的治疗。因此我院为2 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现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随机抽取了 2016 年 8 月 -2017 年 8 月我院收治的 120 例疗 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 34 例,女性 26 例, 年龄在 45-77 岁,平均(51.9±1.5)岁,病程在 1-11 年,平均为(5.9±1.7)年;实验组中男性 33 例,女性 27 例,年龄在 44-78 岁,平均(51.5±1.4)岁,病程在 1-12 年,平均为(5.8±1.6)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无 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存在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为其进行了系统性的检查,确诊后对照组实施盐酸二甲双胍片(生产厂家: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治疗,每天口服3 次,每次 1.0g。而是实验组实施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盐酸二甲双胍片服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同时为其提供利拉鲁肽注射液(生产厂家: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J20110026)进行治疗,在刚开始的时候将其剂量控制在 0.6mg/ 次,每天皮下注射 1 次,1-2 周后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将剂量调整为 1.2 mg/ 次。两组均持续治疗 24 周 [1]。

1.3临床评定标准。(1)临床疗效。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空腹血糖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空腹血糖指标恢开始好转,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空腹血糖指标未见改善,而且不良反应明显;总有效率 =(治愈 + 有效)/ 总数×100%。(2)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数(BMI)、空腹血糖(FBC)、餐后2h 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记录和对比。(3)对两组患者治疗阶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借助 SPSS19.0 统计学软件来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采用 t 检验,如果P< 0.05,则说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统计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8.33%,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0.0%,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如表 1 所示。

\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对比。统计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BMI、FBC、PBG、HbA1c 等指标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 BMI 差异不明显,但是 FBC、PBG、HbA1c 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如表 2 所示。

\

2.3两组患者治疗阶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统计发现, 实验组中有 3 例(5.0%)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 1 例低血糖、1 例恶心呕吐、1 例腹泻,而对照组中有 8 例(13.33%) 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 5 例低血糖、2 例恶心呕吐、1 例腹泻。通过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后,不良反应得到明显改善, 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2 型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病,虽然市场上有很多的药物用于该类疾病的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明显,而且还会诱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2]。而为 2 型糖尿病提供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其中利拉鲁肽与天然 GLP-1 具有超过 97% 的同源性,其能够有效解决传统降糖药物所存在缺陷和不足 [3]。将其与二甲双胍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有效刺激胰岛 β 细胞分泌胰岛素,而且还能够有效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蒙光义, 彭评志, 庞家莲.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 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J]. 医学综述,2015,6(17):46-47.
[2]姚璐, 田国祥, 武云涛. 二甲双胍分别联合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12(1):138-138.
[3]周榕, 王雅萍.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 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5(3):96-97.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927/20180927024929289.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99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