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睡前口服二甲双胍对于肥胖 2 型糖尿病伴有黎明现象 (DP) 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 2015年 11 月至 2017年 10 月在我院门诊的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 106 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睡前加用二甲双胍,对照组继续维持原有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 1 月后行 CGMS 及 FPG、FINS 测定,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黎明现象发生率及临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1)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发生率较高,且随 BMI 增加,黎明现象的发生率亦显著升高(P<0.05)。(2)治疗后,实验组黎明现象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黎明现象发生率亦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黎明现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 2 型糖尿病中黎明现象发生率明显增加,睡前加用二甲双胍可有效控制黎明现象,帮助血糖达标。
关键词:糖尿病;2 型;肥胖;黎明现象;二甲双胍
本文引用格式:郑银 , 秦永峰 , 李刘立 . 肥胖伴黎明现象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口服二甲双胍的临床效果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6):24-25,27.
Effects of Oral Metformin before Bedtime on Dawn Phenomenon in Obese Type 2 Diabetes
ZHEGN Yin, QIN Yong-feng, LI Liu-li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Tianjin Nankai Mingfeng Hospital, Tianji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oral metformin before bedtime for obese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with dawn phenomenon (DP). Method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106 patients with obese type 2 diabetes. 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randomLy: Experimental group give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before bedtime, the control group to maintain the original treatmen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ll participants underwent CGMS, FPG and FINS were tested. The incidence of dawn phenomenon and other clinical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1)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obesity have a high incidence of dawn phenomenon,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BMI, the incidence of dawn phenomenon is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5). (2) After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rate of dawn phenomenon in experimental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P<0.05). The incidence of dawn phenomenon in the control group also decreased,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dawn phenomenon in experimental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Obese type 2 diabetes has a higher incidence of dawn phenomenon. Oral metformin before bed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to control the dawn phenomenon of obese type 2 diabetes.
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 Type2; Obesity; Dawn phenomenon; Metformin
0引言
导致 2 型糖尿病空腹血糖控制不达标及日间血糖波动的因素有多方面,而黎明现象(Dawn Phenomenon,DP)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1,2]。研究表明 [3],我国 2 型糖尿病中 DP 的发生率为 51.75%。2 型糖尿病患者凌晨肝糖异生的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及胰岛素抵抗促进了 DP 的发生发展 [2],而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更加明显,DP发生率可能更高。二甲双胍作为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本实验通过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探讨其对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 DP 控制的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5 年 11 月至 2017 年 10 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 2 型糖尿病 106 例。入组标准:年龄≥ 18 周岁;BMI ≥ 24.0kg/ m2;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 (FPG)7.0~13.9mmol/L。排除标 准:HbAlC>10 %;近 1 月使用二甲双胍及胰岛素;近 3 月夜间有低血糖;动态血糖监测不符合理想的精确度标准; 近 3 个月有手术、外伤、或重大疾病;妊娠;肝肾功能明显异常;其他内分泌代谢疾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 对 照 组。 实 验 组 53 例,HOMA-IR(4.33±0.74),FPG(10.01±1.34)mmol/L,HbAlC(8.61±0.70)%;对 照 组 53 例,HOMA-IR(4.50±0.48),FPG(9.59±1.21)mmol/L, Hb
所有患者治疗前进行连续 72h 动态血糖监测(CGMS),血糖监测期间继续维持原有降糖方案。数据采用连续 2d 血糖监测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以排除日间血糖变异影响。CGMS 可提供日均血 糖(MBG)、血糖标准 差(SD)。根据 CGMS 结果收集夜间最低血糖值、早餐前最高血糖值,黎明时血糖上升幅度 (ΔGlu)= 早餐前最高血糖值 - 夜间最低血糖值。ΔGlu ≥ 1.11mmol/L 为 DP 的诊断标准。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FPG×FINS/22.5)。腹型肥胖 ( 中心性肥胖 ) 诊断标准:中国成人 (≥ 18 岁 ),男性腰围 >90cm,女性腰围 >85cm。
实 验 组 睡 前 口 服 二 甲 双 胍 500mg,1 周 后 如 FBG ≥ 7mmol/L,则二甲双胍加量至 750mg,最大剂量为睡前 850mg。治疗 4 周,两组再次行 CGMS,观察各组试验前后 DP 发生率、整体血糖水平、日均血糖、HBAlC 的变化。
1.3统计学方法
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者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2 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体重超重及肥胖组临床资料比较
将研究对象分为体重超重组、肥胖组,经统计分析,肥胖组腰围、BMI、HOMA-IR 及 ΔGlu 明显高于体重超重组(P<0.05),但 FPG、日均血糖、HbAlC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5,表 1)。
2.2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 DP 发生率
2.2.1不同 BMI 组 DP 发生率
106 例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中,81 例合并 DP,发生率为
76.4%。随 BMI 增加,DP 发生率增加,超重组及肥胖组分别为65.3%、86.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2腹型肥胖与 DP 发生率
依据有无腹型肥胖分为两组,其中 89 例存在腹型肥胖,DP 发生率为 85.4%,明显高于无腹型肥胖组 (29.4%,P<0.05)。
2.3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变化
二甲双胍治疗后发现,实验组 FPG、日均血糖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但 HOMA-IR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表 2)。
2.4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 DP 发生率的比较
2.4.1实验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 DP 发生率(39.6%)较治疗前(77.4%)明显下降(P<0.05,表 4)。而对照组治疗后 DP 发生率(67.9%)较治疗前(75.5%)亦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3)。
治疗后, 实验组的 DP 发生率降至 39.6%, 较对照组(67.9%)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3)。
3讨论
1981 年,Schmidt 等 [4] 率先提出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黎明现象的定义为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且无低血糖,于黎明 (3:00-9:00) 出现血糖持续升高或胰岛素需求量增加的现象 [5]。Monnier 等 [1] 研究结果发现 DP 组血糖从夜间最低谷至清晨空腹不断升高,且这种高血糖状态延伸至早餐后,早餐后血糖为全天血糖最高点,这就是“黎明现象的延伸”。国内任惠珠等 [6,7] 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这种高血糖最终导致 HbAlc 显著上升,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和并发症的防治非常不利 [8]。据文献 [9] 报道,由于研究方法等原因的不同,2 型糖尿病 DP 发生率存在很大差异(6.0%- 89.5%)。本研究借鉴 Monnier 等 [1] 的诊断建议,应用 CGMS技术,采用血糖早餐前最高点较夜间最低点(ΔGlu)升高>1.11mmol/L 作为 DP 的诊断标准。
本研究 106 例 BMI ≥ 24.0kg/m2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中81 例发生 DP,发生率为 76.4%,与郭振红等 [10] 的研究结果(83.8%)接近 , 较报道的 BMI 正常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DP 发生率(33.3%)明显升高(P<0.05)。随着 BMI 升高,DP 发生率亦逐渐增加 (65.3% VS 86.0%,P<0.05)。此提示临床应重视对 2 型糖尿病 DP 的发现与管理,特别是超重、肥胖患者。研究发现[11,12],肥胖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并认为腹内脂肪增加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腹型肥胖的亚组分析显示,存在腹型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DP 发生率为85.4%,远高于非腹型肥胖者(29.4%,P<0.05)。这就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该重点关注伴有腹型肥胖的 2 型糖尿病者,他们大多合并 DP 的发生。
研究表明 [13,14],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肝糖原异生增加及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下降是导致 DP 的主要原因,而二甲双胍主要是抑制肝糖异生,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15]。因而从理论上讲二甲双胍可控制及改善 DP。本研究发现,睡前加用二甲双胍组,不仅 FPG、日均血糖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DP 发生率由治疗前的 77.4% 下降至 39.6%,同时较对照组(67.9%)相比明显下降(P<0.05)。综上所述,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的 DP 发生率非常高,睡前加用二甲双胍可有效控制 DP 发生率,老年糖尿病长期高血糖可导致自主神经病变,常缺乏典型的警告体征,易并发严重低血糖,甚至危及生命。而二甲双胍的使用,可有效控制 DP,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思路。
参考文献:
[1]Monnier L, Colette C, Dejager S, et al. Magnitude of the Dawn Phenomenon and Its Impact on the Overall Glucose Exposure in Type 2 Diabetes: Is this of concern?[J]. Diabetes Care, 2013, 36(12):4057-4062.
[2]Radziuk J, Pye S. Diurnal rhythm in en- dogenous glucose production i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fasting hyperglycaemia in type 2 diabetes. Suprachiasmatic deficit or limit cycle behaviour?[J]. Diabetologia,2006,49:1619-1628.
[3]刘义欣 , 谷伟军 , 窦京涛 , 等 . 黎明现象对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血糖波动的影响 [J]. 中国糖尿病杂志 , 2017(11):993-997.
[4]Schmidt MI, Hadjigeorgopoulos A, Rendell M, et al. The dawn phenomenon, an early morning glucose rise: implications for diabetic intraday blood glucose variation[J]. Diabetes Care, 1981,4(6):579-585.
[5]苏杭 , 周健 , 贾伟平 . 糖尿病黎明现象及延伸黎明现象的研究进展 [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5,31(8):739-742.
[6]任惠珠, 陈莉明, 郑妙艳, 等.2 型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与胰岛α 和β 细胞功能的关系 [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5,7(6):367-371.
[7]任惠珠, 陈莉明, 郑妙艳, 等.2 型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发生机制的初步研究 [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5,31(6):492-496.
[8]杨少华 , 许杰 , 王靖宇 .“黎明现象”不同诊断标准比较及其对血糖波动的影响 [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6,32(2):117-120.
[9]Carroll MF, Schade DS. The dawn phenomenon revisited: implications for diabetes therapy[J]. Endocrine Practic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Endocrinology &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 2005, 11(1):55-64.
[10]郭振红 , 许杰 , 王靖宇 , 等 . 2 型糖尿病患者肥胖与黎明现象的相关性研究 [J]. 中华内科杂志 , 2016, 55(1):16-20.
项坤三 , 贾伟平 , 陆俊茜 . 中国上海地区 40 岁以上成人中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J]. 中华内科杂志 , 2000, 39(4):224-228.
[12]宋桉 , 赵家军 . 肥胖致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新进展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 2013, 33(17):269-271.
[13]Campbell PJ, Bolli GB, Cryer PE, et al. Sequence of events during development of the dawn phenomenon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 Metabolism, 1985, 34(12):1100-1104.
[14]Boden G, Chen X, Urbain JL. Evidence for a circadian rhythm of insulin sensitivity in patients with NIDDM caused by cyclic changes in hepatic glucose production[J]. Diabetes, 1996, 45(8):1044-1050.
[15]杨宝峰, 苏定冯, 周宏灏. 药理学[M]. 7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70-374.
《肥胖伴黎明现象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口服二甲双胍 的临床效果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15/20181215035133863.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