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有氧运动护理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有氧运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癌因性疲乏程度[Piper疲乏修正量表(RPFS)]评分、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生命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评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情感、行为及严重程度、认知及情绪、感觉等RPF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EORTC QLQ-C30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有氧运动护理可提高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生命质量评分,降低癌因性疲乏程度和负性情绪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有氧运动护理,结直肠癌,化疗,癌因性疲乏,生命质量,负性情绪
目前临床治疗结直肠癌以根治性手术及术后放化疗为主要方式,但部分患者化疗期间易出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1]。癌症患者经临床确诊后,可发生明显的癌因性疲乏,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2]。有氧运动护理可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缓解肌肉紧张、精神抑郁和疲乏症状[3]。本文观察有氧运动护理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符合《实用结直肠癌外科学》中结直肠癌相关诊断标准[4];首次发病;行术后辅助化疗。排除标准:伴有其他恶性肿瘤;交流、学习障碍;心、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5~79岁,平均(63.25±5.42)岁;结肠癌25例,直肠癌18例。研究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7~70岁,平均(63.33±6.28)岁;结肠癌27例,直肠癌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饮食、用药、康复训练指导,同时进行心理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有氧运动护理。(1)组建护理小组,由胃肠肿瘤科1名、康复科医师各1名和主管护师2名组成,在护理前2周由康复科医师统一进行有氧运动方案培训,并帮助患者制订有氧运动方案。(2)制订针对性的运动方案。主管护师采用集中讲解的形式,为患者制订针对性的有氧运动方案,根据卡渥文最大贮备心率百分数法确定目标心率,其公式为:目标心率=(220-年龄-安静心率)×60%+安静心率,由目标心率来推测运动强度从而制订个体化的运动方案,逐渐提高运动强度,每天累计运动30 min以上,达到适宜心率的时间必须在5 min以上;每周电话督导了解患者的有氧运动实施情况。(3)分阶段有氧运动实施。首次运动前测定患者安静时心率,计算目标心率。前期为适应性训练,患者可自主散步或骑自行车,训练时间为1周。运动第一阶段为目标心率×0.65,预计1~2周;第二阶段为目标心率×0.75,预计3~5周;第三阶段为目标心率×0.85,预计6~8周。住院期间采用病区内快走、上下楼梯等方式,出院后根据患者生活环境及日常运动习惯指导患者选择跳绳、慢跑、上下楼梯、有氧健身操的运动形式;运动前先热身5 min,运动结束后立即测定1 min心率,如果心率较快则适当调整放慢速度,心率控制在100次/min左右,每周3~4次,30~45 min/次,持续进行8周的有氧运动运动。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癌因性疲乏程度。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RPFS)评估[5],包括行为及严重程度(6个条目)、情感(5个条目)、感觉(5个条目)、认知及情绪(6个条目)等6个维度,每个条目0~1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疲乏程度越严重。(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评价焦虑与抑郁情况[6],标准分均为100分,SAS临界值为50分,SDS临界值为53分,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评定量表(EORTC QLQ-C30)评估[7],选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5个领域,各维度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其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癌因性疲乏程度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情感、行为及严重程度、认知及情绪、感觉等RPF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情感、行为及严重程度、认知及情绪、感觉等RPF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EORTC QLQ-C3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EORTC QLQ-C30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已知化疗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常用辅助治疗手段,可巩固或提高手术效果﹐但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明显,生命质量较低[8]。有氧运动护理能促进交感神经兴奋,增加患者的主观愉快感,转移因化疗引发的疼痛和不适注意力,摆脱负面情绪影响[9]。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情感、行为及严重程度、认知及情绪、感觉等RPFS评分,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EORTC QLQ-C3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有氧运动护理可增强心、肺的功能,提高血液循环效率,加速新陈代谢,从而缓解癌因性疲乏。且运动可暂时转移注意力,从化疗的痛苦和压力中解脱出来,使患者更好地耐受化疗过程中的生理压力,有助于恢复机体功能,减轻负性情绪,提高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有氧运动护理可提高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生命质量评分,降低癌因性疲乏程度和负性情绪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梁玉梅,孙振强.钙调蛋白S100A8/A9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的表达意义[J].新疆医学,2014,44(5):33-35.
[2]赵冰冰,崔丹,王璞.督灸辅助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2,42(8):34-36.
[3]李三梅,雷敏,陈娜芬,等.有氧运动联合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癌症相关性疲劳及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4):3325-3330.
[4]李世拥.实用结直肠癌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3-95.
[5]蔡丽,陈伟伟,张小曼,等.正念减压训练对喉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和负面情绪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49(1):157-159.
[6]彭望连,刘晓红,黄旭芬,等.晚期癌症患者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2):1483-1485.
[7]张国凤,徐利,张亭亭.随访结合院外营养干预对行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患者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3):111-114.
[8]许国玺,刘维波,王灿阳,等.有氧运动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14):2259-2261.
[9]王静.有氧运动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1,41(8):57-59.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