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4-12-31 17:10: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观察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99例E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1)。对照组给予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出血量[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性激素指标[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术后1、3、6个月,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小于术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PBAC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FSH、LH、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88%(3/51),低于对照组的20.83%(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EP患者可降低子宫内膜厚度、PBAC评分、性激素指标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和复发率,效果优于单纯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
 
  【关键词】屈螺酮炔雌醇片,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炎性因子,复发率
 
  子宫内膜息肉(EP)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且呈逐年升高趋势,主要是由于局部子宫内膜过度增生所致,表现为月经不规律、子宫异常出血等症状[1]。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是治疗EP的常用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容易复发[2]。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接受性激素类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雌激素分泌,降低复发率[3]。屈螺酮炔雌醇片临床多用于女性紧急避孕,能明显降低EP术后复发率[4]。本文观察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EP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99例EP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第9版)》中EP诊断标准[5];符合手术指征;临床资料完整;近6个月无生育需求;经阴道超声、病理检查确诊。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血栓性疾病;合并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或畸形;合并恶性肿瘤;入组前3个月接受激素、抗感染等药物治疗;合并精神疾病;合并严重躯体疾病;合并急性感染疾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合并免疫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1)。对照组年龄25 45岁,平均(35.69±6.57)岁;息肉类型:单发29例,多发19例;病程6~16个月,平均(11.35±2.45)个月;息肉直径1~3 cm,平均(1.83±0.35)cm;孕次1~3次,平均(1.83±0.45)次。观察组年龄23~49岁,平均(34.68±6.11)岁;息肉类型:单发33例,多发18例;病程6~15个月,平均(11.78±2.67)个月;息肉直径1~3cm,平均(1.94±0.39)cm;孕次1~3次,平均(1.72±0.41)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于月经结束后3~7 d进行,术前均完善各项生化指标检查。术前1 d阴道置入0.5 mg米索前列醇片(武汉九珑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73696,0.2 mg)软化宫颈。入室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扩阴器扩张阴道,充分暴露宫颈,使用宫颈钳钳夹牵引宫颈,探针探查宫腔深度,用4~7号扩张器扩张宫颈,将5%葡萄糖溶液注入宫腔内,保证宫内压力维持在80~100 mmHg(1 mmHg=0.133 kPa)。置入史托斯KARLSTORZ宫腔镜检查子宫前后壁、宫底、宫颈口等部位是否充血、出血、增生或存在异物,明确宫内息肉位置、大小、数量,用环状电极刀沿息肉根蒂部完全切除息肉组织,深度至子宫内膜下2 mm浅肌层范围内,确认息肉完全切除后,电凝止血。撤出手术器械,术毕,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Ⅱ)(Bayer Weimar GmbH und Co.KG,国药准字HJ20140972,炔雌醇0.02 mg和屈螺酮3.00 mg)口服治疗,1片/d,经期停药,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服用6个疗程。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术前及术后1、3、6个月采用会阴超声(江苏佳华电子设备有限公司,JH-3212)测定。(2)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月经量评分。术前及术后1、3、6个月采用月经失血图(PBAC)评估[6],根据卫生巾所用量、血染面积计算,血染面积<整张卫生巾的1/3计1分,血染面积为整张卫生巾的1/3~3/5计5分,血染面积>整张卫生巾的3/5计10分,总分=血染面积相应评分×卫生巾数量,评分越高,月经量越多。(3)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指标水平。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以3000 r/min,半径12 cm,离心10 min后收集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水平。(4)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术后1年以门诊形式复查,阴道超声检查显示宫腔占位,病理检查确诊为EP,判定为复发。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术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小于术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手术前后月经量评分比较术前,两组PB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PBAC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手术前后性激素指标水平比较术前,两组FSH、LH、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FSH、LH、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
 
  2.4两组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术前,两组IL-6、TNF-α、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88%(3/51),低于对照组的20.83%(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
 
  3讨论
 
  EP是妇科常见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其发病与雌激素过高、炎症反应等有关[7]。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是临床治疗EP的常用术式,在宫腔镜直视下能清晰观察宫内情况,确定息肉位置,明确息肉大小和数量,从而精准切除病变组织[8-9],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增加患者二次住院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PBAC评分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10]。分析原因为屈螺酮炔雌醇片是常用的女性口服避孕药,其成分为大量的屈螺酮和少量的炔雌醇,其中炔雌醇为雌激素,可促进术后受损子宫内膜修复;而屈螺酮为孕激素,可促进增殖期子宫内膜向分泌期转变,避免子宫内膜过度增生,从而调节月经周期,改善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减少月经量[11]。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损伤后可分泌IL-6、TNF-α等多种炎性因子,进一步诱导子宫内膜炎性损伤,加重病情[12]。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术后6个月FSH、LH、P、IL-6、TNF-α、CRP水平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屈螺酮炔雌醇片能调节性激素水平,减轻子宫内膜损伤,减少炎性因子释放,从而改善预后,防止复发[13]。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EP患者可降低子宫内膜厚度、PBAC评分、性激素指标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和复发率,效果优于单纯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
 
  参考文献
 
  [1]田文艳,张慧英,薛凤霞.子宫内膜息肉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3,39(1):29-33.
 
  [2]李研,庄勰燕.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联合八珍汤加味治疗内膜息肉疗效及对患者血清ER、VEGF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3,31(6):1302-1305.
 
  [3]李君,郜智慧,李力.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少腹逐瘀胶囊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15):43-45.
 
  [4]李强,陈虎,黄玲玲.TCRP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对患者子宫内膜及血红蛋白、HDL-C水平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3,31(7):1537-1541.
 
  [5]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40-341.
 
  [6]冯力民,夏恩兰,黄晓武,等.应用月经失血图评估月经血量[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1):51.
 
  [7]罗祥力,蔡芃夷.Ki-67和雌激素受体表达对育龄女性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复发预测价值的研究[J].中国性科学,2022,31(4):121-125.
 
  [8]陶璐.LNG-IUS、地屈孕酮及屈螺酮炔雌醇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TCRP术后复发的影响[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23,51(5):775-777.
 
  [9]郑贺,李玉玲,黄燕萍.甲羟孕酮联合TCRP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VEGF、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1,32(9):1140-1143.
 
  [10]赵春燕,王芳.屈螺酮炔雌醇片Ⅱ与地屈孕酮片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TCRP术后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22,49(5):80-83.
 
  [11]周欣.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及对术后复发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27):54-57.
 
  [12]王洁,陈晓娟,欧阳阳钢.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6):3954-3956.
 
  [13]肖艳来,张丽,张艺玮,等.子宫内膜息肉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环氧合酶-2的表达水平[J].河北医药,2022,44(7):1026-1029.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54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