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异常凝血酶原Ⅱ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12-05 16:47:0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诊断中使用异常凝血酶原Ⅱ+甲胎蛋白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目的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HCC)患者60例(HCC组),肝炎患者60例(肝炎组),肝硬化患者60例(肝硬化组),所有患者均行异常凝血酶原Ⅱ(Abnormal ProthrombinⅡ,PIVKA-Ⅱ)及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检测,对比3组的指标水平差异,分析AFP检验、PIVKA-Ⅱ以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HCC组异常凝血酶原Ⅱ和甲胎蛋白高于其余两组,且肝硬化组高于慢性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验的灵敏度96.66%、特异度91.66%和准确度93.33%明显高于AFP检验(81.66%、75.00%、77.22%)和PIVKA-Ⅱ检验(86.66%、82.50%、8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2、11.882、18.318,P均<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异常凝血酶原Ⅱ和甲胎蛋白水平较高,异常凝血酶原Ⅱ、甲胎蛋白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的诊断效能较高,能够提升临床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关键词]异常凝血酶原Ⅱ,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HCC)是临床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导致癌症死亡因素第三大疾病[1]。原发性肝癌的侵袭性较强,且进展迅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性,患者的5年存活率只有7%[2]。原发性肝癌疾病发病较为隐匿,患病早期无典型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临床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威胁[3]。所以,简单、无创以及可重复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检查在早期原发性肝癌的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4]。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已经成为诊断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首选标志物,但近40%的患者血清中并未出现甲胎蛋白升高现象,同时其他良性肝脏疾病中可能出现AFP水平异常上升。而异常凝血酶原Ⅱ(Abnormal ProthrombinⅡ,PIVKA-Ⅱ)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所以临床逐渐将异常凝血酶原Ⅱ作为肝癌筛查和诊断的指标[5]。但是两种检验方法均存在不足之处[6]。基于此,本研究目的选取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80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异常凝血酶原Ⅱ+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分析单一及联合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目的选取本院收治的180例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HCC患者60例,肝炎患者60例,肝硬化患者60例。HCC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8~72岁,平均(45.02±1.03)岁。肝硬化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0~74岁,平均(47.01±1.09)岁。慢性肝炎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8~75岁,平均(46.52±1.05)岁。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存在可比性。本研究通过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存在肝部疾病;HCC组患者符合临床《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相关诊断标准;年龄>18岁。
 
  排除标准:合并脏器衰竭以及功能性障碍者;存在其他癌症和恶性肿瘤疾病者;服用华法林抗凝剂、维生素K及维生素K拮抗剂类等药物者;存在胆汁淤积现象者;患有严重精神类疾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
 
  1.3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第二日清晨,采取空腹静脉血3 mL,于生化管保存至4℃冷藏,在当日送至检验科进行检验,PIVKA-Ⅱ检验使用Abbott Isr5466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AFP检验使用uTASWako i3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阳性标准判定依据:PIVKA-Ⅱ>40 mAU/mL,AFP>20 ng/mL。
 
  1.4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的异常凝血酶原Ⅱ和甲胎蛋白水平。
 
  对比不同检验方式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准确度=(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联合检验中,其中一项指标达到阳性标准即为阳性。
 
  1.5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诊断效能)以例数(n)和率(%)表示,多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异常凝血酶原Ⅱ和甲胎蛋白水平)均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3组患者的PIVKA-Ⅱ和AFP水平对比
 
  HCC组的PIVKA-Ⅱ和AFP高于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且肝硬化组高于慢性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  
 
  2.2联合检验和单一检验的诊断结果对比
 
  AFP检验的真阳性49例,真阴性90例;PIVKA-Ⅱ检验的真阳性52例,真阴性99例;联合PIVKA-II+AFP检验的真阳性58例,真阴性110例,见表2。
 
 \
 
  2.3联合检验和单项检验的诊断效能对比
 
  联合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AFP检验和PIVKA-Ⅱ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
 
  3讨论
 
  肝癌是肝脏部位出现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患者约60万以上,位居恶性肿瘤中第三位。肝癌包含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其中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尚未明确,多认为与病毒性肝炎、乙醇以及饮食习惯相关[7]。研究分析发现,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脏分解代谢出现异常,可诱发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若无及时治疗会逐渐形成肝癌疾病[8]。且长期酗酒、进食霉变食物等,会导致身体缺乏微量元素硒,也有可能诱发肝癌疾病。
 
  原发性肝癌在早期并无典型症状,患者确诊时多处于中晚期,严重影响最佳治疗时机,同时传统检验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并不理想,尤其是早期诊断[9]。所以,临床中应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其他检验方法,提升检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近些年,异常凝血酶原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检验中。异常凝血酶原Ⅱ是在缺乏维生素K的情况下,肝脏无法正常合成凝血因子而产生的物质[10]。癌细胞能影响凝血酶原前体的合成,从而生成大量的异常凝血酶原物质,所以在诊断中对异常凝血酶原Ⅱ进行检验,可提升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甲胎蛋白则是在肝脏中进行合成,不同时期的含量和水平均不同,周岁时的甲胎蛋白便可接近成人水平[11]。肝癌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物质含量较正常水平升高,且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其水平会急剧上升,所以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可将甲胎蛋白检验作为特异性指标进行分析。但部分肝硬化患者会长期出现甲胎蛋白升高,并未出现肝癌迹象,且近20%晚期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含量≤10 ng/mL,不利于诊断的准确性。
 
  有研究指出,异常凝血酶原Ⅱ+甲胎蛋白进行联合检验,可有效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结果显示,HCC组患者的异常凝血酶原Ⅱ、甲胎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且肝硬化组高于慢性肝炎组(P均<0.05)。联合检验的灵敏度96.66%,特异度91.66%,准确度93.33%,均高于单一检测方式(P均<0.05)。邵建敏等[12]研究中,HCC患者的PIVKA-Ⅱ、AFP水平均高于其他组(P均<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8.80%,特异度95.20%,均高于单一检测方式(P均<0.05),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联合检验可将有效解决单一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
 
  综上所述,联合检验可提高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临床诊断提供辅助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静博,苏小红.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3,38(8):1066-1068,1073.
 
  [2]邢思远,邱卫强.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联合诊断模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价值[J].新疆医学,2022,52(12):1423-1426.
 
  [3]寇天,郝振伟,陈曦.血清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23):134-137.
 
  [4]付琳,钱波,卢勤宁.异常凝血酶原Ⅱ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微循环学杂志,2022,32(4):53-57.
 
  [5]胡春梅,童玲,刘霞,等.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铁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2,43(8):967-972.
 
  [6]朱嫦琳,陈展泽,李启欣.基于决策曲线分析评估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21,37(19):2524-2529.
 
  [7]赵云,刘兴祥,张媛媛,等.血清甲胎蛋白及异常凝血酶原Ⅱ和α-L-岩藻糖苷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1,29(9):615-618.
 
  [8]周杰超.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4):2047-2052.
 
  [9]宋丽,侯远沛.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实验与检验医学,2020,38(5):940-941,949.
 
  [10]方先松,温小云,叶建明.甲胎蛋白联合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9,25(32):38-40.
 
  [11]邹珍珍,王坤,何璐,等.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2):1771-1773.
 
  [12]邵建敏,周凌阳,胡红蔚,等.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18):44.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07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