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学龄期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期间儿童医疗辅导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12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20例学龄期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儿童医疗辅导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及护理1周后心理情况、治疗依从性,临床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1周后,两组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评分、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DSRSC)评分均降低,观察组SCARED评分、DSRS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周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肺部啰音、咳嗽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期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期间使用儿童医疗辅导模式干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儿不良情绪,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恢复,提升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支原体,重症肺炎,儿童,医疗辅导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常见儿童传染性肺炎,好发于学龄期儿童[1]。针对病情较重的患儿,需住院进行一定时间的治疗才能完全恢复。而陌生的医院环境易使患儿产生抗拒,服药、采血、输液等操作均会给患儿带来不适体验,引起患儿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重患儿的抗拒感,影响患儿后续治疗[2]。因此在对患儿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还需对患儿不良情绪进行一定干预。儿童医疗辅导模式是近年来新兴的发展性干预措施,可通过儿童易于接受的游戏、动画片等方式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3]。相关研究显示,儿童医疗辅导模式可有效改善患儿在治疗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减轻患儿治疗抗拒感[4]。本研究在学龄期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期间使用儿童医疗辅导模式进行干预,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6—12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20例学龄期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纳入标准:(1)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且支原体肺炎特异性抗体为阳性[5];(2)均有发热、肺部啰音、咳嗽表现。排除标准:(1)有焦虑、抑郁病史;(2)沟通交流障碍或精神疾病等原因无法配合研究;(3)合并其他肺部疾病或其他严重脏器疾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8~12岁,平均年龄(9.72±1.46)岁;病程2~4 d,平均病程(3.28±0.37)d;体重指数(BMI)18~23 kg/m2,平均BMI(20.68±2.17)kg/m2;体温38~40℃,平均体温(39.32±0.64)℃。观察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8~12岁,平均年龄(9.69±1.53)岁;病程2~4 d,平均病程(3.31±0.38)d;BMI 18~23 kg/m2,平均BMI(20.74±2.21)kg/m2;体温38~40℃,平均体温(39.24±0.58)℃。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使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津药和平(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047,规格:40 mg]进行治疗,静脉滴注,剂量以患儿体重为准,1 mg/kg,1次/d,遵主治医师医嘱使用,同时给予患儿吸氧、止咳、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对照组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清理患儿气道、监测患儿状态、协助患儿吸氧等操作,保持患儿病房环境整洁,为患儿家属提供饮食指导,给予患儿及家属健康宣教,关注患儿心理状态并安抚患儿情绪。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儿童医疗辅导模式。具体如下,儿童医疗辅导模式,(1)建立儿童医疗辅导小组:由2名责任护士、主治医师、护士长、专业儿童心理医师组成。以上成员均通过儿童医疗辅导学习培训并通过考核后进入研究。小组成员针对儿童思维习惯及认知水平,结合既往治疗经验共同制定儿童医疗辅导计划及具体措施。小组成员分工协助,主治医师负责患儿治疗,协调责任护士进行健康教育;责任护士负责观察记录患儿状况,并进行儿童医疗辅导具体实施;心理医师针对患儿情况提供建议,协助责任护士进行心理护理;护士长负责协调小组成员工作及质量监督。(2)前期准备:①环境准备,在患儿病房就近建立儿童医疗辅导室,根据儿童喜好设置,墙面使用活泼明快颜色涂装,并使用卡通画装饰。室内用具符合儿童标准,桌角等尖锐处进行防撞软包处理。准备儿童喜爱的各类玩具及各类辅助教学用品。玩具以方便消毒者优先,包括积木拼图、毛绒玩具等。辅助教学用具包括健康教育绘本、故事演示机、视频播放器等。儿童医疗辅导室建立完成后定期进行环境及各类设施消毒。②医疗辅导用具准备,小组成员使用儿童易于理解的语言编写动画片剧情,内容包括肺炎知识科普、输液打针等治疗手段重要性等健康教育知识,请专人制作健康教育动画片。采购儿童绘本,内容为医学启蒙知识或模拟看病场景,放入儿童医疗辅导室中供患儿阅读。定制儿童医疗玩具用品,如玩具针筒、玩具听诊器、玩具吸氧面罩等。(3)具体措施:①患儿入院后,责任护士收集患儿资料并建立患儿治疗档案,使用亲切和蔼的态度面对患儿,与主治医师一同进行肺炎健康教育,并为患儿播放肺炎疾病知识动画片,告知患儿治疗的重要性及后续治疗方式,鼓励患儿积极治疗,解答患儿疑惑。②患儿入住病房后根据患儿治疗情况将患儿分为8~10人小组,在患儿治疗间隙统一于儿童医疗辅导室进行干预。根据患儿年龄及爱好引导患儿自行观看动画片或阅读书籍或进行游戏,责任护士在此期间陪伴患儿,与其进行互动,减轻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恐惧感。当患儿与责任护士相互熟悉后,再引导患儿观看健康教育动画片及医疗教育绘本,并适时为患儿讲解,提升患儿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促进患儿治疗积极性。针对认知较好或喜欢游戏的患儿,责任护士使用医疗玩具引导其进行医生护士扮演游戏,模拟吃药、抽血检测、输液等情景,游戏中使用“就像蚂蚁咬一下”“只要忍耐一下下”“只有一点点痛”等正向语言,在游戏期间为患儿讲解治疗的重要性,引导患儿说出对输液打针的恐惧及自身感受。儿童心理医师每周对患儿进行一次面谈,鼓励患儿表达自我想法,进而了解患儿心理状态。根据面谈结果分析患儿治疗抗拒原因,并及时与责任护士反馈调整医疗辅导方式。若患儿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较为严重心理医师及时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疏导患儿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心理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及护理1周后心理情况。使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DSRSC)评价。SCARED包括41个条目,总分0~82分,患儿得分越高焦虑状态越严重。DSRSC包括18个条目,总分0~36分,患儿得分越高抑郁越严重。(2)治疗依从性: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及护理1周后治疗依从性。使用本院自制患儿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价患儿治疗依从性。将患儿表现分为四种,并使用四级评分法赋值:积极治疗为患儿主动配合治疗,积极配合医师进行相关治疗,记为4分;接受治疗为患儿愿意接受治疗,但会出现紧张表现,记为3分;消极治疗为患儿表现出不情愿、不配合治疗,哭闹可被安抚,记为2分;拒绝治疗:患儿表现出明显拒绝治疗,出现大声哭闹且无法安抚,记为1分。量表总分1~4分,患儿得分越高治疗依从性越高。(3)临床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发热、肺部啰音、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4)护理满意度:患儿出院前使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包括20项问题,每项问题包括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5项,分别赋值1~5分。调查表总分20~100分,得分越高家属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入院时、护理1周后心理状态比较
入院时,两组SCARED评分、DSR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周后,两组SCARED评分、DSRSC评分均降低,观察组SCARED评分、DSRS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入院时、护理1周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入院时,两组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周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发热、肺部啰音、咳嗽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28±5.69)分,高于对照组的(84.34±7.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14,P<0.05)。
3讨论
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学龄期儿童,此阶段患儿虽具有一定认知能力,但认知能力及心理均未发育完全,服药、吸氧、输液等治疗均会给患儿带来一定不适感,易引起患儿出现抵触情绪。针对重症患儿,需要一定住院治疗才能痊愈。而患儿由于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导致心情不佳,长期处于陌生的环境接受治疗易使患儿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重患儿治疗抗拒感,影响患儿后续治疗[6]。传统护理模式多通过口头健康教育及宣传图册进行,但干预效果与学龄期患儿认知能力相关,具有一定局限性。儿童医疗辅导模式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应用游戏、心理辅导、健康教育等方式帮助患儿应对疾病与治疗的发展性干预措施。相关研究及实践表明,儿童医疗辅导模式可有效缓解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在维持患儿心理健康方面具有良好效果[7]。儿童医疗辅导模式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将其运用于学龄期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探讨其运用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1周后,两组SCARED评分、DSRSC评分均降低,观察组SCARED评分、DSRS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1周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升高,高于对照组。说明学龄期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在治疗期间使用儿童医疗辅导模式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晁燕燕等[8]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医疗辅导模式可有效减轻学龄期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与本研究结果相同。本研究中使用专业团队协同专业儿童心理医师为患儿制定医疗辅导计划,团队所有成员均通过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保障医疗辅导的质量。为患儿划分专用辅导室,根据儿童喜好装修,并安排责任护士陪伴患儿,减轻患儿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恐惧感,从而减轻患儿的抗拒感,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将患儿分组后于治疗间隙统一于医疗辅导室中进行干预,有同龄患儿及责任护士陪伴,可有效缓解患儿在治疗期间孤独感,同时通过游戏、阅读等活动转移患儿注意力,放松患儿心情,从而改善患儿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责任护士与患儿熟悉后,使用动画片及医疗教育绘本等为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利于患儿理解。使用情景模拟联合医疗玩具使患儿熟悉理解吃药、抽血检测、输液等治疗,使用正向积极语言减轻患儿对有创治疗的恐惧感,引导患儿说出自身感受,减低患儿心理压力,促进患儿治疗积极性[9]。同时安排专业心理医师每周为患儿进行心理护理,了解患儿心理状态,减轻患儿焦虑、抑郁情绪,进而改善患儿治疗抗拒感,提升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热、肺部啰音、咳嗽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学龄期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在治疗期间使用儿童医疗辅导模式进行干预可促进患儿恢复,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李雪等[10]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医疗辅导模式可有效提升住院治疗患儿家属满意度,与本研究相符。本研究中,医护人员使用亲切和蔼态度面对患儿,使用动画片、医疗科普绘本等儿童喜爱的方式为患儿进行健康教育,纠正患儿错误认知,促进患儿积极治疗。同时通过角色扮演,正向语言诱导,减轻患儿对打针输液治疗的恐惧感。通过儿童医疗辅导室,使患儿在治疗间歇进行游戏互动,放松患儿心情,同时配合心理护理,改善患儿情绪,对患儿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11]。患儿在院时心情愉悦,同时临床症状消退较快,有效提升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12-14]。但本研究为单中心样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有关儿童医疗辅导模式对学龄期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应用效果仍需后续长期大样本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学龄期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期间使用儿童医疗辅导模式干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儿不良情绪,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恢复,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汪珊,韦红,李启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1):44-46.
[2]田晓睿,赵越,周环环.学龄期肺炎患儿住院期间压力源分析及心理干预策略[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3):47-50.
[3]刘颖,熊瑞.基于儿童医疗辅导骨科病房构建的干预在小儿骨折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23,30(9):85-89.
[4]单明,吴小花,俞君,等.骨科住院患儿及家长对儿童医疗辅导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21,20(7):1-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23,50(2):79-85.
[6]陈兴碧,陈星涛.童趣化心理干预模式在儿童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10):1399-1402.
[7]俞君,陈朔晖,吴小花,等.Child Life人性化服务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8,17(12):22-24.
[8]晁燕燕,崔瑞玲,李梦祥.儿童医疗辅导模式在学龄期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成效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20(3):131-135.
[9]王彬,莫春萍,崔雅茹,等.儿童医疗辅导模式术前访视在学龄前患儿焦虑情绪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9):683-688.
[10]李雪,杨立利,沈怡,等.儿童医疗辅导在住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9):1373-1377.
[11]张海红,张玲玲,马国瑞,等.多形式心理干预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康复及情绪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2,28(4):63-67.
[12]都建琴.家庭参与式护理对支气管炎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3(18):133-135.
[13]王琴,邹文凯.综合性护理应用在小儿肺炎中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45(22):2451-2452.
[14]刘芳,何淑英,杨莉,等.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综合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医学,2023,47(1):95-97.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9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