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PCR精准检测儿童EB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及推广(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09-14 22:52: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 PCR 精准检测对儿童 EB 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研究与推广。方法 选取我院从 2017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收治的 600 例儿童EB 病毒感染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0)与观察组(n=300);对照组患儿行血清学检测方式, 观察患儿行 PCR 精准检测,观察患儿血清学检测与核酸 EBV-DNA 检测阳性率。结果 对照组患儿在血清学检测中患 NA IgG 的阳性率最低,而观察组患儿行 PCR 精准检测方式其 EBV-DNA 阳性率高于全血 EBV-DNA 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 EB 病毒感染者行 PCR 精准检测,在临床检测中准确率更高,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PCR 精准检测;儿童 EB 病毒感染;推广应用

本文引用格式:吕敬斌 .PCR 精准检测儿童 EB 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及推广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69):151.

\

0引言

EB 病毒感染(Epstein-Barr Virus, EBV)作为一类临床中常见的疱疹类双链 DNA 病毒,呈全球性分布 [1],且会一直居于感染者体内,而根据 EBV 的感染时间、特异性抗体谱可以将其分为既往与原发感染、再激活三类;主要是通过唾液传播导致病毒感染,由于儿童抵抗力低,导致这样无症状的感染一般高发于孩童;当前对于 EBV 感染的临床诊断方式多通过血清学检测和 PCR 精准检测,血清学检测是常用的一种诊断方式,PCR 精准检测特异性较强、敏感性高,在临床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本文根据血清学与 PCR 不同诊断方式作对比分析,研究 PCR 精准检测对儿童 EB 病毒感染的临床应用与所具备的推广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 2017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收治的 600 例儿童 EB 病毒感染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对照组患儿行血清学检测方式,其中男孩 163 例,女孩 137 例,年龄 0.5~6 岁, 平均(2.76±0.31)岁,病程 3~14d,平均(7.28±0.34)d;观察组患儿行 PCR 精准检测,其中男孩 158 例,女孩 142 例,年龄0.6~5 岁,平均(2.53±0.21)岁,病程 2~16d,平均(7.35±0.48)d;本次研究患儿及家属均知情同意,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间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血清学检测方式,于清晨在空腹之下取2mL 空腹静脉血液,然后装进两支普通试管中各 1mL[2],两支普通血管中血液凝固通过血清学检测其 EA IgG、NA IgG 以及 VCA IgG 抗原情况;观察组患儿行 PCR 精准检测,用咽拭子采集患儿咽部的分泌物,放入至试管中,然后选用 EB 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安杰思 9600 全自动荧光定量 PCR 仪按照相关操作说明对其行核酸检测。

1.3评判标准
观察两组 EB 病毒感染患儿在血清学检测与 PCR 精准检测下其血清、血浆与 EBV-DNA 阳性率。

1.4统计学方法
组间观察数据应用 SPSS20.0 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数据行 2  检验,计量资料数据行 t 检验,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EBV 血清学检测
在对照组患儿行血清学检测中患 EA IgG 52 例,NA IgG 151例,VCA IgG 97 例,由此可知 NA IgG 的阳性率最高为 50.3%。

2.2
EBV-DNA 检测观察组
患儿经 PCR 精准检测下,其中血浆 EBV-DNA 83 例,阳性率 27.7%,咽拭 EBV-DNA 185 例,阳性率 61.7%,两项计算结果为 2=23.38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讨论

EBV 是一种疱疹类病毒,其基因组就是 DNA,通常在感染过程中具有体内外的专一性,由于 EBV 在感染时主要通过唾液完成疾病传染,而儿童的组织器官没有发育完全,身体机能抵抗力相对成人更弱,导致儿童在日常中感染 EBV 的比例持续增长;因此加强儿童 EB 病毒感染的诊断率对实现其有效治疗有着积极意义。EBV 由于感染时间和特异性抗体谱会使患儿在感染早期 VCA IgG 开始发于体内,在持续升高后在缓慢下降,NA IgG 通常在 3~5 周出现,在三个月前后会达到高峰,随后稍微降低但仍然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且终身存在,而在感染晚期 EA IgG 开始出现,持续时间在3~6 个月 [3];由于 VCA  IgG 在 EBV 诊断中所具备的特异性,因此常被用来作为 EBV 临床诊断的依据,但部分病例抗会有所延迟或缺失,使得 EBV 在诊断过程中更加复杂和困难。当前对于 EBV 临床诊断多采用血清学检测和 PCR 精准检测两种方式,血清学是 EBV 诊断中的常用方式,在检测时具备一定精度,但临床操作十分复杂,对于较高的 EBV 疾病无法完成有效的诊断,甚至还会容易引起误诊从而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PCR 精准检测作为一种新型检查方式开始被推广应用,它是主要是以 DNA 作为模板,并将其数量扩增,从而对其功能与结构分析来完成对 EBV 的临床诊断,在检测中相较而言其特异性更强、敏感性也较高,且在诊断中对标本纯度要求不需要太高,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标本在不同实验室检测,其结果相差一次方也是在被许可的范围中;另一方面,其操作过程更简便,在确保诊断准确性的同时能有效减少诊断时间;因此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推广越来越广泛。因此在当前对于儿童 EBV 的临床诊断中,对比血清学检测方式,PCR 精准检测法在临床研究中更具有应用性与推广性。

综上所述,对儿童 EB 病毒感染者在诊断中行 PCR 精准检测,其准确率更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牟文凤 , 杨丽 , 于华 , 等 .PCR 和血清学检测在儿童 EB 病毒感染诊断中的意义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27(1):208-211.
[2]朱耀武 , 王春玉 , 潘莹莹 , 等 .EB 病毒核酸及血清学检测在 EB 病毒相关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7,40(3):195-200.
[3]杨燕 , 单万水 , 韩红星 , 等 . 化学发光法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验EB 病毒的临床效果对比 [J]. 国际免疫学杂志 ,2016,39(5):463-465.

《PCR精准检测儿童EB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及推广》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914/20180914105541653.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93.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