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07 14:34: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ACI) 恢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2 月 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94例ACI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降脂、抗感染、 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 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 [ 白细胞介素 -6(IL-6)、纤维蛋白原(FIB)] 水平、凝血 功能指标 [ 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 ] 水平, 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62%(44/47),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2.98%(39/4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5); 观察组基本痊 愈率为 29.79%(14/47), 高于对照组的 12.77%(6/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治疗后, 观察组血清 FIB、hs-CRP、IL-6 水平 均低于对照组, TT、PT、APTT 值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5)。 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ACI 恢复期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凝血功 能,效果优于单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恢复期,银杏叶提取物,双联抗血小板,神经功能

  Effects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dualantiplatelettherapyon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convalescent period

  WEI Lili

  (2nd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Jiyuan City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Jiyuan 459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 in convalescent period.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94 patients with ACI in convalescent period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21 to February 202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47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were given lipid-lowering, anti-infection, nerve nutrition and other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n this basi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inkgo biloba extract injection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icacy,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the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interleukin-6 (IL-6), fibrinogen (FIB)] levels, the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exes [thrombin time (TT), prothrombin time (P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fibrinogen (FIB)] level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62% (44/47),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2.98% (39/47),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The basic cur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9.79% (14/47), which was higher than 12.77% (6/47)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FIB, hs-CRP and IL-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values of TT, PT and APT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0.05). Conclusions:Ginkgo biloba extract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reduce the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reduce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improve the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ACI in convalescent period.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Key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onvalescent period; Ginkgo biloba extract; Dual anti-platelet; Neurological function

  急性脑梗死(ACI)指脑血管循环障碍导致的 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好发于中老年 人群,致死率、致残率均极高 [1]。ACI 急性期主要采用抗凝、溶栓治疗,在病情稳定进入恢复期后,主要采用抗血小板、降脂、营养神经等治疗,但常规西药治疗难以去除病因,疾病复发率较高 [2]。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循环的作用,可用于 ACI 恢复期患者的辅助治疗 [3]。鉴于此,本文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ACI 恢复期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本院收治的 94 例 ACI 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 ACI 相关诊断标准 [4] ;发病至入院 时间 <6 h,符合溶栓治疗指征;首次发病;生命 体征稳定;意识清楚。排除标准:需手术治疗;合 并脑出血;伴有严重感染性疾病;合并重要器官 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或恶性肿 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 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47 例。对照组男 27 例,女 20 例; 年 龄 46~73 岁, 平 均(57.05±4.26) 岁; 基础疾病:高血压 14 例,糖尿病 10 例,冠心病 8 例。观察组男 25 例,女 22 例; 年龄 42~70 岁, 平均(56.37±4.59) 岁; 合并高血压 16 例, 糖尿 病 8 例,冠心病 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急性期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恢 复期给予降脂、抗感染、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在 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口服阿 司匹林肠溶片(辽宁格林生物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 国 药 准 字 H20065051.100 mg) 100 mg/ 次, 1 次 /d; 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 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203616.75 mg), 75 mg/ 次,1 次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 注射液(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70226.5 mL ∶ 17.5 mg) 治 疗,20 mL/ 次, 以 200 mL 5% 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滴注, 1 次 /d。

  两组均连续治疗 14 d。

  1.3 观察指标 ( 1)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 14 d 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 量表(NIHSS)评估,涉及意识、凝视、面瘫、上 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运动、视野、语言、感觉 障碍、构音障碍、忽视等 11 个项目,满分 42 分, 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2)治疗 14 d 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基本痊愈:治疗后 NIHSS 评分 降低 >90%; 显效: 治疗后 NIHSS 评 分降低 46%~90%; 有效:治疗后 NIHSS 评分降低 18%~45%;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 =(基 本痊愈 + 显效 + 有效 )例数 / 总例数 ×100%。 (3)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 14 d 后血清炎性因子 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 3 mL,离心取血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4)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 14 d 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 2 mL,以枸橼酸钠抗凝后离心取血浆,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日本Sysmex公司, 国械注进20152403998. CA-7000 型)测定凝血酶时间(TT) 、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 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 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44/4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2.98%(3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基本痊愈率为 29.79%( 14/47),高于对照组的12.7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 前,两组血清 IL-6、hs-CR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血清 IL-6、 hs-CRP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

 
  2.4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 前,两组 TT、PT、APTT、FIB 水平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 FIB 水 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 TT、 PT、APTT 值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6.38%),其中消化道出血2例、恶心 1例; 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 4 例(8.51%), 其中消化道 出血、恶心各 2 例。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 P=1.000)。

  3 讨论

  ACI 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患者病情稳定后 仍需长期用药治疗,以减少后遗症,预防复发 [5]。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用于 ACI 恢 复期患者可通过多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 形成,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复发风险,但无法有效 减轻脑损伤 [6]。近年来,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在 ACI 恢复期患者中应用广泛,其与双联抗血小板方案联 合,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水平,增加大脑血氧供给,减轻脑损伤 [7]。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观察组基本痊愈率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银杏 叶提取物注射液的主要成分包括银杏黄酮苷、银杏 内酯等,可发挥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作用,与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可提高抗栓效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细胞血氧供给,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8]。此外,有研究报道,银杏黄酮可调控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强其穿透毛细血管的能力,增加大脑局部供氧,缩小缺血半暗带面积;而银杏内酯 B 能通过介导 PI3K/Akt/Nrf2 信号通路,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微血管生成和神经干细胞分化,从而提高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9]。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 hs-CRP、IL-6、FIB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T、PT、APTT 值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分析原因:FIB 是促进血凝块形成的关键蛋白,ACI 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FIB 水平升高;TT、PT、APTT 可反映凝血速度,其中 PT 反映外源性凝血功能,APTT 反映内源性凝血功能,TT 反映FIB 转变为纤维蛋白所需的时间,TT、PT、APTT值升高提示机体凝血功能亢进 [10]。银杏黄酮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延长凝血时间;银杏内酯 B 能增强 Na+-K+-ATP 酶活性,维持神经细胞 膜电位稳定,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与双 联抗血小板方案联合可增强抗炎、促循环效果,进 一步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11-12]。此外,两组不良反应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用银杏叶 提取物注射液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综上可知,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双联抗血 小板治疗 ACI 恢复期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神 经功能损伤,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凝血功能, 效果优于单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参考文献

  [1] 杜东辉, 李军, 赵伟 .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 rt-PA 溶栓对急性脑 梗死患者血清 BDNF 和 NGF 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J]. 内蒙 古医学杂志,2022.54(12):1422-1424.

  [2] 陈玉萍,陶晓勇,许胜杰,等 . 阿加曲班抗凝治疗后循环穿 支动脉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 病杂志, 2022.24(6): 611-613.

  [3] 孟甜甜,田紫煜,解小龙,等 . 银杏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临 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 Meta 分析 [J]. 中国中药杂志, 2021.46(6):1537-1546.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5] 张晴晴 . 围手术期急性脑梗死的炎症反应及相关危险因素 [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2.39(2):190-192.

  [6] 杨世杰,柴尔青 .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应用研究进展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9):1600-1605.

  [7] 李梅,刘凯玉,闫淼,等 . 银杏叶提取物、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 B 对小鼠脑缺血 /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徐州医学院学报,2013.33(7):421-424.

  [8] 陈晴晴,吴晓馗,戴海云,等 . 银杏叶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12):2285-2288.

  [9] 谢涛波,钟纯正,符尧天,等 . 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模型大鼠血脑屏障功能及 PI3K/AKT 信号通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20):4467-4471.

  [10] 柴学,黄清玲,黄雨,等 .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与脑血流量的关系 [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21.34(4):297-299.

  [11] 王亚飞 .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辅助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5):131-135.

  [12] 刘刚,魏丽群,黄文智 . 银杏内酯 B 在脑梗死模型大鼠中的作用通路及影响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15):1574-15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697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