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究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进行护理干预能够取得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 56 例于 2016 年10月至2017 年 9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纳入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探究两组能够取得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差异显著,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老年;心肌梗死;护理干预
本文引用格式:赖梅香.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5):271.
0引言
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出现急性、持续性缺氧缺血而导致的心肌细胞坏死。通常可以通过患者心电图、心肌酶学的变化而诊断出来。心肌梗死发病时常表现出胸骨后剧烈疼痛、呼吸障碍、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恶心、腹部不适等症状 [1]。随着老年人群年龄的增长,身体抵抗力随之下降,心肌梗死的发病逐渐上升,这严重降低了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表明,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本研究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探究能够取得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 56 例于 2016 年 10 月至 2017 年 9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28 例。观察组中男 17 例,女 11 例;年龄 62-75 岁,平均(68.3±4.5)岁。其中心力衰竭 13 例,心律不齐 15 例;对照组中男 14 例,女 14 例;年龄 63-76 岁, 平均(67.9±4.3)岁。其中心力衰竭 10例,心律不齐 18 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且在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与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用药治疗,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帮助患者进行康复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由于老年患者在疾病恢复期间容易产生抑郁、焦躁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要把握患者心理状况的变化,采取措施进行心理护理,疏导不良情绪。加强基础护理工作,保持病房卫生,定时进行清洁, 维持环境通风,提高病房舒适度。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嘱咐患者定时定量进行用药治疗。密切注意患者的各项体征的变化。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饮食方案,严格控制患者的各项营养物质的摄入,使患者远离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 [2]。为患者制定科学的活动方案,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进行分阶段的康复运动训练。
1.3观察指标。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护理后情绪、焦虑等指标进行评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为显效:患者心功能改善 2 级及以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心功能改善 1 级及以上,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 护理后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无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 =(有效+ 显效)/ 例数 ×100%。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使用 SPSS 12.0 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记数资料以率(%)表示,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取 t 检验。P < 0.05 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观察组人际关系得分(1.47±0.45)、抑郁(1.50±0.32)、焦虑(1.59±0.41)、偏执(1.45±0.23)、精神病(1.56±0.22)、其他(1.43±0.30);对照组人际关系得分(2.04±0.68)、抑郁(2.06±0.66)、焦虑(1.98±0.56)、偏执(1.74±0.0.56)、精神病(1.73±0.36)、其他(2.03±0.42);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症状自评量表 评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显效 17 例,有效 10 例,无效 1 例,治疗有效率为 96.43%;对照组显效 10 例, 有效 12 例,无效 6 例,治疗有效率为 78.57%;组间比较χ 2 =14.582,P =0.00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讨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由于老年人群身体机能逐渐衰弱,抵抗力降低,因此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高。通过科学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会得到改善,但是由于手术治疗难度较大,术后的恢复期也较长,因此会对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 影响患者的恢复效果 [3]。对于心肌梗死应该早发现早治疗,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恢复期的生存质量,以促进患者康复。由于老年患者的心理较为敏感,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对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这容易引起病情的反复。因此在护理时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通过积极的交流,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使之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度过恢复期。恢复期间通过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痛苦。同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适当调整患者的运动、用药和饮食方案,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通过健康知识教育,有助于加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提高其出院后的自主护理能力。在本实验中,观察组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这说明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是一种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取得比常规护理更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恢复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段伟平.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15(68):211-221.
[2]李桂红 .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16(74):216-217.
[3]乌鲁江·克孜尔 .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效果 [J]. 当代医学,2017,11(7):25-25.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14/20181214032350219.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