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为后续诊治措施的制定、实施奠定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景县人民医院2019 年3月至2022 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 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且经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 个月内非计划再入院的情况分为对照组(81 例,未再入院)和观察组(21 例,再入院)。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对其进行单因素差异性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年龄≥50岁、存在心肌梗死、存在心力衰竭的患者占比及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钙蛋白(cTn )水平,冠状动脉评分(Gensini)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VEF )水平低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存在心肌梗死、存在心力衰竭、 LDL 水平高、LVEF 水平低、 cTnI 水平高、Gensini 评分高均为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再入院的危险因素(OR=1.394、1.627、1.517、1.480、1.528、1.520、1.465)(均P<0.05)。结论 年龄≥50岁、存在心肌梗 死、存在心力衰竭、LDL 水平高、LVEF 水平低、cTnI 水平高、Gensini 评分高均为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后续工作中可根据上述各项结果给予相关干预措施,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再入院的风险。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再入院; 影响因素; 干预策略
现阶段,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中对人类生命健康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其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较为常见且病情危害程度较高的一类疾病。患者发病后,多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骨后闷痛、紧缩压榨感或烧灼感,对其日常生活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一类治疗方式,是指经心脏导管技术对狭窄或已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进行疏通,进而调节心肌血流灌注情况。但现阶段临床实践显示,经介入治疗术后部分患者仍存在较高的再入院风险,不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家庭及医疗负担也相对较重 [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再次入院现已成为临床中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及时明确其影响因素可为后续预防、治疗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奠定基础。基于此开展本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景县人民医院 2019 年 3 月至2022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102 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且经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 6 个月内非计划再入院的情况分为对照组(81 例,未再入院)和观察组(21 例,再入院)。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3]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诊 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无缺失;③不存在外院住院史。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系统严重疾病;②既往有相关心胸手术史;③存在严重恶性肿瘤疾病。该研究已通过景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并批准。
1.2 研究方法 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50岁,≥50 岁)、性别(男,女)、是否存在高血压、是否存在 高血脂、是否存在心肌梗死、是否存在心力衰竭、是否存在心房颤动、是否应用他汀类药物、是否应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是否应用 β受体阻滞剂;并采集所有患者的空腹静脉血约 6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型号:URIT-8020A)对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红细 胞压积(HCT)、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钙蛋白(cTn)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心功能无创检测分析仪(重庆科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KF-ICG-101)检测所有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对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评分(Gensini)[4] 进行统计,该评分的基本评分为1~32 分,根据狭窄部位不同乘以不同系数(0.5~5)所得评分系数,基本评分 × 评分系数 =Gensini评分,根据 Gensini评分评估狭窄程度, =24分为轻度狭窄、25~49分为中度狭窄、=50 分为重度狭窄。
1.3 观察指标①单因素分析:对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②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 6 个月内是否出现非计划再入院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6 个月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首先采用 S-W法检验证实均符合正态分布,以 (x±s)表示, 采用t检验;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 6 个月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再入院的单因素分析 观察组中年龄=50 岁、存在心肌梗死、存在心力衰竭的患者占比及血浆 LDL、cTnI 水平,Gensin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 LVEF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再入院的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 者经介入治疗术后 6 个月内是否出现非计划再入院作为因 变量,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50 岁、存在心肌梗死、存在心力衰竭、LDL水平高、LVEF 水平低、cTnI 水平高、Gensini 评分高均为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再入院的危险因素(OR=1.394、1.627、1.517、1.480、1.528、1.520、1.465),效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3讨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指机体冠状动脉中有不稳定斑块形成,持续发展出现糜烂或破裂,从而形成血栓,进一步发展导致患者出现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该疾病的危害程度较高,患者发病后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是影像诊断与临床治疗结合为一体的新型治疗方式,但患者多可发生短期内再入院,对其生命健康、经济负担均造成了不良影响[5]。因此, 明确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可为尽早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 岁、存在心肌梗死、存在心力衰竭、LDL 水平高、LVEF水平低、cTnI 水平高、Gensini 评分高均为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年龄≥50 岁的患者机体各项机能已呈降低趋势, 其血管弹性下降,代谢功能紊乱,且对侵入性操作的耐受程度降低,其在接受介入治疗后恢复程度相对较差,疾病管理难度随之增加,故较易再次入院。临床中针对此类患者应密切监测其病情状态,并在进行介入治疗时严格按照流程操作,避免术中对组织造成损伤,术后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用药方案,促进其病情恢复,避免再次入院 [6]。存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基础功能相对较差,其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相对较高,较易造成患者术后再次入院 [7]。临床应早期给予此类患者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并在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密切监测其各项功能指标,若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治疗方式,避免增加再入院风险。LDL 是机体中运输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载体,其可经氧化修饰后对机体血管壁内皮造成损伤,参与机体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cTnI是近年来心血管内科研究较多的一种心肌收缩调节蛋白,其水平可随机体心脏细胞遭受破坏的程度而变化,临床多将其作为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情进展的主要指标;LVEF 水平降低多表示患者心功能异常,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LVEF 水平低或LDL、cTnI 水平高均存在再次入院的风险 [8-9] ;据此,临床应实时对上 述指标进行监测,结合患者病情特点观察其各项指标水平变化是否正常,若出现异常则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进行治疗,防止患者病情加重,避免再次入院。Gensini评分可明确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其分值高多提示患者动脉狭窄程度较重,患者再入院的风险相对较高 [10-11] ;临床应在患者入院后及治疗过程中定期协助患者进行Gensini 评分测评,以此明确患者病情变化, 尽早发现潜在风险,进行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再入院发生概率。
综上,年龄≥50 岁、存在心肌梗死、存在心力衰竭、LDL 水平高、LVEF 水平低、 cTnI 水平高、Gensini 评分高均为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后续工作中可根据上述各项结果给予相关干预措施,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介入治疗术后再入院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雅, 管敏芳,王红幸,等.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PCI术后非计划性再入院影响因素研究[J].循证护理, 2022, 8(11):1488-1493.
[2] 汪伶俐, 张晶晶,李迪,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5 年以上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2, 22(6): 87-90,105.
[3]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J/CD].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6, 9(2): 73-80.
[4] 陈辉玲,王瑞霞, 肖近杰. 血清白细胞介素-10 CXC 趋化因子16水平变化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Gensini评分关系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 2022, 29(7): 762-765.
[5] 尹育华, 张金龙,郝璐璐,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经PCI 治疗术后6个月内再入院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河北医学, 2022, 28(6): 992-997.
[6] 姚懿,徐娜, 贾斯达,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合并情况与介入治疗术后长期预后的关系[J].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5): 531-536.
[7] 尉驰,袁平年,郭文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6 个月内再入院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 24(3): 218-222.
[8] 张丽, 左蕾. 老年冠心病患者PCI 术后1年内再入院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与验证[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62(4): 75-80.
[9] 郝岩,潘洋, 高洪瑞,等.术前血清脂蛋白a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短期不良预后价值的比较[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0, 36(12):1115-1119.
[10]吕慧清,田刚,张华,等.红细胞膜总胆固醇联合Gensini 评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 值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 29(6): 46-50, 62.
[11] 刘江萍, 张雷,木胡牙提, 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9,17(4): 321-3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本次研究将我院于 2016 年 6 月至 2017 ...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