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收取时间(2016 年 5 月 10 日至 2017 年 2 月 1 日), 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一组(5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以及常规治疗,将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2.00% 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 94.00%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6.21±1.01)d 和住院时间(10.25±1.21)d 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 0.05);观察组术前 CK-MB、cTnI 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的 CK-MB、cTnI 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术后 12 小时CK-MB 低于对照组,术后 24 小时 cTnI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王娇娇.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0):40-41.
0引言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是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过程中由于血流再灌注、球囊挤压等因素影响,导致该项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替罗非班是抗血小板药物,能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保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我院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见本文研究详细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 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收取时间(2016 年 5 月 10 日至2018 年 2 月 1 日),电脑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年龄在31-55 岁, 平均(42.15±1.02) 岁;女 20 例, 男 30 例。对照组年龄在 30-56 岁,平均(43.17±1.18)岁;女 21 例,男29 例。对照组 50 例和观察组 5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项指标无差异,采用 P> 0.05 表示,具有可比性。
1.1.1排除标准:①精神病家族史患者;②未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同意。
1.1.2纳入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 100 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 100 例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③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同意。
1.2方法
1.2.1对照组 50 例均使用常规治疗。患者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患者做好术前准备,然后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
1.2.2观察组 50 例均使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和对照组相同,在使用替罗非班(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328,2009-09-02)治疗,对患者进行维持注射、剂量是 10 μg/kg,维持注射时间在 24-36 h。
1.3观察指标。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分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 CK-MB、cTnI 水平。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实施 SPSS 26.0 软件,将对照组患者以及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CK-MB、cTnI 水平等指标进行统计,两组患者指标对比不同,可使用P< 0.05 表示, 具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2.00% 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 1 所示。
2.2对比总有效率。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94.00%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 80.00% 具有显著差异(P< 0.05),见表 2 所示。
2.3对比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6.21±1.01)d 和住院时间(10.25±1.21)d 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差异(P< 0.05)。
2.4对比 CK-MB、cTnI 水平。观察组术前 CK-MB、cTnI 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的 CK-MB、cTnI 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术后 12 小时 CK-MB(14.30±3.12)U/L 低于对照组,术后 24 小时cTnI 水平(0.10±0.01)ng/ mL 低于对照组(P< 0.05)。
3讨论
研究显示,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对于该类患者实施一项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通过对患者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取得显著效果,能有效、快速开通患者梗死血管,恢复患者心肌再灌注,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是在实施介入治疗过程中,易导致患者血管内膜受到损伤,使血小板聚集,引起血栓情况,导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治疗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我院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2]。
根据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治疗后, CK-MB、cTnI 指标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由此可见两组患者均伴有心肌损伤,但是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术后 12 小时的 CK-MB 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24 小时后的 cTnI 水平也低于对照组,由此证明,替罗非班能显著降低人体 CK-MB、cTnI 水平,减轻患者心肌损伤。在患者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有效控制患者血栓十分重要。替罗非班为非肽类受体阻滞剂,对人体血小板膜糖蛋白具有强效阻滞作用, 能阻断人体相关复合物和血液纤维蛋白原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生成,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炎症程度,缓解血管收缩状态, 促进其梗死血管较快复流,联合治疗和单一治疗相比,取得显著优势,能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如今,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已经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选治疗方式 [3-4]。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2.00% 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 94.00%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 80.00% 具有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6.21±1.01)d 和住院时间(10.25±1.21)d 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 0.05);观察组术前 CK-MB、cTnI 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的 CK-MB、cTnI 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术后 12 小时 CK-MB 低于对照组,术后 24 小时 cTnI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能促进患者较快康复,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陈翀昊 , 王广燕, 苏衡, 等.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 [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2):126-128.
[2]李彦明, 程冠昌, 洪岩, 等. 溶栓后介入疗法和直接介入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33(19):4690- 4692.
[3]方翔 , 李侠 , 刘旭辉, 等. 红花黄色素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中国药房,2017,28(29):4140- 4143.
[4]白延涛, 石全宝, 李燕, 等.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 中国药房,2017,28(8):1076-1079.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918/20180918113050959.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