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获益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2 10:02: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患者盆腔脏器脱垂程度、盆底肌力及性生活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江阴市妇幼保健院2023年1月至3月收治的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均持续治疗5周,并随访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腔脏器脱垂程度、盆底肌力及性生活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分期0期患者占比均提高,Ⅰ、Ⅱ期患者占比均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0期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Ⅰ、Ⅱ期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手测盆底肌力、阴道收缩肌电值均提高,且观察组更高,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延长,且观察组更长;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各项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更高(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显著减轻患者盆腔脏器脱垂程度,增强患者盆底肌力,提高性生活水平,疗效确切。

  【关键词】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肌训练;盆底肌力;性功能

  分娩是妊娠期女性必须经历的过程,而自然分娩可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产妇的盆底肌肉、筋膜、盆腔器官、神经等结构,临床认为其为产妇发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因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盆底支持组织出现缺陷、损伤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包含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等多项疾病[1]。如若此类患者未能在产后及时接受功能恢复,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及激素水平的变化,患者盆底功能障碍可呈日渐严重趋势发展,从而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现阶段,临床多将盆底肌训练作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主要干预措施,其可有效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但因患者对盆底肌肉训练的敏感程度不等,其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2]。生物反馈电刺激主要通过电刺激促进患者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以此发挥其治疗效果,属于盆底物理康复治疗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盆底组织损伤的修复程度[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江阴市妇幼保健院2023年1月至3月收治的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22~40岁,平均(31.66±1.37)岁;分娩孕周38~40周,平均(39.02±0.10)周;孕次1~4次,平均(2.02±0.12)次;BMI:24~30 kg/m2,平均(27.10±1.02)kg/m2;疾病类型:尿失禁2例,盆腔脏器脱垂27例,性功能障碍1例,三者并发1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3~40岁,平均(31.64±1.35)岁;分娩孕周37~40周,平均(39.03±0.11)周;孕次1~4次,平均(2.04±0.14)次;BMI:24~29 kg/m2,平均(27.12±1.03)kg/m2;疾病类型:尿失禁3例,盆腔脏器脱垂25例,性功能障碍2例,三者并发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现代妇产科治疗学(第3版)》[4]中关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单胎妊娠;③不存在其他妊娠合并症;④配合度高,依从性好;⑤产后42 d;⑥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5]分期为0~Ⅱ期。排除标准:①存在产后抑郁或焦虑;②存在不同程度的泌尿系感染;③对电刺激不耐受;④有精神、认知方面疾病或损伤。本研究经江阴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盆底肌训练治疗。腹式呼吸训练:嘱患者通过控制膈肌运动进行腹式呼吸,一呼一吸时间为10 s左右,每次进行15 min;居家Kegel训练:为患者讲解盆底肌肉收缩方法,嘱患者排空膀胱,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并分开,指导患者肛门缩紧5 s后放松,间隔3 s重复上述过程,并逐渐增加肛门紧缩时间至10 s后放松,每次锻炼时长为15~30 min,2~3次/d。观察组患者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所选用的仪器为盆底康复治疗仪(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MLD HD10),嘱患者排空膀胱,并自阴道置入已消毒的电极探头,以0 mA作为初始刺激电流强度,按照不同的安全脉宽及频率每次逐步增加0.5 mA,直至患者自觉盆底肌存在麻胀感但可耐受,通过电流脉冲形式刺激盆腔组织、神经以及Ⅰ、Ⅱ类肌纤维,每次治疗时长均需保持在30 min,2次/周,两组均治疗5周,并对其进行3个月的随访。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痊愈:经治疗后患者盆底肌力恢复至正常状态且无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症状;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盆底肌力明显改善,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症状减轻;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及尿失禁情况均未能得到好转[6]。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②盆腔脏器脱垂程度。根据POP-Q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腔脏器脱垂程度,该分期包括0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其标准依次为:盆腔脏器均无脱垂;脱垂脏器最远端超出处女膜平面1 cm;脱垂脏器最远端距处女膜平面1 cm;脱垂脏器最远端超出处女膜平面1 cm但短于阴道总长度2 cm;下生殖道均外翻且脱垂脏器最远端超出阴道总长度2 cm。③盆底肌力情况。手测盆底肌力:分别在治疗前后用手测试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将2根手指放置于患者阴道后穹隆处,通过口令让患者收缩阴道,以收缩持续时间和连续完成次数对患者盆底肌力进行分级,分为Ⅰ~Ⅴ级,等级越高则患者盆底肌力越好[7]。应用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广州市三甲医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型号:WOND2000F0)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收缩肌电值、阴道收缩持续时间。④性生活水平。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依据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8]评估两组患者性生活水平,该量表包含性欲、性唤醒、润滑度、性高潮、性满意度、性交痛(均为0~6分),得分越高代表性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W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获益分析论文

  2.2两组患者POP-Q分期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POP-Q分期0期患者占比均提高,Ⅰ、Ⅱ期患者占比均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0期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Ⅰ、Ⅱ期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情况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手测盆底肌力、阴道收缩肌电值均提高,且观察组更高,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延长,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获益分析论文

  2.4两组患者FSFI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FSFI各项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因女性分娩后盆腔支持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损伤所导致,这是由于女性在妊娠期间随着胎儿不断增大、子宫重量增加,盆底肌肉受到长期压迫导致其肌张力减退,从而使得产妇在分娩后其阴道括约肌无法充分恢复如前,进而出现尿失禁、阴道松弛、盆腔脏器脱出等症状。盆底肌训练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类治疗方案,对患者盆底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但多数患者无法长期坚持锻炼,依从性较差,因此实际疗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已在医学界内得到重视,该方法通过专业的医疗设备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的盆底肌反馈信息训练,可促进患者盆底各项功能的恢复,精准测量患者的盆底肌电图形,并在此基础下协助患者制定更为清晰、合理的治疗措施,保证其盆底肌锻炼质量[9]。并且,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还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将患者阴道收缩力等情况转变为光、声等反馈信号,便于患者理解,进而提高其特定肌群的主动收缩能力,进一步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减轻盆腔脏器脱垂程度[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POP-Q分期0期患者占比均提高,Ⅰ、Ⅱ期患者占比均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0期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Ⅰ、Ⅱ期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提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显著减轻患者盆腔脏器脱垂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王晓艳等[11]研究结果存在相似之处。盆底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盆底血液循环,提高盆底肌群收缩力,并增强对盆腔组织和膀胱颈的支撑。生物反馈电刺激可增强患者盆底肌肉兴奋性和敏感性,提高肛门、阴道、尿括约肌组织收缩能力,增强盆底肌张力,且能使患者直观感受盆底肌变化,从而进行有意识的盆底肌肉锻炼[12]。二者结合可有效促进患者盆底肌力和盆腔器官脱垂恢复至正常状态,临床疗效佳。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手测盆底肌力、阴道收缩肌电值均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延长,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长;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FSFI各项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更高,提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可有效增强患者盆底肌力,提高患者阴道收缩力,增加阴道收缩时间,提高患者性生活水平。盆底功能训练可唤醒盆底肌肉知觉,通过训练肛门与阴道的收缩,使盆底神经功能兴奋,提高肛门、尿道和阴道肌肉的敏感性[13-14]。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可通过低频脉冲的电流刺激兴奋患者体内的神经肌肉组织,以此促进其血液循环,加强肌肉收缩功能;同时,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可将患者盆底肌肉活动的相关信息通过专业仪器充分转化为患者可直接观察的听觉和视觉信号反馈给医师和患者,进一步指导患者掌握盆底肌肉的舒张、收缩,并释放一定的电流刺激,直接对其盆底肌肉产生作用,进一步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肌肉收缩,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性生活水平[15-16]。

  综上,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显著减轻患者盆腔脏器脱垂程度,增强患者盆底肌力,提高性生活水平,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侯琳,商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刊,2022,57(2):145-148.

  [2]张琳,俞晓杰,王凤爽,等.生物反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对产后不同时期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23,38(1):30-33.

  [3]王珂珂,印勇,施丽俊,等.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凯格尔训练在产后盆底肌训练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23,40(1):118-121.

  [4]徐增祥,史常旭,辛晓燕.现代妇产科治疗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96-501.

  [5]孙秀丽.POP-Q分期系统临床应用体会及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10):999-1002.

  [6]陈宝珊,余瑞琪,邓亚娟.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6):2420-2423.

  [7]张惠文,付婷婷,赵淑萍,等.电刺激生物反馈及阴道哑铃Kegel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11):864-867.

  [8]方萍,沈明霞.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和性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7):4118-4120.

  [9]吴金梅,邢忠兴,郭丽芳,等.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肌力及尿流动力学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2,34(5):100-103.

  [10]汪迎春,赵新蕊.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17):107-110.

  [11]王晓艳,应仙华,吴淑英.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24):4667-4671.

  [12]罗明艳,张友义,王艳,等.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早期盆底器官脱垂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刊,2023,58(8):894-898.

  [13]刘兰芳.kegel产后盆底肌训练法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24):4006-4007.

  [14]周晶莲,宋爱英.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水平阴道紧缩度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3,52(20):1575-1578.

  [15]李云,董永梅,詹娜,等.补中益气丸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9,12(1):101-104.

  [16]MIN L,CHUNXUE Y,QIUBO L,et al.Effectiveness of intravagi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electromyography biofeedback-mediated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postpartum symptomatic pelvic organ prolapse:Protocol for the PROSPECT randomized trial[J].Trials,2022,23(1):1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587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