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针灸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患者对其炎症因子、生活质量的影响, 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 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21 年 7 月至 2023 年 1 月无锡怡和康复医院收治的 AIS 患者 86 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 例)和观察 组( 43 例),对照组患者在脱离生命危险后转入康复病房,并进行术后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针 灸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 4 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C- 反应蛋白(CRP )、白细胞介素 -1β(IL-1β) 、白细胞 介素 -8(IL-8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 、白细胞介素 -6(IL-6 )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改良 Barthel 指数 (MBI )、改良 RANKIN 量表(mRS )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 治疗 2、4 周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 且观察组更低(P<0.05 ); 与治疗前比, 治疗 4 周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 观察组更低(P<0.05 ); 与治疗前比, 治疗 4 周后两组患者 NIHSS、mRS 评分均 降低, MBI 评分升高,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变化幅度更大(均P<0.05 )。结论 针灸辅助治疗 AIS 患者有助于缓解病情,控制炎症反应, 改善中医症状,保护神经功能并提高生活能力。
【关键词】针灸;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炎症因子; 神经功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是一 种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患者发病时多会发生脑组织缺 氧、缺血,若未得到及时控制,会激发炎症级联反应、脂 质过氧化物积累及再灌注损伤,发生脑组织水肿乃至坏 死,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抑制炎症反应及控制再灌注损伤 是 AIS 的治疗重点 [1] 。静脉溶栓或血管内取栓为推荐疗 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症状稳定后 24~72 h 应立即开 始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更好地预防肌肉萎缩,促进神经修 复,由于患者身体耐受程度、依从性、疾病严重程度等因 素影响,治疗效果也会有差异。中医将 AIS 归纳于“中 风”范畴,阴虚阳亢、气血逆乱被认为是基本病机,改善 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是治疗关键,该病以肝肾亏虚为本, 以血瘀痰湿为标,诱因刺激之下,气血逆乱上冲,致使脑 络瘀阻成疾,因此治疗以开窍、活血、通络及化瘀为主, 针灸辅助治疗注重腧穴配伍,治疗效果明确,且操作便 利 [2] 。本研究旨在分析针灸疗法辅助治疗 AIS 患者的临床 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1 年 7 月至 2023 年 1 月无锡怡 和康复医院收治的 86 例 AIS 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 其分为两组,各 43 例。对照组中男、女性患者分别为22、21 例;年龄 61~75 岁,平均(68.98±4.65 )岁;病程 1~6 h,平均(3.74±1.25)h。观察组中男、女性患者分别 为 23、20 例;年龄 62~74 岁,平均(68.76±4.88 )岁;病 程 2~6 h,平均(3.45±1.34)h。上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有可比性。纳 入标准:①西医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 指南 2018》[3] 中 AIS 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病;②中医诊 断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 )》[4] 中 “中风”的诊断标准;③发病至就诊时间 <6 h ;④经 MRI、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 区存在缺血病灶。排除标准:①生命体征不稳,意识模糊 或需外科手术治疗(如大面积梗死,颈动脉或大脑中动 脉 M1段梗塞需手术取栓);②合并糖代谢性异常;③合 并感染性、血液性或免疫性疾病;④合并先天性疾病、脏 器器质性异变、恶性肿瘤;⑤术前 2 周内服用过抗凝类药 物。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实施,且患者或家 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脱离生命危险后转入康复 病房,制定营养支持、血压、血脂改善措施,并针对性 地进行辅助锻炼(如翻身、桥式运动等)预防下肢深静脉 血栓等高发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增加针灸辅助治疗,施针 者均有 5 年以上针灸治疗经验,头针施用于前顶 - 悬厘、百会- 曲鬓(百会、百合、四神聪等)连线上接力式刺入 3 针,在施针区域消毒后均按照 15° 刺入 25 mm,轻捻转 1 min ;体针直刺,水沟、内关( 25 mm ,提插捻转泻法), 患侧合谷、太冲(25 mm,捻转泻法),中脘、天枢、气 海(30 mm,捻转平补平泻法),三阴交向下与皮肤呈 45° 斜刺 30 mm,提插补法,足三里、阳陵泉向下与皮肤呈 45° 斜刺 35 mm,提插捻转补法,留针 30 min,1 次 /d,针 灸辅助治疗 4 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中医症状评分。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 前,治疗 2、4 周后评估中医症状评分,根据无、轻、中、 重度分别记为 0、1、2、3 分,总计 30 分,分数越高症状 越重 [5] 。②炎症因子。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 4 周后抽取 患者空腹静脉血 3 mL,以 3 500 r/m 离心 5 min,离心半 径 13.5 cm,分离血清,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迈 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BS-600M)检测血 清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1β(IL-1β)、白细 胞介素 -8(IL-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白细胞介 素 -6(IL-6)水平。③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 动功能评分。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 4 周后采用美国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6] 、改良 Barthel 指数 (MBI )[7] 、改良 RANKIN 量表(mRS )[8] 评估, NIHSS 总 分 42 分, 评分越高,提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好;MBI 总分 100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mRS 评级共 7 个等级,评级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行 χ2 检验;计量资料经 S-W 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时间点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 采用 SNK-q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 2、 4 周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 4 周后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均降低,观察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均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 NIHSS、mRS、MBI 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 比,治疗 4 周后两组患者 NIHSS、mRS 评分均降低,MBI 评分升高,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变化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3 讨论
AIS 在发生时和再灌注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非感 染性炎症因子过度表达,导致内皮细胞被过量释放的氧自由基等损伤, 加重血脑屏障损伤, AIS 患者的治疗需要控制 炎症反应, 减轻脑水肿严重程度以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9-10]。 若患者有病情反复,则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侧支循环改 善、神经功能转归, 但 AIS 患者康复黄金窗口较短, 为了 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实施中医康复干预措施具有 必要性。
中医针灸治疗分为头针和体针,其中头针取前顶 - 悬 厘、百会- 曲鬓连线上诸穴位,百会为百脉之所会,百病 所主,百合为五经经气汇聚之所,诸阳之会,两者可醒脑 通窍,通督定痫,清心安神,悬厘通络解表,曲鬓散风消 肿,诸穴相配,可显著改善大脑局部血液供应。体针激发 了机体内脏腑生机,通筋活血,平肝潜阳,从整体改善血 液循环,减轻神经功能受损。所选体针穴位中,水沟上行 入脑,内关和三阴交分属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阴脾经,三 者合用补益肝肾、通筋活血,可醒脑开窍,而合谷、太冲 可宣展气机,中脘、天枢可调理脾胃,与气海合用可弥补 元气,气血调,足三里升脾运胃、阳陵泉疏肝利胆,诸穴 相配达到神安窍利、行气和血的目的,更好地调动患者脏 腑生理机能 [11]。本研究分析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 显示, 与治疗前比, 治疗 2、4 周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 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提示针灸治疗能通过刺 激迷走神经, 更有助于缓解 AIS 患者的肢体障碍, 神经功 能逐渐恢复,症状影响减轻,预后结局与远期生活能力也 有显著改善。针灸可调控相关神经因子表达,修复受损神 经功能,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从而恢复脑组织正常功 能,加快了患者的康复 [12-13]。
本研究中, 与治疗前比, 治疗 4 周后两组患者炎症因 子均降低, 观察组更低, 提示应用常规治疗配合针灸疗法 能够有效减轻 AIS 患者机体炎症反应, 促进症状缓解。由 于 AIS 术后恢复黄金窗口期极短,尽早的改善病灶血液 循环有利于保护受损脑组织,因此 AIS 患者尽早开展针灸 辅助治疗有助于其脑部血液循环尽早改善。本研究中, 与 治疗前比,治疗 4 周后两组患者 NIHSS 、mRS 评分均降 低, MBI 评分升高;且与对照组比, 观察组患者 NIHSS、 mRS 评分均更低,MBI 评分更高,提示针灸疗法配合常 规治疗能够提高 AIS 患者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且 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更高。针灸激发了机体内脏腑生机, 通筋活血, 平肝潜阳, 从整体改善血液运行, 减轻脉络瘀 阻。所选穴位中, 水沟上行入脑, 内关和三阴交分属手厥 阴心包经和足太阴脾经, 三者合用补益肝肾、通筋活血, 可醒脑开窍, 而合谷、太冲可宣展气机, 中脘、天枢可调 理脾胃, 与气海合用可弥补元气, 气血调, 足三里升脾运 胃、阳陵泉疏肝利胆, 诸穴相配达到神安窍利、行气和血 的目的,更好地调动患者脏腑生理机能 [14-15]。
综上, 针灸疗法应用于 AIS 患者中, 能够提高临床疗 效,控制炎症反应,保护神经功能并提高生活能力,值得 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博涵 , 王舒 , 郭扬 , 等 . 基于肠- 脑轴刍议针刺治疗急性缺血 性脑卒中的价值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2021, 28(4): 501-504.
[2] 何永强 . 巨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血 流动力学的影响 [J]. 吉林中医药 , 2018, 38(12): 1468-1471.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 学组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J]. 中华神经科杂 志 , 2018, 51(9): 666-682.
[4]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 . 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 合诊治指南 (2017)[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8, 38(2): 136-144.
[5] 姜超 , 王婷 , 方邦江 , 等 . 益气活血方治疗栓子阳性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病人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的随机对照试验 [J]. 中西医结合 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20, 18(19): 3181-3184.
[6] 申蓬春 , 黄萍 , 于俊杰 . 基于NIHSS 评分分级护理模式对脑出血 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的影响 [J]. 国际护理学杂志 , 2023,42(4): 724-728.
[7] 朱诗苗 , 杨柳 , 李燕 .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 FMA 评分、MBI 评分及 SF-36 评分影响 [J]. 智慧健康 , 2022, 8(11): 83-86.
[8] 张磊 , 刘健民 . 改良 Rankin 量表 [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2012,28(5): 512.
[9] 占道伟 , 钱华 , 杨喜兵 , 等 . 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 神经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J]. 中国针灸 , 2023, 43(5): 489-492.
[10] 丁恩奇 , 全婷婷 , 李桂平 . 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 床研究进展 [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3, 8(10): 1071-1072,1080.
[11] 杜小正 , 王金海 , 秦晓光 , 等 . “三位一体”针法治疗缺血性脑 卒中偏瘫的效果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2015(9): 1087-1090.
[12] 陈安 , 曹霄 , 张慧林 , 等 . 针灸辅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 者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J]. 中国全科医 学 , 2022, 25(3): 331-335.
[13] 祁丽丽 , 韩振翔 , 周一心 , 等 . 互动式头针结合 PNF 技术对缺血 性卒中痉挛性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 [J]. 中国针灸 , 2018, 38(3):234-238
[14] 刘宏伟 , 王一战 , 张小健 . 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 现况 [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8, 20(6): 168-171.
[15] 王泽然 , 巴特 , 孟智宏 , 等 . 针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 环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J]. 针灸临床杂志 , 2022, 38(5): 98-1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