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 2 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为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射阳县人民医 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5 月收治 10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其中合并大血管病变的 27 例患者作为合并大血管病变组, 剩余未 合并大血管病变的 73 例患者作为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筛选影 响 2 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 10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大血管病变 27 例,发生率为 27.00%; 与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组相比较, 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占比、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 )、C- 反应蛋白(CRP )水平 均升高, 患者糖尿病病程延长(均 P<0.05 ),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年龄、总胆固醇(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三酰甘油( TG )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 压、 HbA1c 水平较高、 CRP 水平较高、糖尿病病程较长均是影响 2 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80 、3.142 、3.333 , 2.776 )(均P<0.05 )。结论 合并高血压、HbA1c 水平较高、CRP 水平较高、糖尿病病程较长均是影响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 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上述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风险。
【关键词】2 型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C- 反应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危险因素
2 型糖尿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消 瘦、疲乏无力等,且病程较长,若患者未能予以及时治 疗,则会随着病情进展可诱发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大血管 病变的基本病理改变为在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发生动脉粥样 硬化,主要累及主动脉、脑动脉、冠状动脉等大血管,其 发生与 2 型糖尿病患者机体长期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损 伤及炎症反应、血流变学改变等均密切相关,引发血管结 构变化与功能障碍可能是大血管病变的始动环节。相关研 究结果显示,糖尿病血管病变是其主要并发症,可损伤机 体重要脏器和系统(心、脑、神经系统等) 功能,从而严 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使得患者预后较差 [1] ;且并发大 血管病变,尤其是心、脑血管并发症,是导致 2 型糖尿病 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因此,临床通过有 效分析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并以 此为依据予以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在患者后期治疗及改善 预后中可发挥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临床关于 2 型糖尿 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尚未明确,基于此,开 展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 变的危险因素,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射阳县人民医院 2021 年 1 月 至 2023 年 5 月收治的 10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合并大血管病变的 27 例患者作为合并大血管病变 组,剩余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的 73 例患者作为未合并大血 管病变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 2 型糖尿病 防治指南(2017 年版)》[3] 中 2 型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 且均临床相关检查确诊;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患者同时符合 以下至少一条即可确诊 [4] :①存在足溃疡(因血管病变导 致) ;②脑梗死或脑出血(经影像学检查确诊) ;③经血 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有血管病变;④下肢脉狭窄(广 泛性、不规则) 或节段性闭塞,或内膜中层厚度(颈总动 脉) 增厚≥1.2 mm ;⑤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或既往有 冠状动脉相关治疗史。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②年龄≥18 岁;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有长期 激素应用史;②合并其他类型糖尿病;③各种慢性疾病急 性发作期;④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⑤近 3 个月内接受手 术或介入治疗等。本研究已经射阳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 员会审批并批准实施。
1.2 研究方法 收集、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 括性别(男,女) 、糖尿病病程、年龄、合并高血压 (是,否) 、吸烟(是,否)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 C- 反应蛋白(CRP)、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LDL-C)水平。患者入院后,抽取空腹静脉血 (5 mL),经离心(3 000 r/min,15 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型 号:Astep)检测 HbA1c 水平;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 血清 CRP 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日立诊断产品 (上海) 有限公司,型号:LABOSPECT 008 AS] 检测血清 TC、HDL-C、LDL-C、TG 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单因素分析。收集整理两组患者临床 资料,并对影响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相关 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②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将 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 2 型 糖尿病患者否发生大血管病变作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影响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 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首先 采用 S-W 法检验证实均符合正态分布,以 ( x ±s) 表示, 采用 t检验;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 2 型糖尿 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以 P<0.05 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单因素分析 与 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组相比较,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患者中合 并高血压占比、患者血清 HbA1c、CRP 水平均更高,患者糖 尿病病程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患 者性别、吸烟与否、年龄,以及血清 TC、HDL-C、LDL-C、 TG 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见 表 1。
2.2 影响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 量,赋值说明见表 2。将 2 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发生大血管 病变作为因变量,其中发生大血管病变 =1,未发生大血 管病变 =0,并代入到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中,结 果显示,合并高血压、HbA1c 水平较高、CRP 水平较高、糖 尿病病程较长均是影响 2 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独立 危险因素(OR=3.080、3.142、3.333,2.776),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3 讨论
由于现阶段临床尚无根治 2 型糖尿病的手段,仅依 赖药物治疗、护理干预等过措施进行控制病情,若患者血 糖控制不佳,则会使机体长期暴露于高血糖与糖尿病相 关代谢紊乱的内环境中,高血糖可造成机体组织蛋白质非 酶糖基化,导致血管结构改变或者功能障碍,因此此类患 者易合并多种慢性并发症,其中大血管病变,尤其是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最为常见。临床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主 要为心绞痛、冠心病等,脑血管并发症主要为脑梗死、脑 出血等。此外,常见的大血管病变还包括外周血管病变, 如坏疽、下肢动脉硬化等,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由 于 2 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病变起病比较隐匿,发生早 期常缺乏简便易行、有效的检测方法,通常至患者出现明 显的自觉症状时,病变已发展为不可逆的阶段,导致治疗难度增大,且各种治疗措施效果均欠佳,严重影响患者生 活质量。因此,积极探究影响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 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对于改善 2 型糖尿病患者预后至关 重要。
本研究中, 10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大血管病变 27 例, 发生率为 27.00%, 相较于其他报道 [5-6] 偏低,可 能是由于本研究的患者均来源同一医院,且纳入样本量较 小, 结果可能受影响所致;此外,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 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HbA1c 水平较高、CRP 水平 较高、糖尿病病程较长均是影响 2 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发生 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是,高血压的 发生主要是由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所致,导致血管功能障 碍,引起机体血液循环障碍,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其机 体处于持续的高血压状态,可导致血管壁纤维组织增生, 使得内膜增厚,易造成胆固醇沉积于内膜下,并形成恶性 循环,进而升高大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 [7]。因此,临床针 对高血压患者可通过降压药、合理饮食指导、健康宣教、 适当运动等干预措施以加强控制血压,进而减少 2 型糖尿 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病程越长,则表明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慢 性持续受损过程越长,则高血糖所致的氧化应激损伤越严 重,影响血管壁一氧化氮的表达,继而影响患者血管正 常舒张功能,导致管腔狭窄病变出现,增大血管病变发生 风险;且早发 2 型糖尿病患者肥胖人群居多,病变早期便 会存在严重的糖脂代谢紊乱,随着病情进展,待病程达到 一定程度,便会对机体造成明显的损害,预示早发型 2 型 糖尿病患者较晚发型患者进展更快,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风 险更大。HbA1c 可用于反映机体血糖控制状况,若其水平 较高时,也表明患者处于高血糖状态,易诱发血液流变 学的异常改变,可对大血管壁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促进 管腔内物质积聚于血管壁形成斑块,从而使血管壁的弹性 下降、血管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受损,最终发生大血管 病变;此外,高血糖几乎可能使机体所有的蛋白发生糖 化,生成糖基化终末产物,而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的过程 中会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且血糖本 身也具有一定的损伤内皮细胞的不良作用,因此 HbA1c 水 平较高, 则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风险就越大 [8-9]。因此 对于病程较长、HbA1c 水平较高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应建 议其积极控制血糖,需加强血糖管理,如健康宣教、运动 干预、个性化饮食控制等,以严格控制血糖;并定期接 受相关血管检查,并指导患者掌握预防大血管病变的相关 知识。
2 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糖脂代谢紊乱的情况, 其可激 活机体的血管壁炎症反应, 而 CRP 是机体内介导炎症反应的关键因子,可有效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状态,炎症因子 CRP 大量合成、释放, 进而促进胰岛 β 细胞坏死、凋亡, 形成恶性循环,增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大血管病 变发生率升高 [10-11]。因此,糖尿病的治疗并非仅仅单纯降 糖,还需要及时纠正血脂异常,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改 善机体微炎症状态,临床可定期对患者机体进行血清学检 测,以及时发现血清 CRP 水平异常变化,并予以合理应 用相应抗炎、调脂药物治疗及干预,进而降低大血管病变 风险。
综上, 合并高血压、HbA1c 水平较高、 CRP 水平较高、 糖尿病病程较长均是影响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 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上述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预 防和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风险。但本 研究还存在不足,如单中心、回顾性分析,且纳入样本量 较少,因此仍有待临床继续开展深入研究,探讨影响 2 型 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
参考文献
[1] 周姗 . 早发2 型糖尿病临床特征及大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D]. 大连 : 大连医科大学 , 2012.
[2] 王婧 . 血清可溶性信号素 4D 水平与 2 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研究 [D]. 苏州 : 苏州大学 , 2023.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7 年 版 )[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 2018, 38(4):53
[4] 李安琪 , 刘江华 .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诊断及早期治疗进展 [J].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21, 31(4): 363-368.
[5] 张祎昀 , 刘建民 , 张翼飞 , 等 . 2 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临床相 关因素的探讨 [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 2009, 8(6): 647-649.
[6] 叶森森 , 赵春艳 . 2 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分 析与自我管理 [J]. 宁波大学学报 ( 理工版 ), 2021, 33(6): 114-120.
[7] 王臣廷 , 安向莲 , 吕翠君 , 等 . 2 型糖尿病病人并发大血管病变 的危险因素分析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23, 21(19):3607-3609.
[8] 马波 . 2 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颈 动脉超声的应用价值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 2018, 3(31): 124-125, 160.
[9] 白慧华 , 周铸 , 邓楠 .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 素分析 [J]. 海南医学 , 2018, 29(13): 1802-1804.
[10] 殷文静 . 血清 Hcy、hs-CRP 及 CysC 与 2 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 变的关系研究 [J]. 心脑血管病防治 , 2016, 16(1): 16-18.
[11] 何树荣 , 赵维良 . 高原地区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 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 [J]. 川北医学院学报 , 2019, 34(6):787-7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5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