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研究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对肺部结节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9 月至 2022 年 8 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64 例肺部结节患者, 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肺叶切除术治疗) 和研究组 [ 采用亚 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或肺楔形切除术)治疗 ],各 32 例。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随访 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前与术后 3 个 月肺功能指标,术前与术后 1 、3 、6 个月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 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更少, 手术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更短;与术前比, 术后 3 个月两组患者第 1 秒用力呼气容 积( FEV1 )、用力肺活量(FVC )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MV )均显著降低, 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 术后 1 、3 、6 个月 两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 )评分均逐渐升高, 且术后各时间点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均 P<0.05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对照组 3.12% 对比研究组 6.2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比于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 手术下亚肺叶切除术能够缩短肺部结节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患者肺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少,能够改 善患者生活质量。
肺结节指通过胸部放射发现直径 <3 cm 的实性或亚 实性肺部阴影,有时只有一个出现,有时多发。对于肺部 结节,临床主张尽早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彻底切除病 灶。胸腔镜手术相比于开胸手术创伤小,具有安全性高、 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好等特点,在肺部疾病的治疗中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肺叶切除是治疗肺部结节的标 准术式,但对于老年患者来说,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术,且 对于分布于不同肺叶的原发病灶患者,行肺叶切除术也存 在局限性 [1] 。有研究表明,亚肺叶切除术能够保留更多的 肺组织,有利于患者肺功能的恢复,远期获益与肺叶切除 术相当 [2] 。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和 亚肺叶切除治疗肺部结节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研究提供依 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9 月至 2022 年 8 月句容市 人民医院收治的 64 例肺部结节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两组,各 32 例。对照组中男性 19 例,女性 13 例; 年龄 34~61 岁, 平均(47.76±3.24)岁。研究组中男性 20 例,女性 12 例;年龄 35~62 岁,平均(48.42±3.58)岁。 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 年版)》[3] 中肺部结节的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表现 为肺部结节直径≤3 cm ;无胸膜凹陷征。排除标准:合并 精神及认知障碍;心、脑等合并严重疾病;手术不耐受; 手术前有放疗或化疗史。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 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胸腔镜下手术,术前均常 规进行检查,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全身麻醉后,于患 者双腔气管进行插管,辅助通气,手术方法为对侧通气式 三孔法手术,将患者患侧上肢于托手架固定,于患者第 7、 8 根肋骨间隙中线作一切口,作为观察孔,于第 4、5 肋骨 间隙作一切口,作为主操作孔,于第 7、8 肋间肩胛线 2 cm 处作一切口,作为副操作孔,进行辅助性手柄操作。对照 组患者进行肺叶切除术治疗,使用胸腔镜进行指导,探查 结节情况,标记好后进行肺叶切除,较细的血管使用细线 结扎,直线切割缝合器、白色钉仓处理肺组织,将切除组 织送至检验科进行检查,放置胸腔引流管,缝合切口,术 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包括肺段切除 术、肺楔形切除术的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楔形切除术中, 病灶深面缘肺组织使用血管钳夹闭,靠拢血管钳尖端,保 持和病变部位的距离,楔形肺组织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切 除;肺段切除术中,术前根据 CT 三维重建软件确定靶段 及靶段支气管、动脉、段内及段间静脉,分别予以离断,保留段间静脉,用改良膨胀萎陷法确定肺段间平面,直线 切割缝合器离断靶段肺组织;使用电切器将钉仓插入肺组 织中,小心地旋转和调整钉仓位置,确保正确固定肺叶, 肺切缘无癌残留,将标本从操作孔取出送检,常规放置胸 腔引流管引出胸腔内积气、积血及积液,缝合切口, 术后 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随访 6 个月。
1.3指标观察 ①手术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 间。②肺功能指标。对比术前及术后 3 个月肺功能指标: 使用肺功能测试系统(康尔福盛德国 234 公司;型号: MzsterScreen)检测,包括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 用力肺活量(FVC)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MV)。③生 活质量。通过健康调查简表(SF-36)[4] 评估患者术前及术 后 1、3、6 个月生活质量,总分 100 分,得分越高则患者生 活质量越好。④预后情况。记录术后随访期间患者心率失 常、肺部感染、哮喘发作及支气管胸膜漏等并发症发生情 况及复发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 所有数据,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 量资料均使用 S-W 法检验证实服从正态分布,以 ( x ±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多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 量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 SNK-q 检验。以P<0.05 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 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减少,手术时间、胸腔 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均P<0.05),见表 1.
2.2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 3 个月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小,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与术前比,术后 1、3、6 个 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逐渐升高,且术后研究组升高 幅度更大,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见表 3.
2.4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 相比,研究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肺部结节大多数属于良性,但是结节会不断长大并发 生恶变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会给患者和家 庭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需要及时、积极地接受治疗。目 前多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结节切除,达到彻底治愈效果。 肺叶切除术是胸腔镜下治疗肺结节的重要手术方法,虽然可以彻底地清除肺部的病灶,但是该手术方法需要切除过 多的正常肺组织,不仅手术创伤大,疼痛感强烈,而且降 低患者肺部功能,延长术后恢复时间,心肺功能低下患者 不能耐受该手术方式 [5]。
相较于肺叶切除术,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切除范围 较小,其包含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和肺楔形切除术两种, 造成 的创伤更小,对肺组织的牵拉小,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少, 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6]。本研究中, 研究组患 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 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表明 亚肺叶切除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 术后恢复快。
FEV1 、FVC、MMV 是评价肺功能的常见指标,患者 肺功能越差,指标水平越低。肺部结节对于其肺功能会造 成一定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手术造成的创伤,会 使得其肺功能在短时间内降低,但术后会随着患者的恢复 而逐渐提高。本研究中,术后 3 个月研究组患者 FEV1 、 FVC、MMV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 1、3、6 个月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 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表明亚肺叶切除术对患者肺功能影 响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少,能够改善患 者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为,肺楔形切除术仅利用直线切 割器直接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不需对游离肺门动静脉及 支气管进行解剖,操作简单,能够减小肺部的切除面积, 同时尽可能地保护肺部的正常组织,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因此术后并发症少;肺段切除术虽然手术操作相对复杂, 需要对肺门动静脉及支气管先进行离断,再行超声离断, 但肺段切除术可保留更多肺组织,减少对肺组织的损伤, 因此肺部并发症少,利于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生存质量 显著提高 [7-8]。
虽然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可以精确地切除病变部 位,然而越小的病灶定位越困难, 而病灶越大切除越难。另 外病灶的位置、深度也会影响手术切除操作的难易程度, 可能出现切除不彻底,致使疾病复发,患者需再次行手术 治疗 [9]。本研究中, 两组患者复发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可能与本研究随访时间短有关,这也是本研究的不足 之处。
肺段切除术和肺楔形切除术虽然对肺部结节具有较 好的治疗效果,可以较为精确地切除病变部位,但肺段切 除术符合肺部解剖学特点,需要单独处理肺段的动脉与静 脉,尤其是支气管部分的动脉与静脉,对其进行精确解剖 和处理,手术操作难度大,对术者要求较高。术中对切除 肺段边界的确定是手术的关键,其手术难点在于肺段血管 间的变异及段与段之间无明显断裂使得术中肺段区分相对困难。肺楔形切除不需区分肺段,是一种不符合肺部解剖 学特点的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中直接对病变部位进行 楔形切除,但难以保证切缘阴性。当切除范围较小时,可 能无法达到根治肺结节的目的,当增加切除范围时,则对 肺组织的损伤加大, 不利于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 [10] 。所 以,在采用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时,要对 患者的手术适应证进行全面掌握,应该以病灶的大小、深 度、实性成分比例等为依据,来制定手术方案。在肺楔形 切除术中,要注意明确病变范围、确定切线、准确切除病 变,并尽量降低对残存肺脏的损害。
综上,相比于肺叶切除术,胸腔镜手术下亚肺叶切除 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患者肺功能影 响较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能够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本研究随访时间相对较短,未来还 需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验证不同手术的复发情况,以明 确手术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训夏 , 武韫 , 吕帆真 , 等 . 亚肺叶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老 年磨玻璃结节的疗效比较 [J]. 老年医学与保健 , 2017. 23(3): 183-185.
[2] 孙静 , 黄涛 . 探讨不同胸腔镜手术切除方式治疗肺部小结节的临 床疗效比较 [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 2020. 48(2): 131-133.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 ,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 .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2018 年版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 41(10): 763-771.
[4] 王玉凤 , 商敏 , 关淑芬 , 等 . 老年肺癌患者服用吉非替尼期间 SF-36 生活质量问卷评分的意义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 2015.35(9): 2516-2518.
[5] 王亚洲 , 刘青 , 付茂勇 , 等 . 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 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结节疗效及安全性 [J]. 西部医学 , 2018.30(12): 1829-1833.
[6] 李金友 , 孙振宇 , 谢骏 . 单孔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治疗肺部小结 节 [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 2018. 18(10): 904-907.
[7] 拜都如拉 ·艾尼吐 , 凯撒尔 ·吾甫尔 , 付毅 , 等 . 肺叶切除术和亚 肺叶切除对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肺功能和术后复发的影 响 [J]. 临床外科杂志 , 2021. 29(10): 949-952.
[8] 杨兵 , 胡文文 , 孙仲涛 , 等 . 肺叶切除术和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 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短期预后的影响 [J]. 临床误诊 误治 , 2020. 33(9): 97-101.
[9] 周晓琪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 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 [J]. 现代肿瘤医学 , 2021. 29(20): 3568-3572.
[10] 王宗凯 , 葛明建 . 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时肺切缘 的研究进展 [J]. 中国肺癌杂志 , 2018. 21(6): 498-5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1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