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观察降钙素原(PCT )和 C- 反应蛋白(CRP )在心源性休克并发感染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其诊断价值,为临床预防 与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收治的 80 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是否并发感染分为未并发感染组(50 例)与并发感染组(30 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 12 h 、1 d、3 d 、1 周时的 PCT 、 CRP 水平;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 6 个月生存情况, 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 曲线分析 PCT 和 CRP 对心源性休克并发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入院时及入院后 12 h 、1 d 、3 d 、1 周,并发感染组患者的 PCT 、CRP 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并发感染组;与未并发感染组比, 并发感染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长, 白细胞计数(WBC )、肌钙蛋白(cTn )水平均更 高;经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住院时间长及 WBC 、cTn 、PCT 、CRP 水平高均为影响心源性休克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 与未并发感染组比, 并发感染组患者的 1、3、6 个月生存率更低;PCT 对心源性休克并发感染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均显著高于 CRP(均 P<0.05 )。结论 PCT 和 CRP 水平在心源性休克患者并发感染时明显提升,对心源性休克并发感染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另外住院时间长及 WBC 、cTn 水平高也是心源性休克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加强监护,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心源性休克,感染,降钙素原,C- 反应蛋白,生存情况,诊断价值
心源性休克是一种心内科疾病,主要是在心输出量急 剧减少的情况下发生循环衰竭,会引起心肌大面积缺血坏 死。心源性休克会在多种心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发生,首 要因素为急性心肌梗死。有研究表明,大部分心源性休 克患者在入院 2 d 内死亡,入院时死亡率与总死亡率均较 高 [1] 。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合成过程中的一种中间 产物,正常情况下, PCT 在健康人血液中浓度非常低,在 细菌感染时,肝脏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会合成、分泌 大量的 PCT;C-反应蛋白(CRP)主要是由肝细胞合成的 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期反应蛋白,具有激活补体、免疫调节 等作用, CRP 的变化比其他急性期反应蛋白要快,因此, 观察其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的危重程度及预后 [2]。 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 PCT 和 CRP 对心源性休克并发 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收治的 80 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 床资料,依据是否并发感染分为未并发感染组(50 例) 与并发感染组(30 例)。未并发感染组中女性 21 例,男性 29 例;年龄 21~81 岁,平均(51.30±5.88)岁。并发 感染组中女性 13 例,男性 17 例;年龄 20~80 岁,平均 (50.18±6.2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心源性 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3] 中的诊断标准; 并发感染组患者均存在白细胞计数(WBC)异常升高;脏 器灌注不足者 [ 出现以下至少 1 种可诊断:①精神状态改 变,早期兴奋,晚期抑制萎靡;②皮肤和四肢湿冷、花 斑;③少尿(尿量少于 17 mL/h );④血清乳酸水平高于 2.0 mmol/L] 等。排除标准:入院前合并感染者;合并严 重全身性系统性疾病者;伴严重心脏病、高血压及肾衰者 等。本研究已通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检测方法 ①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后 12 h、1 d、3 d、 1 周采集两组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 5 mL,离心(3 500 r/min, 10 min)后取血清,采用量子点免疫荧光层析法检测血 清 PCT 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 CRP 水平。 ②临床指标检测,患者入院时分别采集两组患者血样,采 集方法同①,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深圳市盛信康科技 有限公司,型号:SK8800)检测血小板计数(PLT)、WBC,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肌钙蛋白(cTn)水平,采用亚胺水解酶法检测肌酐(Cr)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 12 h、 1 d、3 d、1 周 PCT 和 CRP 水平。②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 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合并症、PLT、 WBC、cTn、Cr。③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 标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心源性休克 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④比较两组患者 6 个月生存情况。 ⑤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 PCT 和 CRP 对 心源性休克并发感染的诊断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 ( x ±s) 表示,采用t 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 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 PCT 和 CRP 水平比较 与入院时比,入 院后 12 h、1 d、3 d、1 周两组患者 PCT、CRP 水平均呈先升 高后降低趋势,且并发感染组高于未并发感染组,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2.2 影响心源性休克并发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并发感染 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未并发感染组,WBC、cTn 水 平均显著高于未并发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注: PLT:血小板计数;WBC :白细胞计数;cTn:肌钙蛋白; Cr:肌酐。
2.3 影响心源性休克并发感染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 析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长及 WBC、 cTn、PCT、CRP 水平高均为心源性休克并发感染的影响因 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3.706、3.758、3.773、3.912、 3.896,均 P<0.05),见表 3。
2.4 两组患者生存情况比较 并发感染组患者 1、3、6 个 月生存率均显著低于未并发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4。
2.5 PCT 和 CRP 对心源性休克并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比 较 PCT 对心源性休克并发感染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 均高于 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5、 图 1。
3 讨论
心源性休克患者合并早发性肺炎等相关并发症的概率 较高,会引发感染 [4] 。有研究表明,接受心肺复苏治疗的 心源性休克患者占总数的 45% 左右, 导致其吸入性肺炎的 发生概率提升,同时,通常情况下,其还需要接受亚低温 治疗,从而导致败血症、感染的发生概率提升 [5] 。此外, 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易引起呼吸机相关呼 吸道感染 [6] 。过低的体温会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损害,同 时还会抑制白细胞迁移与吞噬,而机械通气属于侵入性操 作,容易导致机体与外源微生物接触,从而增加感染的风 险。基于此,临床应该充分重视心源性休克并发感染的预 防,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心源性休克多种病因中,急性心肌梗死占第一位,由于急性心肌梗死会显著改变患者机体免疫、炎症水平, 炎症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水平是其生化表现,全身性炎症反 应是其临床表现,因此临床较难将患者预后预测中炎症标 志物的临界值确定下来,但是,患者预后不良与全身性免 疫、炎症反应均有密切关系 [7] 。有研究表明,在病原分离 结果中,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微生物最为 常见,革兰氏阴性菌虽然具有相对较低的检出率,但还是 会出现不同部位的感染[8]。本研究结果表明,入院时及入院 后 12 h、1 d、3 d、1 周, 两组患者 PCT、CRP 水平均呈先 升高后降低趋势,并发感染组均高于未并发感染组;单因 素与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住院时间长及 WBC、 cTn、PCT、CRP 水平高均为影响心源性休克并发感染的 危险因素,入院后 12 h PCT 和 CRP 浓度达到峰值,感染 对其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心源性 休克患者并发感染情况。同时,在感染发生过程中,PCT 和 CRP 也发挥一定的病理与生理作用。PCT 可调节细胞 因子、钙代谢、一氧化氮合成,发挥止痛作用,同时,在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期间感染的预测中, PCT 也是标志物, 此外,在临床诊断与治疗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PCT 也是重要参考指标 [9] 。CRP 能够通过经典途径将补体系统 激活, 从而将受损的心肌细胞溶解并清除, 而 CRP 过量会 导致高炎症反应,从而增加巨噬细胞浸润受损组织及周围 心肌细胞的程度, 提高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金属基质蛋 白 -9 表达, 活化补体系统并进一步损伤心肌。同时, CRP 还会对心肌及外周血细胞造成刺激,增加一氧化氮的过量 产生,一氧化氮在生理状态下保护心脏,但高浓度会对心 肌细胞有细胞毒性,并参与扩张血管,进一步推动心源性 休克并发感染的发展 [10]。
本研究结果表明,并发感染组患者的 1、3、6 个月生 存率均低于未并发感染组,原因可能为心源性休克患者本 身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并发感染后机体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降低,从而进一步增加患者死亡率,因此临床很有 必要在患者入院 1 d 内早期判断其感染情况。本研究结果 表明, PCT 与 CRP 对感染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均较高, 且 PCT 高于 CRP,说明 PCT 和 CRP 在心源性休克并发感 染的预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综上, PCT 和 CRP 水平在心源性休克患者并发感染时 明显提升,对心源性休克并发感染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另外 住院时间长及 WBC、cTn 水平高也是心源性休克并发感染 影响因素, 因此, 临床对于住院时间长及 WBC、cTn 水平 高患者应加强监护,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改善患者预后。然 而,本研究选取样本较少,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闫浩杰 , 岳帅 , 邵钧捷 , 等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侵 入性治疗进展 [J/CD].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 电子版), 2023, 15(3):40-45.
[2] 王天昊 , 高永俊一 , 侯润宇 , 等 . PCT 和 CRP 及外周血 WBC 水 平对预测肝硬化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价值 [J]. 贵州医科大学 学报 , 2019, 44(12): 1443-1447.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急重症学组 , 中华心血管病 杂志编辑委员会 , 杨新春 , 等 . 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8)[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2019, 47(4): 265-277.
[4] 吴华静 , 张萍 , 孙苏阳 , 等 . 心血管重症病房急性心肌梗死心 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预后分析 [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 8(11): 1357-1360.
[5] 程卫 , 周翔 . 中度低温和正常体温对接受静脉- 动脉体外膜肺氧 合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30 天死亡率的影响 [J]. 中华医学杂志,2022, 102(25): 1881.
[6] 祝经韬 , 杜盼盼 , 刘成产 . PEEP 方式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 竭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状况的影 响 [J]. 中国医药导报 , 2021, 18(8): 70-73.
[7] 屈文静 , 卢安东 , 潘晨亮 , 等 .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心肌梗 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 15(2): 251-253, 256.
[8] 梅鸿 , 覃松 , 李康 , 等 .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成 功救治心源性休克合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危重产妇 1 例 [J]. 实用妇产科杂志 , 2022, 38(7): 559-560.
[9] 方妙婵 , 钟孟如 , 张泳仪 , 等 . CRP、PCT、NC 及 NLR 在非小 细胞肺癌化疗后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3, 38(1): 32-35.
[10] 马婕 , 马珂 , 杨新颖 , 等 . 四种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合 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 [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2, 41(5): 476-479, 5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9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