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析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09-05 19:06: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的关系。方法 从我院 2016 年 7 月至 2017 年 7 月收治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律失常的患者中抽选 88 例为实验组,同期抽选健康体检者 91 例为对照组。通过 24h 心电图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对比其心率变异情况。结果 实验组 mean、rMSSD 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SDNN 值低于对照组,而 PNN50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心律失常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严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情况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可以在心血管内科的诊断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心律失常

本文引用格式:张金宏 . 探析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69):82.

\

0引言

高血压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也是很多疾病的危险因素 [1]。在高血压患者当中,左心室肥厚合并心律失常相对比较常见。而心率变异是临床上常见的反应神经系统、心脏以及血管调节功能的重要指标,对心脏及神经功能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检测意义。本文主要探究分析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的关系,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我院 2016 年 7 月至 2017 年 7 月收治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律失常的患者中抽选 88 例列为实验组,同期抽
选健康体检者 91 例列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 88 例患者中最高年龄 84 岁,最低年龄 43 岁,平均(61.3±7.1)岁,患者的病程在 4~25 年,平均(8.9±3.6)年。根据患者的高血压情况可分为Ⅰ级高血压 37 例,Ⅱ级高血压 29 例,Ⅲ级高血压 22 例。对照组 91 例患者中最高年龄 83 岁,最低年龄 44 岁, 平均(60.9±7.4)岁。两组研究对象各项临床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高。

1.2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对其 24h 内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首先,动态心电图。医护人员选取全信息三通道磁带式 24h 动态心电图系统对患者的心率变异情况进行监测记录,并且将监测结果输入到电脑当中,利用电脑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其次,超声心动图。医护人员通过超声心动图对患者左心室厚壁厚度以及舒张末期室间隔进行测定,然后确定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内径,最后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出左心室肥厚的重量指数。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心率变异率作为临床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最后数据采用 SPSS17.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t 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2 检验,当 P<0.05 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结果

2.1两组心律失常情况比较
实验组心律失常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严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 1。

2.2两组心率变异情况比较
实验组 Mean、rMSSD 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SDNN 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
PNN50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 2。

3讨论

与右心室相比,左心室形状更长,肌肉也更为发达,因此,发生左心室肥厚的概率相对比较大。在高血压患者中左心室肥厚联合心律失常十分常见,但是,出现这种症状的患者往往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也会随之增加 [2]。心率变异是一个动态指标,主要反应神经系统活性与心脏交感神经张力、血管调节性等情况。将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联合心律失常患者与正常人群的心率变异情况进行比较,能够从数据中总结相关规律。从而在以后的临床诊断当中,发挥出比较大的作用,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以及高血压引发的心脏病等疾病的诊断。通过及早的诊断,能够更好地确定治疗方案,实施预防措施,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分别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联合心律失常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进行 24h 心率变异监控。研究结果发现,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联合心律失常患者 Mean、rMSSD 值与健康者无明显差异,但是 SDNN 值明显低于健康者, 而 PNN50 值明显高于健康者,心律失常情况也明显比健康者严重。该研究结果与奚彩云,孟娟 [3] 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中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与健康人群相比,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情况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可以在心血管内科的诊断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军 , 鲍玲 , 杨小月,等. 丹参酮Ⅱ A 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疗效观察 [J]. 山东医药 ,2014,15(44):48-49.
[2]孟昊 , 胡元会 , 宋庆桥,等. 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研究 [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5,13(1):31-34.
奚彩云 , 孟娟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30(14):2136-2137

《探析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905/20180905071032707.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8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