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亚低温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09 15:38: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亚低温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该院收治的 86 例 ACI 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 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静脉 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两组均治疗 2 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卒中量表(NIHSS) ] 评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氧化应激指标 [ 丙二醛(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水平,以及 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35%(41/43) , 高于对照组的 81.40%(35/4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治疗后, 观察组 NIHSS 评分、MDA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BDNF、SOD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亚低温联合静脉溶栓治疗 ACI 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 BDNF 水平, 改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降 低 NIHSS 评分,效果优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
  Effects of mild hypothermia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HU Chunmu

  (Second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Jiamusi City, Jiamusi 154000 Heilongjiang,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s of mild hypothermia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86 ACI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May 2020 to May 2021.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3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On this basi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ild hypothermia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2 weeks. The clinical efficacy,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the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level, the oxidative stress index levels [malondialdehyde (MDA),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35% (41/43), which was higher than 81.40% (35/4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NIHSS score and the MDA level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BDNF and SO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s: Mild hypothermia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ACI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and the BDNF levels, improve the level of oxidative stress indexes, and reduce the NIHSS score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Key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Alteplase; Mild hypothermia; Neurological deficit; Oxidative stress;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急性脑梗死(ACI)是指脑血供突然中断而导 致的脑组织坏死。ACI 病情进展较为迅速,且致残 率、致死率均较高 [1-2] 。现阶段,临床多采取早期 静脉溶栓来疏通闭塞的血管,但静脉溶栓治疗时间 窗狭窄,部分患者丧失溶栓机会 [3] ,因此尽早进行 脑保护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极为重要。亚低温疗法 是神经内科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其通过物理手段 调节机体体温,降低脑氧代谢率,具有一定程度的脑保护作用 [4]。本文观察亚低温联合静脉溶栓治疗 ACI 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 本院收治的 86 例 ACI 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 标准:符合《神经病学》中 ACI 诊断标准 [5] ;经头 颅 CT 检查确诊; 无静脉溶栓与亚低温治疗禁忌证; 年龄 >18 岁;发病至入院时间 <4.5 h;脑功能损害 体征持续超过 1 h;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8 分。排除 标准: 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 合并肝、肾功能不全; 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药物无法控制的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既往有脑部手术史;合并全身性活 动出血;处于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家属均知情本研 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 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 观察组各 43 例。对照组女 21 例, 男 22 例; 年龄 39~70 岁, 平均(53.45±1.86) 岁; 梗死部位: 基 底节 29 例,脑干 8 例,小脑 6 例;合并症:高血 压 25 例, 糖尿病 18 例。观察组女 20 例, 男 23 例; 年龄 40~71 岁, 平均(53 .52±1.91)岁; 梗死部位: 基底节 30 例,脑干 8 例,小脑 5 例;合并症:高 血压 26 例,糖尿病 1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行降颅压、吸氧、抗凝 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静脉溶栓治疗。予以注 射用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 国 药 准 字 SJ20160055.50 mg)0.9 mg/kg, 与 0.9% 氯化钠注射液 100 mL 混合均匀,将总量的 10% 静脉推注,剩余 90% 于 1 h 内静脉泵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采用 亚低温治疗仪(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粤械注准 20182260515) , 患者头部以降温帽包裹, 启动治疗仪,控制水温为 6~12 ℃,控制鼓膜温度 为 33~35 ℃,持续 24 h。低温治疗结束后取红外辐 射进行复温, 复温速度为 0.5 ℃ /h,12~20 h 内恢 复患者体温。两组均治疗 2 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美 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 [6] 。痊 愈:NIHSS 评分下降 >90%; 显效:NIHSS 评分下 降 46%~90%; 有 效:NIHSS 评 分 下 降 18%~45%; 无效: NIHSS 评分下降 <18%。总有效率 =(痊愈 + 显 效 + 有 效) 例 数 / 总 例 数 ×100%。(2) 比 较 两组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水平。采用 NIHSS 评估神经功能损伤程 度, 总分42分, 分数越高表明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 5 mL,离心后取血清,采用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BDNF 水平。(3)比较两组 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 (4)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 数据,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35%(41/43) , 高于对照组的 81.40%(35/4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和血清 BDNF 水平 比较 治疗前, 两组 NIHSS 评分、血清 BDNF 水 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 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 照组,两组 BDNF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2.3 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 前,两组 MDA、SOD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 MDA 水平均低于 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 SOD 水平均 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见表 3.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 率为 11.63%(5/4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6.98% (3/43) ,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见表 4.
\

  3 讨论

  ACI 发病机制复杂,与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 导致的大脑动脉狭窄和堵塞有关 [7-8] 。患者多出现 运动、感觉等功能异常,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危及 生命安全 [9-10] 。因此,尽早疏通堵塞血管是改善患 者预后的关键。

  目前,临床多采取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 尿激酶等药物可以使血管内堵塞的血栓溶解,促使 闭塞血管再通,恢复梗死区域血供,进而改善神经 功能,但治疗过程中会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体温升 高,有加重脑出血的风险 [11-12] 。因此,更为安全有 效的联合治疗措施成为临床研究重点。

  亚低温治疗通过物理手段,将患者体温降至 30~35 ℃,可降低脑细胞能量代谢速率,减少氧自 由基生成及细胞内钙超载,进而减少神经元坏死和 凋亡,保护神经功能 [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 组治疗总有效率及 BDNF、SOD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NIHSS 评分、MDA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亚低 温联合静脉溶栓治疗 ACI 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减 轻神经功能损伤和氧化应激反应, 提高 BDNF 水平。 分析原因为亚低温治疗通过物理手段降低患者体 温,可有效降低脑细胞代谢水平,抑制内皮素的生 成与释放,加快一氧化氮的分泌与形成,保护血管 内皮功能,继而显著降低脑缺氧损伤程度,减轻神 经功能损伤 [15-16] ;亚低温治疗还可有效改善大脑皮 层功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生长,进而提高 BDNF 水 平。同时,亚低温治疗可通过调节脑血流情况,改 善细胞能量代谢,进而降低氧自由基的生成与脑氧 代谢率,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 [17-18]。
\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亚低温治疗未增加安 全风险。

  综上所述, 亚低温联合静脉溶栓治疗 ACI 患者 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 BDNF 水平,改善氧化应激 指标水平,降低 NIHSS 评分,效果优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

  参考文献

  [1] 谭文刚 . 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1):85-88.
  [2] 袁山旗,赵红敏,张西安,等 . 机械支架介入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 响 [J]. 陕西医学杂志,2019.48(2):237-240.
  [3] 王朝斌,侯立刚 . 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中重度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 13(1) :37-39.
  [4] 潘杨军,阳建国,郑银元,等 . 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效果比较 [J]. 中华神经医学杂 志,2020.19(7):677-682.
  [5] 吴江,贾建平 . 神经病学 [M]. 3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79-191.
  [6] 陶子荣 . 我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信度、效度及敏感度的评价 [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9. 30(3) :283-285.
  [7] 井先成 . 局部亚低温配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 [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20):15-17.
  [8] Li C, Hu L,Zhao J, et al. Effect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combined with mild hypothermia on the levels of IL-1β,IL-6. ICAM-1 and MMP-2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J]. Exp Ther Med,2022.23(3):223.
  [9] 徐金辉,杨艳萍 . 亚低温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J]. 中国实用医刊,2021.48(17):68-71.
  [10] 赵新侠 . 局部亚低温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大面并发症、MUIS-A 评分均为尿毒症 MHD 患者疲乏 的危险因素,家庭关系为尿毒症 MHD 患者疲乏的 保护因素。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674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