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4 月至 2022 年 5 月于该院化疗的 195 例中青年 AL 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化疗后是否发生出血事件将患者分为出血组 61 例和未出血组 134 例。收集并比较 两组临床资料, 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患者化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BMI、高血压、糖尿病、吸烟、 饮酒、AL 类型、化疗次数、留置导尿管情况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出血组经常熬夜、合并感染 、长时 间粒细胞缺乏占比均高于未出血组, 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未出血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经常熬夜、合并感染、长时间粒细胞缺乏均是中青年 AL 患者化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OR>1. P<0.05) ,高水平纤维蛋白原、血小 板计数均是中青年 AL 患者化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保护因素(OR<1. P<0.05)。 结论: 经常熬夜、合并感染、长时间粒细胞缺乏均是中青年 AL 患者化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高水平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均是中青年 AL 患者化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保护因素。
【关键词】 中青年,急性白血病,化疗,出血事件,感染,粒细胞缺乏,纤维蛋白原,影响因素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eeding events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after chemotherapy
JI Yuhan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of Nanyang Second General Hospital, Nanyang 473000 Henan,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eeding events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AL) after chemotherap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95 young and middle-aged AL patients who received chemotherapy in the hospital from April 2018 to May 202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whether bleeding events occurred after chemotherapy,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bleeding group (61 cases) and non-bleeding group (134 cases).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llected and compare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eeding events in the patients after chemotherapy.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age, BMI, hypertension, diabetes, smoking, drinking, AL type, number of chemotherapy, indwelling catheter and serum albumin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proportions of frequent staying up late, combined infection and days of long-term granulocyte deficiency in the bleed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bleeding group; the fibrinogen level and the platelet cou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non-bleeding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frequent staying up late, combined infection and days of long-term granulocyte deficiency were all risk factors for the bleeding events in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AL after chemotherapy (OR>1. P<0.05); while high levels of fibrinogen and platelet count were the protective factors (OR<1. P<0.05). Conclusions: Frequent staying up late, combined infection and days of long-term granulocyte deficiency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bleeding events in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AL after chemotherapy, while high levels of fibrinogen and platelet count are the protective factors.
【Keywords】 Young and middle-aged; Acute leukemia; Chemotherapy; Bleeding event; Infection; Granulocyte deficiency; Fibrinogen; Influencing factor
急性白血病(A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 克隆性疾病,中青年发病率较高 [1] 。化疗是治疗 AL 的主要手段,但可能引发骨髓抑制,加重凝血 功能异常,引发出血事件 [2-3]。AL 患者本身存在凝 血功能异常,一旦发生出血,止血极其困难 [4-5]。探讨 AL 患者化疗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进行早期 干预,有助于降低化疗后出血发生率,改善预后。 基于此,本文分析中青年 AL 患者化疗后发生出血 事件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4 月至 2022 年 5 月于本院化疗的 195 例中青年 AL 患者的临床 资料。纳入标准:符合 AL 诊断标准 [6] ;经血常规、骨髓细胞学等检查确诊;年龄 18~59 岁;临床资料 完整。排除标准: 认知障碍; 心、肝、肾功能不全; 有精神病史;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根据化疗后是否 发生出血事件将患者分为出血组 61 例和未出血组 134 例。
1.2 方法 采用本院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 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 、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经常熬夜(每 周熬夜次数≥ 3 次) 、AL 类型 [ 急性淋巴细胞白 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化疗 次数、留置导尿管、合并感染等资料,并在入院当 天检测血常规,记录患者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 绝对值 <0.5×109/L,缺乏时间≥ 10 d 为长时间缺 乏)情况、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计数及白蛋白 水平。
1.3 观察指标 (1)中青年 AL 患者化疗后发生 出血事件的单因素分析。(2)中青年 AL 患者化 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多因素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 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青年 AL 患者化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单因素 分析 两组性别、年龄、BMI、高血压、糖尿病、 吸烟、饮酒、AL 类型、化疗次数、留置导尿管情 况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 出血组经常熬夜、合并感染情况、长 时间粒细胞缺乏占比均高于未出血组,纤维蛋白原 水平、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见表 1.
2.2 中青年 AL 患者化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多因素 分析 以化疗后是否发生出血事件为因变量(发 生 =1. 未发生 =0), 以表 1 中 P<0.05 的因素作为 自变量,赋值见表 2;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熬夜、合并感染、长时间粒细胞缺乏均为中青 年AL患者化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 OR>1. P<0.05) ;高水平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均为中青年 AL 患者化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保护因素 ( OR<1. P<0.05)。见表 3.
3 讨论
AL 患者化疗后出血与血小板计数异常、凝血 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可危及患者生命 [7] ,故明确 中青年 AL 患者化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 对改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本研究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经常熬夜、合并感染、长时间粒细胞缺乏均 是中青年 AL 患者化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 高水平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均是中青年 AL 患 者化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保护因素。分析原因:(1) 经常熬夜。经常熬夜影响肝脏排毒和自我修复,而 肝功能受损后纤溶酶原抑制物的合成减少,引发出 血倾向 [8]。建议告知患者规律作息, 并嘱家属监督, 以降低化疗后出血发生风险。(2)合并感染、长 时间粒细胞缺乏。粒细胞缺乏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 低下,引发感染、炎性细胞浸润,导致血管内皮功 能紊乱, 血小板被破坏, 增加出血风险 [9-10]。建议 患者入院后积极预防感染, 降低出血发生风险。(3) 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为凝血因子, 参与凝血过程,发挥止血作用。而血小板具有黏附 作用,能释放血管收缩物质和各种促凝物质,发挥 止血作用 [11] 。若 AL 患者化疗后出现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计数下降应及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和凝血因 子,预防出血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经常熬夜、合并感染、长时间粒细 胞缺乏均是中青年 AL 患者化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高水平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均是中 青年 AL 患者化疗后发生出血事件的保护因素。
参考文献
[1] 姚辉,张萍,杜思怡,等 . 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J]. 天津护理,2022.30(5):521-525.
[2] 史瑞,温静,吴雯,等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 vWF、TM、FDP 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J]. 海南医学,2022. 33(23):3064-3067.
[3] 谭卡, 何深, 匡霞, 等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特点与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2.32(8):1144-1148.
[4] 许芳,胡宏,吴华新,等 .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出血死亡因素分析 [J]. 西部医学,2014.26(10):1283-1285.
[5] 刘宇,陈娇 . 白血病化疗期出血的预防护理 [J]. 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6):168.
[6] 张之南,沈悌 .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M]. 3 版 .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5-27.
[7] 李欲航,胡亮钉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进展 [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0.18(1):14-16.
[8] 田轩瑜,路明,杨荟圆,等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致死性出血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 [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33(11):1142-1144.
[9] 敬雪明,李铃,敬雨佳,等 . 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J]. 重庆医学, 2016. 45(7):957-961.
[10] 梁月雄, 黄鹏程, 李冰, 等 . 血清 G-CSF 和 IL-11 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化疗感染和出血的关系分析 [J]. 中国医 学创新,2018.15(2):69-72.
[11] 卜广瑞,张艳敏,李晓梅 . 人纤维蛋白原纠正急性白血病患 者凝血功能障碍及控制出血事件的临床效果 [J]. 血栓与止血 学,2022.28(2):239-2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6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