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21 11:27: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肝硬化失代偿期(DC)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150例DC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估患者治疗1个月时的医学应对方式,并将其分为积极应对组和消极应对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C患者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150例患者中,68例倾向于消极应对,占45.33%(68/150);两组年龄、肝硬化类型、性别、婚姻状况、医疗付费方式、合并其他慢性病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极应对组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家庭功能差占比均高于积极应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家庭功能差均为DC患者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家庭功能差均为DC患者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医学应对方式;影响因素;家庭功能;疾病不确定感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dical coping styles in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GUO Lidan

  (Department of Infection Control of Xiay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Shangqiu 476400 He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status of medical coping style in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DC)and to analyze its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150 DC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uly 2021.The 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medical coping styles of the patients at 1 month of treatment.They were divided into positive coping group and negative coping group.The baseline dat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DC patients’tendency to adopt negative coping were analyzed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Among the 150 patients,68 had a higher negative coping tendency,accounting for 45.33%(68/150).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type of cirrhosis,gender,marital status,medical payment method,and proportion of other chronic diseas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proportions of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and below,high level of disease uncertainty and poor family function in the negative cop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positive coping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and below,high level of disease uncertainty,and poor family function were risk factors for the DC patients’tendency to adopt negative coping(P<0.05).Conclusions: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and below,high level of uncertainty in illness,and poor family function are all risk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C patients'tendency to adopt the negative coping style.

  【Keywords】Decompensated cirrhosis;Medical coping style;Influencing factor;Family function;Disease uncertainty

  肝硬化失代偿期(decompensatory cirrhosis,DC)患者多伴有食欲减退、消瘦、下肢水肿、腹胀等症状,且长期遭受病痛折磨,需要家庭成员的精心照料和支持,会对家庭产生较强的负罪感与自卑心理,加重患者心理负担,易出现抵触、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降低治疗信心及勇气,进而采取回避、屈服等消极医学应对方式[1]。已知积极的医学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患者精神紧张,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2]。因此,临床需积极探究可能影响DC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本文观察DC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本院接收的150例DC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DC诊断标准[3],经CT、肝功能等检查确诊;意识清楚,依从性好,可完成本研究相关调查。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大疾病,如脏器功能不全、肿瘤;既往存在酗酒、药物依赖史;既往存在肝脏手术史;存在原发性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不了解自身真实病情;入组前6个月内遭受其他重大创伤性事件;治疗时间<1个月;治疗期间转院;治疗期间因病情加重或其他原因死亡。其中男103例,女47例;婚姻状况:未婚/离异/丧偶24例,已婚126例;年龄38~63岁,平均(51.05±3.59)岁。

  1.2方法(1)医学应对方式评估与分组方法:患者治疗1个月时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评估[4],问卷包括屈服、面对、回避3个维度,分别有5、8、7个条目,合计20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各维度原始分=各维度对应条目计分之和,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标准分,将积极应对倾向较高的患者纳入积极应对组,将回避、屈服应对倾向较高的患者纳入消极应对组。(2)基线资料采集: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前向患者详细介绍调查内容、目的、意义等相关事项。询问并记录患者年龄、肝硬化类型(病毒性、酒精性、其他)、性别(男、女)、婚姻状况(已婚、未婚、离异、丧偶)、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及以上)、医疗付费方式(医保、自费)、合并其他慢性病(是、否);于治疗1个月时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adult,MUIS-A)评估患者疾病不确定感[5],共32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32~160分,32~74分为低水平疾病不确定感,75~117分为中等水平疾病不确定感,118~160分为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采用中文版Feetham家庭功能量表(feetham family functioning survey,FFFS)评估家庭功能[6],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1~7分,采用Porter计分法测量现实状况与期望之间的差异,得分越高,表明期望与现实状况的差异越大,患者家庭功能越差,以分值范围中间值75分为标准,≤75分为家庭功能良好,>75分为家庭功能差。

  1.3观察指标(1)统计医学应对方式结果。(2)比较两组基线资料。(3)DC患者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学应对方式结果150例患者中,68例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占45.33%(68/150)。

  2.2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消极应对组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家庭功能差占比均高于积极应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肝硬化类型、性别、婚姻状况、医疗付费方式、合并其他慢性病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论文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论文

  2.3 DC患者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Logistic回归分析将DC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作为因变量(“积极应对”=0,“消极应对”=1),将表1中P<0.05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并赋值,见表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家庭功能差均为DC患者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3讨论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生活中遇到应激事件或面对逆境时,而采取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措施[7]。DC患者病情较重,可引发难治性肝腹水、脾功能亢进等严重并发症,且症状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易使患者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从而采取消极应对方式[8]。本研究结果显示,150例患者中,68例倾向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占45.33%。提示DC患者消极应对率较高,因此,积极寻找DC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家庭功能差均为DC患者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为有以下几个方面。(1)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相比,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获取疾病及相关治疗知识的渠道较少,对疾病缺乏充分了解,且常无法识别所获取疾病相关知识的正确性,从而导致其对疾病及治疗产生错误认知,易因疾病而产生恐惧、无助等负面情绪,进而降低治疗信心,采取消极应对方式面对疾病。对此建议,医护人员需向患者讲解生活中关于疾病与治疗的错误信息,指导患者从医院宣传手册、微信公众号或其他正规渠道获取相关知识,提高对疾病的正确认知,消除负性情绪,从而采取积极应对方式面对疾病。(2)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是因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较少,无法准确预测疾病结果而产生的认知感受[9]。疾病不确定感较高的患者对疾病诊断、复杂的治疗及护理缺乏正确认知,无法准确预测疾病及自身状况,易失去对疾病的掌控感,产生无能为力、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降低治疗信心,进而采取消极应对方式面对疾病[10-11]。对此建议,医护人员可通过宣传手册、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并及时疏导其负性情绪,从而增加治疗信心。(3)家庭功能差:家庭功能较差的患者缺乏来自家人的关心与支持,容易产生孤独、无助等不良情绪,无法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失去面对疾病的勇气与信心,从而采取消极应对方式面对疾病[12-13]。对此建议,医护人员应嘱咐家属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与陪伴,为其营造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使其感受到更多温暖与支持,减轻心理压力[14]。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两组年龄、肝硬化类型、性别、婚姻状况、医疗付费方式、合并其他慢性病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为DC病程较长,需长期治疗,任何年龄段及性别的患者均会担心疾病对自己及家庭带来较大负担,从而产生一定负性情绪,因此不同年龄段、性别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差异不明显。不同类型的肝硬化均会对肝脏产生慢性持续性损害,且患者治疗时间及花费相差不多,而患者负性情绪大都是因疾病对自身产生的影响及长期治疗所产生的费用所致,因此患者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无明显差异。正常情况下,已婚患者可获得来自配偶的照护与支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负性情绪,增加治疗信心,并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但多数未婚、离异、丧偶的患者住院期间也会得到病友、医护人员的照护与陪伴,享受同样的温暖,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心理状况,促使其积极面对疾病。因此,不同婚姻状况的患者应对方式并无较大差异。较多DC患者会因治疗费用而产生焦虑、无助等负面情绪,从而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且相对于自费患者,有医保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通过医保报销一部分费用,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从而缓解负性情绪。但随着职工医疗保险及农保的普及,自费患者相对较少,而本研究所纳入的样本量又相对较少,因此不同医疗付费方式患者的心理状况无明显差异。合并慢性病的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差,会降低其对治疗的耐受性,易产生负性情绪,从而更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但合并慢性病的患者在治疗肝硬化的同时也会对各种慢性病进行对症治疗,减轻慢性病对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快速控制病情,增加患者治疗信心。因此,合并慢性病不会对DC患者应对方式产生较大影响。

  综上所述,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家庭功能差均为DC患者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匡丽佳.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4):36.

  [2]唐淑芬,林丽霞,郑燕香,等.正确行为训练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11):1551-1553.

  [3]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19-428.

  [4]沈晓红,姜乾金.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701例测试报告[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1):18.

  [5]许淑莲,黄秀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之中文版测试[J].护理研究,1996,4(1):59-68.

  [6]张莹,魏珉.中文版Feetham家庭功能量表的信效度[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22-25.

  [7]王在远.心内科护理单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8):2772-2774.

  [8]张莉莉,许天然,李红艳,等.肝硬化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J].北京医学,2017,39(7):736-740.

  [9]牛小霞,孟园,徐碧海,等.丙型肝炎患者首次抗病毒治疗前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13):16-20.

  [10]郭素梅.微信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9):1689-1690.

  [11]陶金冉,邱光伟,张倩,等.消化道早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护理,2019,11(4):277-280.

  [12]刘宏丽,赵秋利,杨丽,等.卒中后抑郁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20,19(1):71-75.

  [13]李艳艳,单岩,刘赛赛,等.家庭功能在中青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对方式与希望水平间的中介效应[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7):1325-1329.

  [14]雷秀雯,袁梅菊,张婷婷,等.青少年抑郁症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5):2470-24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523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