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对患者炎症因子、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0 年 7 月至 2022 年 4 月期间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 76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38 例。所有患者均给予 常规治疗(脱水、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细胞的药物等), 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康复训练, 在病情稳定 3 周后开展简单的日常活动能力训 练,观察组患者在病情稳定 1 周内接受早期综合康复疗法,两组患者均治疗 1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功能恢复情况、炎症因子 水平、神经因子水平改善情况。 结果 与治疗前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 ( TNF-α ) 、白细胞介素 -6 ( IL-6 )、 C- 反应蛋白( CRP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 水平均降低,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 两组患者 Barthel 指数( BI ) 量表、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FMA ) 评分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 NGF ) 、神经营养因子( NTF ) 水 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 P<0.05 )。 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经由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其脑神经受损情况可以得到显著改善, 炎症状态得以缓解,有利于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恢复,进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疾病,随着内科治疗、神经外科 手术水平的提升,使得脑卒中救治率显著提升,但是疾病 会诱发一系列后遗症,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程度不一的肢体 功能障碍,以偏瘫最为常见,该类患者需要长时间照护, 使得医药费、护工费等显著增多,加重患者家庭、社会等 所承受的负担。为缓解医疗压力,临床会对偏瘫患者进行 康复训练,该干预形式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 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常规康复治疗实施时间较晚,在改善 患者神经功能方面和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欠佳 [1]。 因此,有研究提出,可对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疗法,即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后即可开始, 此时不要求患者完全清醒,但要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其 涉及内容全面,如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即通过反 复训练刺激患者部分脑细胞产生功能代偿,加快血液循环 速度,并促进患者肌力改善,以此达到帮助其恢复日常生 活的目的 [2] 。本研究旨在评价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脑 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0 年 7 月至 2022 年 4 月期间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 76 例脑 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8 例)中男、女患者 分别为 20、18 例;年龄 40~74 岁,平均(58.84±5.26 )岁;左侧、右侧偏瘫分别为 21、17 例。观察组( 38 例) 中男、女患者分别为 19、19 例;年龄 41~73 岁,平均 ( 58.78±5.33 )岁;左侧、右侧偏瘫分别为 22、16 例。性 别、年龄、偏瘫部位等资料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 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3] 中关于脑卒中偏瘫的诊断标 准者;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者;生命体征稳定者等。排除标 准:既往存在痴呆病史者;四肢瘫痪者;充血性心力衰竭 者;卒中后抑郁、伴有严重精神障碍者等。患者或家属签 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常规治疗(脱水、降低颅 内压、营养神经细胞的药物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 实施基础康复训练,在病情稳定 3 周后开展简单的日常活 动能力训练,如洗漱、穿衣等,30 min/ 次,1 次 /d,治疗 周期为 1 个月。观察组患者在病情稳定 1 周内接受早期综 合康复疗法,详情如下:①运动疗法:急性期患者卧床时 保持良肢位,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关节被动运动,训 练强度由小至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健侧肢体同时配 合训练,30 min/ 次,3次 /d,之后逐渐增加主动训练,利用健侧带动患侧开展体位转换、臀桥运动等,20 min/ 次, 2 次 /d,根据患者恢复期肢体康复结果制定坐位平衡、站 立平衡训练,康复期可逐步过渡至步行练习、日常生活活 动训练,训练过程中,让患者家属掌握辅助训练、护理的对策,30 min/ 次,2 次 /d。②稳定期给予患者物理因子 疗法:采用中频脉冲治疗仪(河南迈通医疗器械集团有 限公司,型号:ZP-A8)进行电治疗:将正负电极放在患者 瘫痪肌群,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定治疗强度,20 min/ 次,1 次 /d。采用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珠海和邦医疗健康科技 有限公司,型号:HB-900)进行照射治疗:开展局部照射 治疗,选用间歇照射模式,输出功率为 20%~40%,照射 4~5 s ,暂停 1~2 s ,单次照射时间为 7~10 min,1 次 /d。采 用直流感应电疗机(汕头达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 DL-Z Ⅱ)进行电针疗法:刺激偏瘫侧肢体腕、踝背伸肌 肌肉。若患者肌群存在主动收缩情况,则以肌电生物反馈 电进行刺激, 1 次 /d,20 min/ 次。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比较。采用美国国 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 [4] (总分 42 分,分值 越高,神经缺损情况越严重)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采用 Barthel 指数(BI)量表 [5] (总分 100 分,分值越高,日 常生活能力越强)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测量;采用 Fugl- 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 [6] (总分 100 分,分值 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优异)进行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测 量。②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包括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 ( TNF- α )、白细胞介素 -6 ( IL-6 )、C- 反应蛋白(CRP )。 治疗前后在患者空腹时进行采血操作( 5 mL),离心取血 清( 3 000 r/min,10 min),以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验。③患者神经因子水平比较。血样采集、血清制备、检测方 法同②, 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 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NTF)水平。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本研究 NIHSS、BI、FMA 评分,血清 TNF- α、IL-6、CPR、 NSE、NGF、NTF 水平等计量资料经 S-W 法检验均符合正 态分布,以 (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均降低,BI、FMA 评分均升高,且观 察组较对照组 NIHSS 评分降低,BI、FMA 评分升高,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 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神经因子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两组患者血清 NSE 水平均降低,血清 NGF、NTF 水平均 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 NSE 水平降低,NGF、NTF 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3 讨论
脑卒中经由常规治疗后仍会伴有诸多后遗症,其中偏 瘫是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其与脑部血管阻塞、破裂等相 关。现如今, 康复训练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主要方案, 该训练能够对未受损区域的运动皮质功能产生影响,使之 重组速度加快,进而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降低患者肌 肉萎缩风险。常规康复训练,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 患者运动功能,但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还应采取更为有效的康复方案。
早期综合康复疗法重视早期对偏瘫患者进行干预,采 取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恢复患者运动功能,该方法 能够最大程度上与机体正常发育模式相符合,其中运动疗 法能够防止患者长期卧床引起的肌肉萎缩、肌力降低、关 节挛缩等发生,并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关节功能 [7] 。中频 脉冲电治疗能够对偏瘫肢体的肌肉进行刺激,从而使神经 纤维激活,提高患者肌肉张力,并且局部血液回流速度加 快,可有效促进局部新陈代谢,进而改善偏瘫症状。红外 偏振光照射治疗可产生光针刺激、温灸效应等物理因子, 在对神经根、神经干、神经节进行照射时,能够促使偏瘫 部位产生电磁感应、光化学、辐射热效应等,具有扩张血 管的重要功效,并且还能够对肌肉进行松弛,有助于抑制 交感神经兴奋度 [8] 。物理因子疗法不会对机体造成损伤, 并且不存在感染风险,易于操作,适应范围广,能够满足 多类型偏瘫患者的治疗需求。本研究中,治疗后,较对照 组,观察组患者 NIHSS 评分降低,BI、FMA 评分升高, 表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能够改善神经功能,提 高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有研究指出,炎症反应与急性脑卒中后偏瘫发生存在 一定关系,在血栓作用下,脑组织内氧供、血供不足,致 使氧化应激反应被激活,TNF-α 、IL-6、CRP 等炎症介质 大量释放,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 [9] 。此外,当患者发生脑 组织缺氧、缺血时,神经细胞将出现变性、坏死,并且血 脑屏障被破坏, 神经细胞中NSE 将扩散入血液中, NSE 水 平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NGF、NTF 是神经 细胞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其水平升高能够促进相关蛋白 的合成及神经细胞生长、发育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本研究 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和神经因子比较,观察组患 者较对照组患者血清 TNF-α 、IL-6、CRP、NSE 水平升高, 血清 NGF、NTF 水平降低,表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 中偏瘫能够改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分析其原因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虽然遭 受损伤,但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功能仍然具有重组与重塑 能力,故尽早开展康复治疗,能够向中枢神经系统输入大 量感觉冲动,加速建立脑侧支循环,刺激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发育,修复缺损的脑神经,恢复神经 功能,并且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大脑缺血、缺氧状 态,从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其康复效果提高,改善 患者预后 [10]。
综上,脑卒中偏瘫患者经由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够 使患者肢体功能得以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得以提高,并减 轻炎症反应, 修复缺损的脑神经,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许梦雅 , 朱庆华 , 贾艳露 , 等 . 基于交互抑制理论的肢体康复锻炼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实用神 经疾病杂志 , 2022. 25(2): 192- 196.
[2] 贾秀贤 , 雷少军 , 刘卫霞 , 等 . 早期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J]. 广东医学 , 2016. 37(18): 2806-2808.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J]. 中华神经科杂 志 , 2018. 51(9): 666-682.
[4] 郭宇闻 , 杨登法 , 杨铁军 , 等 . 扩散张量成像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价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价值 [J]. 中华老 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8. 20(10): 1054- 1057.
[5] 李小峰 , 陈敏 . 改良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的设计与应用 [J]. 护理研究 , 2015. 29(5): 1657- 1658.
[6] 寇程 , 刘小燮 , 毕胜 . 四种上肢功能评定量表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信度研究 [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2013. 35(4): 269-272.
[7] 毛媛 , 朱芸 , 张天照 . 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8. 36(5): 624-626.
[8] 陈俊英 . 中频结合红外偏振光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 2018. 31(17): 2669-2671.
[9] 王华 , 杨柳明 , 黄玲 , 等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患者神经功能及hs-CRP、TNF-α、IL-6 的影响研究 [J]. 现代 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4. 23(31): 3432-3434.
[10] 卓金 , 陈其强 , 王莎莎 .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炎症 反应、神经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解放军 医药杂志 , 2021. 33(7): 92-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2306.html